学术投稿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腹壁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

侯宇芳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 联合药物治疗,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产率, 现报道如下, 明显效果, 米非司酮, 复发率低, 发生率, 患者, 妇科
摘要: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是指剖宫产或其他妇科手术后并发的切口及周围发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我院2006年-2010年共收治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我们采用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取得明显效果,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医患沟通在儿科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

    儿科因为患儿年龄特点及家属对医疗救治的期望值过高,成为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为维护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和声誉,有效的医患沟通、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化解医疗纠纷.

    作者:黄晓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膝关节创伤与非创伤MRI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膝关节创伤与非创伤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1年3月-10月在我科行MRI检查膝关节的8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对韧带、半月板、软骨、脂肪垫及骨质的改变远远优于CT及普通X线检查.结论 膝关节病变均应行MRI检查.

    作者:闫慧敏;霍水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创伤性肝破裂62例基层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10年间收治的62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手术治疗47例,非手术治疗15例,死亡4例,治愈率93.5%.结论 临床中要及时准确地把握手术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创伤性肝破裂的治愈率.

    作者:王天;王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治疗组(喜炎平组100例)和对照组(利巴韦林组100例).治疗组予静脉滴注喜炎平5~10 mg/(kg·d),每日分2次给药;对照组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15 mg/(kg·d),每日分2次给药.2组均3 d~5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缓解症状,效果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

    作者:张建青;王晓丽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卵圆孔未闭导致脑梗死3例

    1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38岁,主因双眼视物不清18 d伴理解障碍15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8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不清,行走时右侧肢体经常碰撞物体,于入院前15 d家人发现患者听不懂别人说话,答非所问,不伴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史10年,未治疗;有20年吸烟史,20支/d.

    作者:靳丽娟;狄俊雷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诊断性刮宫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诊断性刮宫术在妇科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1 762例诊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 762例患者中,不正常出血是绝经前后诊刮的首位原因,分别占71.49%和76.33%.而不正常出血行诊刮术的病理结果中,绝经前分别为功能性改变(65.62%)、良性病变(18.86%)、增生性病变(5.89%)和恶性肿瘤(2.75%);绝经后分别为功能性改变(28.68%)、良性病变(26.36%)和恶性肿瘤(14.73%);绝经后诊刮内膜取材不足占31.36%,明显高于绝经前.结论 绝经前诊刮的患者非器质性病变多,器质性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少,绝经后诊刮的患者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恶性肿瘤及诊刮内膜取材不足的发生率均高于绝经前.

    作者:张建专;梁小林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临床合理用药的现状及对策

    如何做到合理用药,一直一来是人类社会对药物治疗的理想与追求.实际上临床上不合理用药的问题相当严重,要想推行合理用药,必须对不合理用药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其不合理的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法,杜绝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作者:杭树娥;侯雄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后,总结和统计分析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在同时给予控制脑出血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后,有92例(占73.6%)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而出院,随访3个月无复发病例;另33例(占26.4%)患者在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发生2周内分别死于再出血、颅内高压、上消化道出血及脑疝.并发癫痫患者主要以脑出血急性期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为主;急性期患者并发癫痫以全身强直阵挛型为主,首次发作第1周内的发生率与第2周内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急性期出血性卒中并发癫痫的病死率极高,在治疗时,重视对原发病的治疗,并对早期癫痫发作同时给予积极治疗,控制癫痫发作的频次和程度,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尽早及时有效的治疗,保护脑器官功能,预防癫痫发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作者:马金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核磁共振扫描在膝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MRI在膝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41例创伤膝关节进行T1W/SE、T2W/FSE、PDWI序列扫描,并与X线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441个膝关节检查中MRI诊断343例有关节腔积液,87例骨折,139例骨质挫伤,285例半月板损伤,217例韧带损伤.结论 常规X线只能发现较明显的骨折和关节脱位,MRI能够清楚地显示膝关节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其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优于传统X线,有利于患者及时有效地治疗.

