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在脑血栓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陈丽明;张义峰

关键词:他汀在, 血栓治疗, 脑血栓患者, 社区卫生服务, 发病率, 医务工作者, 逐渐完善, 治疗作用, 预防作用, 药物干预, 辛伐他汀, 人类健康, 脑血管病, 二级预防, 致死率, 致残率, 脑出血, 老龄化, 医院, 医保
摘要:脑血管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且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逐渐完善,血压和血糖的药物干预、控制较好,起到了良好的预防作用,使脑出血的发病率明显下降,而脑血栓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其原因是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和医保的建立,使更多的患者能看得起病,走进医院.如何能减轻脑血栓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我们使用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患者121例,结果显示其起到了良好的二级预防和治疗作用[1].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创伤与非创伤MRI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膝关节创伤与非创伤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1年3月-10月在我科行MRI检查膝关节的8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对韧带、半月板、软骨、脂肪垫及骨质的改变远远优于CT及普通X线检查.结论 膝关节病变均应行MRI检查.

    作者:闫慧敏;霍水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从脾胃论中风病的病机与诊治

    目的 分析中风的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因中风就诊的患者7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药治疗并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康复训练.结果 观察组治愈14例(37.84%),好转20例(54.05%),无效3例(8.11%),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治愈5例(13.51%),好转12例(32.44%),无效20例(54.05%),总有效率为45.95%,2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风患者的发病多因为肝阳较旺,当突然感受风寒时,脾胃发生失调,引起肝阳上升而出现中风.采用中药降低肝阳亢进以及提升脾胃的元气,使能脾胃升降得以恢复,症状得到缓解.

    作者:杨军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头孢呋辛钠迟发性过敏反应2例报告

    头孢菌素发生过敏反应并不少见,在过敏反应的人群中,多数为迟发性过敏反应,往往皮试时阴性,输液后发生过敏反应,部分患者静滴头孢菌素数日后再用头孢类抗生素时发生过敏反应.我科2012年1月6日发生2例头孢呋辛钠迟发过敏反应患者,经停药脱敏对症处理后缓解,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丽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644电解质分析仪检测结果比对

    目的 探讨同一实验室3台仪器检测钠(Na+)、钾(K+)、氯(CL-)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 以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Lx20为参比仪器,2台644电解质分析仪为实验仪器,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的EP9-A2文件要求,每天收集5份不同浓度的血清,分别在3台仪器上测定Na+、K+、Cl-指标.连续检测8 d,记录测定结果,用回归分析对不同仪器的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进行评估,以美国CLIA'88允许总误差的1/2为标准,判断其可比性.结果 3台仪器检测Na+和K+的结果在医学决定水平处的系统误差<1/2CLIA,'88TEa,在允许范围内,具有可比性.而第2台644电解质分析仪检测CL-的结果偏差大于CLIA'88规定的允许总误差,不被接受.结论 不同检测系统应定期对相同测定项目进行比对和偏倚评估,找出原因,建立恒定校准值,并及时校准,保证结果的一致性,以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张洪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方法 将60例PCOS不育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患者先行口服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然后行氯米芬促排卵治疗1个月~6个月.B组患者直接行氯米芬促排卵治疗1个月~6个月.结果 A组患者有16例怀孕,B组患者有8例怀孕.结论 二甲双胍能逆转PCOS性激素异常,改善胰岛素抵抗,促使患者排卵.

    作者:于永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因素及防治

    根管治疗是目前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常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去除感染,防止再感染.根管治疗期间急症是指根管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几小时至几天内出现疼痛和(或)肿胀,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而需急诊处理,如:髓腔引流、去除充填物等.其产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会影响医患关系,如何避免根管治疗期间急症的发生是口腔科医生非常棘手的问题.

    作者:罗晔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糖尿病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3例(151)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观察记录术后前节及眼底反应.结果 视力>0.3者128眼,85眼出现角膜水肿,66眼出现前房反应,7眼出现术后高眼压,上述前节反应均可自行消退或药物有效控制.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毛细血管渗漏明显.结论 在血糖控制平稳达标的情况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糖尿病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

    作者:朱旻霞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初级创伤救治(primary trauma care,PTC)培训是国际初级创伤救治委员会与我国卫生部委托医院管理研究所合作开办,以世界卫生组织<初级创伤救治手册>为教材,重点对院前急救、急诊科、麻醉科医师进行的规范化、标准化、实用化培训.培训首先从省级医院开始,再由省级医院培训市级医院、县级医院,终普及到乡镇医院.

