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消化道大出血86例临床诊疗研究

张治沛;曹娟;周高东;谢欣;刘胜会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出血, 临床, 诊疗, 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患病因素、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6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胃癌等的基础病因密切相关.此外,尚有少数胆管、胰腺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亦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8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均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发热、氮质血症,11例死亡.联合应用胃十二指肠镜、X线钡餐检查,血常规、便常规、肝功能,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结论 上消化道大出血近年发病率呈增加趋势,且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咳嗽变异性哮喘36例误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治疗方法,减少误诊、漏诊,提高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方法 对3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分析,根据病情行个体化治疗,以抗炎、平喘为主,检测大呼气流量昼夜变异率,观察疗效.结果 36例患者,经正规治疗33例(91.7%)治愈,咳嗽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大呼气流量昼夜变异率<20%.结论 准确诊断、正确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的.

    作者:赵秀清;范长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64排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肠系膜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肠缺血患者及胰腺癌患者共25例行64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检查,并对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5例扫描所得图像均获成功,肠系膜动脉狭窄14例,肠系膜静脉缺血6例,正常5例.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是一种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准确、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根据CT影像表现并密切结合临床,对肠缺血疾病可以作出确定及病因诊断;对胰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张玉花;刘影;高丽媛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26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因不同创伤而导致的骨盆骨折合并后尿道断裂26例患者实施尿道会师术加牵引术治疗,要求在伤后6 h~24 h内完成尿道会师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9年,失访5例,有4例因各种原因未按时定期扩张而导致尿道变细,其余患者按时定期持续扩张1年~2年而治愈,2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结论 坚持定期行尿道扩张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尿道会师术术式简单易学,效果好,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周灿轩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大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大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经验.将6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A,B,C,D,E 5组,观察不同治疗的疗效.结果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率.结论 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很多,常用方法:手术切除,射频或冷冻或微波消融,肝动脉栓塞化疗,全身化疗,中医、中药等,目前大多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而手术切除是目前治愈的佳方法,不轻易放弃手术,不轻易单用全身化疗,单纯中医中药不被采用.

    作者:王玉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健康人群乙肝病毒携带情况的调查

    目的 对本溪市中学生及成人健康人群乙肝病毒携带情况进行调查,以指导乙肝疫苗的接种.方法 对507名中学生及560名成人进行乙肝病毒携带情况调查,HBsAg试剂盒使用北京万泰制品有限公司的产品.结果 中学生情况:男女学生病毒携带率无显著差异(χ2=0.09,P>0.05).成人情况:男女病毒携带率比较差异显著(χ2=4.21,P<0.05).结论 在本溪市健康人群中大力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整体免疫力,在健康人群中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对于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提高我市居民抗病能力意义重大.

    作者:吴艳利;贺启昌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血红蛋白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的改进建议

    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吸收光谱分析,是医学检验专业高职(专科)课程<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实验.我们在采用全国统编的配套教材<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1]进行此项实验时,认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叙述过于简单,不便于学生操作;而且通过反复实验,并利用镨钕滤光片校正仪器,我们按照该教材操作方法[2],实际测得氧合血红蛋白(HbO2)在470 nm~620 nm内具有两个固定的吸收峰,与教材中列出的吸收峰波长有一定差别.

    作者:吴敏珍;马少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86例临床诊疗研究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患病因素、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6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上消化道出血与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胃癌等的基础病因密切相关.此外,尚有少数胆管、胰腺疾病及全身性疾病亦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86例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均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发热、氮质血症,11例死亡.联合应用胃十二指肠镜、X线钡餐检查,血常规、便常规、肝功能,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诊断.结论 上消化道大出血近年发病率呈增加趋势,且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作者:张治沛;曹娟;周高东;谢欣;刘胜会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南京市雨花台区2010年腹泻病门诊病例分析

    腹泻病门诊作为肠道传染病监测的前沿哨点,是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管理传染源的重要关口,同时通过腹泻病门诊对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可以估计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预测其流行趋势.为及时掌握南京市雨花台区腹泻病门诊接诊腹泻病例的情况,为全区肠道传染病的控制提供对策,现对我区2010年腹泻病门诊开诊期间接诊的腹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诚;臧文静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磁共振影像表现11例分析