    作者:雷云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对患者用药指导之重要性探讨

    医学和药学是属于专业性很强的特殊领域,绝大多数患者不可能掌握较全面的医药学知识,而药师是熟习每一种药品的专业人员.因此,药师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直接指导患者用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党桂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 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 42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根据切口渗液的多少分为A组和B组,根据临床病情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脂肪液化切口经过相应处理后均痊愈,A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0 d~14 d,平均愈合时间为12.1 d;B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术后16 d~24 d,平均愈合时间为18.4 d.结论 及时有效的引流、合理地使用电刀、积极治疗糖尿病、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预防和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王瑞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尖锐湿疣204例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204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理疗(微波)加干扰素治疗和理疗加中药治疗对照比较.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效果都满意.但理疗加干扰素治疗所需费用少、时间短.结论 理疗加干扰素治疗女性尖锐湿疣需时短、费用低,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桂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因素及防治

    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常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去除感染,防止再感染.根管治疗期间急症是指根管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疼痛和(或)肿胀,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而需急诊处理,如:髓腔引流、去除充填物等.其产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会影响医患关系,如何避免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是口腔科医生非常棘手的问题.

    作者:罗晔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避免意外胆囊癌漏诊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意外胆囊癌漏诊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影像学检查作出评价,并分析漏诊原因.结果 漏诊的客观因素为症状隐匿、影像学检查的局限和腹腔镜手术方式的限制;主观因素为对胆囊癌高危人群的认识不足、腹腔镜术中对标本的观察粗疏.结论 提高对意外胆囊癌的诊断意识,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可有效减少意外胆囊癌的漏诊.

    作者:牛鸿九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给予维生素B1、维生素B12、抗感染、营养对症等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人血丙种球蛋白200 mg/(kg·d),治疗组早期静脉滴注人血丙种球蛋白400 mg/(kg·d).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病程缩短,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大剂量、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对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建明;渠建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

    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缓慢,多见于男性,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关节、肋椎关节的滑膜部分及韧带部分,且以髂骨侧侵蚀为明显,初发部位常在膝关节及髋关节处,患者下蹲、弯腰、行走困难,夜间疼痛加重.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早期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延缓病程进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AS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研究,发现CT、MRI、核素检查在AS诊断、疗效判断、随访中的价值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

    作者:何树云;王宏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超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有痛经、月经紊乱、不孕等症状的患者进行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对两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临床可疑子宫内膜异位症130例,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91例,其中包括卵巢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症、盆腔内异位.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但经阴道超声检查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为患者争取较早的治疗时机.

    作者:刘丽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腹壁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

    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是指剖宫产或其他妇科手术后并发的切口及周围发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我院2006年-2010年共收治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我们采用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取得明显效果,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宇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B超探查输尿管结石配合口服番泻叶显影观察

    目的 探讨B超探查输尿管结石配合口服番泻叶显影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4例疑似输尿管结石,经常规探查见有扩张而未查明病因患者,嘱其口服番泻叶后再次探查确定诊断.结果 74例疑似输尿管结石者,口服潘泻叶后B超探查见输尿管上段结石37例,中段结石28例,输尿管上段狭窄3例,中段狭窄1例,自行排石2例,非阻塞型3例.结论 B超探查输尿管结石,需要超声医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操作技能,若遇特殊病例还需做肠道准备:经实践证明番泻叶的药用功效优于其他泻药,可有效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达到诊断准确,治疗及时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训;余大惠;杨玺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06年-2010年1 000例患者应用抗菌治疗的病历资料,分析抗菌药物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频度、细菌耐药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有50%的患者在进行抗菌治疗时使用了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有40%的患者使用了左氧氟沙星,有90%的患者采用了联合用药的方式,另外还存在约7.2%的临床不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现象.有55例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等临床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其他抗菌药品不能比拟的较广的抗菌谱,临床应用较广泛,但也有其相应的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时要时刻注意观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翠环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