    作者:刘谦民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2型糖尿病社区系统管理效果评价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民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在逐年提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新统计表明,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9.7%,而处于糖尿病前期者高达15.5%,但人们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很低.国家提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希望通过对糖尿病的全面监测、分析、评估,给予分类干预和连续性、综合性健康管理,以达到控制糖尿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

    作者:郭顺心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石椒草咳喘颗粒联用氟替卡松防治儿童哮喘分析

    目的 探讨石椒草咳喘颗粒对儿童哮喘的防治作用,减少哮喘儿童的用药副作用.方法 首次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初期均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按常规处理,A组口服石椒草咳喘颗粒8 g/次,1日3次;B组口服缓释茶碱0.1 g/次,12h1次;2组均用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每日1次,125 μg/次,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治疗后A、B 2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A组、B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石椒草咳喘颗粒与缓释茶碱相比,在儿童哮喘的防治上无显著差异,且未发现副作用.

    作者:杨淑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腹壁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

    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是指剖宫产或其他妇科手术后并发的切口及周围发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随着剖宫产率的提高,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我院2006年-2010年共收治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我们采用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取得明显效果,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宇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医院声像档案收集与开发利用的实践探索

    医院声像档案是其在医疗活动中形成的,以照片、底片、磁盘、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不同材料为载体,以影像、声音为主,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办公自动化、社会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推进,声像档案的优势更加凸显出来.在医院档案管理的实践中,我们不断强化对声像档案重要作用的认识,注重声像档案的收集和管理,积极开发挖掘和合理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探索.

    作者:赵新建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艾滋病的控制与立法问题探讨

    控制艾滋病是我国政府和防治艾滋病人员的职责,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控制是全世界的难题.面对不断增加的感染病例,要切实对其进行控制,就必然引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管理的伦理问题,就全世界范围来看艾滋病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因为目前的政策而得到遏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贫穷落后的国家如果用同一种政策去管理艾滋病患者本身就不是科学的,针对传染病的控制应该根据不同的社会背景采取不同方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该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防控路子,以立法的形式控制传染源,方可有效地遏制艾滋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此提出探讨.

    作者:王杰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肝癌介入治疗与术后CT评价分析

    肝癌是十大种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发病26万例,在城市中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在全球位居第一.肝癌治疗中手术切除虽然是首选疗法,但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而肝癌历来早期发现困难,一旦发现大多数是晚期.上世纪80年代,以肝动脉栓塞术(TACE)为主体的介入治疗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被认为是非手术疗法的首选,主要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膨胀型或包膜型肝癌.其是在影像(X线、CT)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诊断性造影和栓塞治疗的方法.

    作者:曾素滨;许志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患者中6例行胆管修补和T管支撑引流术;29例患者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4例患者行B超引导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15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很容易导致胆管损伤的发生,给予合理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医师加以注意.

    作者:郭振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创伤性肝破裂62例基层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10年间收治的62例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手术治疗47例,非手术治疗15例,死亡4例,治愈率93.5%.结论 临床中要及时准确地把握手术的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创伤性肝破裂的治愈率.

    作者:王天;王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结肠造口旁疝原因分析

    1993年-2011年,我科共行结肠造口手术385例,发生造口旁疝1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结肠造口旁疝病例中,横结肠双腔造口旁疝2例,其中1例系低位直肠癌骶前切除吻合术后行预防性结肠造口,另1例系低位直肠癌切除吻合后因发生吻合口瘘行结肠造口手术;乙状结肠双腔造口旁疝1例,系直肠癌晚期不能进行根治手术者;乙状结肠单腔永久造口旁疝8例,均为低位直肠癌行Miles手术患者.

    作者:陈俊生;李新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尖锐湿疣204例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204例尖锐湿疣患者分为理疗(微波)加干扰素治疗和理疗加中药治疗对照比较.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效果都满意.但理疗加干扰素治疗所需费用少、时间短.结论 理疗加干扰素治疗女性尖锐湿疣需时短、费用低,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桂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流产药物在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

    药物流产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停经49 d以内的早孕,近年来广为应用,有较高的流产成功率,而对停经时间较长的患者行药物流产一次性成功率大大降低,并因阴道出血多,流产不完全,出血时间长,影响了药物流产的推广,因而人工流产仍为目前终止妊娠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两者的特点,我们对于临床上停经9周~12周的早孕晚期需积极终止妊娠的患者两者相结合,在人工流产术前辅以口服米非司酮及阴道置米索前列醇后再行清宫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超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有痛经、月经紊乱、不孕等症状的患者进行经腹部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对两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临床可疑子宫内膜异位症130例,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91例,其中包括卵巢异位囊肿、子宫腺肌症、盆腔内异位.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辅助检查之一,但经阴道超声检查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为患者争取较早的治疗时机.

    作者:刘丽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