    目的 描述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表现,探讨MRI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的患者,女10例,男1例,年龄14岁~51岁,病史1年~8年.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或精神症状.在出现症状1个月~5个月内行头部MRI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对MRI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MRI图像显示为弥散性白质或灰质异常信号6例;局灶性异常信号3例,其中1例合并出血;2例显示为正常.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病因复杂,MRI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其主要作用不仅在于发现病变并确定诊断,而且在指导治疗及评价疗效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婉君;彭剑峰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药学监护实例

    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日益成为今后医院临床上安全用药的关键,我院近年来也逐渐开展了药师下临床,本文根据笔者在临床服务实践中的一具体病例,简浅探讨临床药师的药学监护工作开展的切入点.

    作者:林彤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心肌酶谱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心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的第一位死因.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成为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要疾病.对判断心肌损伤方面,心肌酶谱的检测尤为重要.

    作者:张红雨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加强基层餐饮卫生安全的做法及体会

    我国县乡基层由于经济相对落后,餐饮单位忽视卫生投入,管理及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及卫生知识水平偏低,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导致餐饮卫生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安全隐患风险性大.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餐饮安全整治,我们在基层积极探索餐饮安全整治的做法,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此与同行交流,以臻完善.

    作者:武革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6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7年4月-2009年8月收治的3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行保守治疗,3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修补手术30例,胃大部切除2例,均治愈.结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常用术式,效果可靠.

    作者:马金魁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盘龙七片治疗血清阴性关节病130例疗效观察

    血清阴性关节病包括一组相关联的多系统炎性疾病,该病累及脊柱关节、外周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如肌腱止点炎、胃肠道或泌尿生殖器系统炎症,包括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未定型性关节炎等.

    作者:巩利;韩英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人工流产术后宫颈粘连11例防治分析

    宫颈粘连是人工流产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虽属偶发,但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由于宫颈粘连,经血不能流出体外而潴留宫腔,可经输卵管逆流于腹腔,出现酷似异位妊娠的症状和体征,甚至可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继发不孕等不良后果,故对该病的防治极为重要.

    作者:管金丽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儿童卵巢囊肿蒂扭转并子宫异常4例临床分析

    卵巢囊肿蒂扭转为常见的妇科急腹症,约10%[1]的卵巢囊肿可以发生扭转,常见于年轻妇女,儿童期少见.儿童卵巢囊肿蒂扭转少有报道,尤其是合并子宫异常的更少见,我院于2009年5月-2010年4月集中收治了4例儿童卵巢囊肿蒂扭转合并子宫异常患儿,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红;尚铁燕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总结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体会.方法 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切取面积大35 cm×15 cm,小30 cm×12 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2个月,平均10个月,患足外观及功能恢复均满意.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可切取面积大,血运丰富,部位隐蔽,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

    作者:李吉利;李孟;张群;徐鹏飞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的体会

    我院检验科自2007年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以来,2008年进一步完善了报告的流程和细节,逐步得到了临床的理解和支持,在此,仅就3年来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谈一些笔者个人的体会.

    作者:潘义勤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传统中医疗法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探讨

    耳鸣耳聋是听觉异常的两种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耳鸣以自觉耳内鸣响为主症,耳聋以听力减退或听觉丧失为主症,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的问题之一.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多由恼怒、惊恐、肝胆风火上逆,以致少阳经气闭阻;或因肾虚气弱,精气不能上达于耳而成耳鸣、耳聋.外因多由风邪侵袭,壅遏清窍或突然爆响震伤耳窍引起.

    作者:何叶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二仙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关节炎4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二仙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关节炎的疗效.对二仙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关节炎45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临床治愈16例(35.56%),显效21例(46.67%),有效6例(13.33%),无效2例(4.44%),总有效率95.56%,总愈显率82.23%.结论 二仙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关节炎标本兼治、疗效满意.

    作者:王伟 刊期: 2011年第13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