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英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脑梗死占75%[1],吞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在急性期发生率为51%[2].吞咽困难可造成营养成分摄入不足,易导致营养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误吸,同时易引起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致使患者自我生存信心下降,影响整个康复过程.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及吞咽功能训练的康复护理,是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现将其护理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丽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重症监护病室是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治疗的重要场所,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患者入室后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甚至产生焦虑、恐惧、沮丧、绝望等不良心理,表现出明显的文化休克现象.文化休克就是个体从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文化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精神紧张综合征,表现为生物学、心理、情绪三方面的反应[1].由于重症监护病室的特殊性,导致危重患者文化休克的程度增高,此时文化休克会严重地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患者的身心康复,必须予以正性心理调节以尽快纠正.
作者:吴国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数字X摄影(digital radigraphy,DR)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全新的数字化成像技术.平板数字探测器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在成像技术上是一个质的飞跃,由直接数字化代替传统的模拟由数字转换,避免了影像链上诸多环节对影像产生的影响,减少了图像的噪声和失真,提高了影像的对比度和分辨率,通过调节窗宽、窗位,扩展了影像的动态范围.我科2006年引进美国GE Healthcare Definium TM6000直接数字平板X线摄影系统,现将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张志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避免引起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不利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住院的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245例早产儿中出现喂养不耐受52例,占21.22%,主要表现为胃潴留、呕吐、腹胀、便秘等.结果 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有宫内窘迫及生后窒息史患儿越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结论 早产儿易发生喂养不耐受,与胎龄、体重、产前及产时缺氧密切相关.
作者:严建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外用舒夫林治疗婴儿面部湿疹的疗效.方法 对临床上确诊的90例面部湿疹婴儿外用舒夫林治疗.结果 治疗2周后,皮损不同程度地出现皮疹消退、皮屑脱落,露出红润皮肤.结论 舒夫林治疗婴儿面部湿疹安全、有效,为目前治疗婴儿面部湿疹的较为理想的药物.
作者:史云龙;李文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腹股沟疝(包括斜疝和直疝)术中寻找疝囊是重要步骤之一,如何快速找到疝囊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野暴露的关键.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3例腹股沟斜疝和直疝患者均采用先手指游离精索后找疝囊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武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常见病,据统计,脑卒中病残率为85.6%,其中15.0%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1].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给予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对住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临床观察,发现早期给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有积极的作用,后遗症明显减少.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莲;徐晓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纵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我们采用经皮微创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纵行骨折11例,均为髌骨单纯性纵行骨折.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周~16周,平均时间11.6周.术后次日患者即可行膝关节屈伸锻炼,1周后活动度70°~100°,平均活动度85.5°,1个月后膝关节活动度90°~135°,平均活动度121.2°.结论 经皮微创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纵行骨折简便、安全、有效,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骨折愈合快.
作者:赵强;曹士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胎儿娩出30 min后胎盘尚未娩出者,统称为胎盘滞留.胎盘滞留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产后出血的20%.其诊断并不困难,但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则会危害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因此要争取积极预防和正确地处理胎盘滞留,以减少产后出血及产褥感染.近年来,由于流产、刮宫、剖宫产史及子宫内膜感染等因素增加,胎盘滞留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1990年-2009年10年间收治15例产后胎盘滞留患者,现将其发病原因、预防和处理分析如下.
作者:郭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社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与有效的管理措施.方法 对我社区2006年1月-2009年6月接种的158例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效的健康宣教使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8%,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结论 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有目的 、有计划地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可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控制和终消灭传染病.
作者:殷爱琴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运城市女职工乳腺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我院2007年3月-12月普查1 662例女职工,均行问病史、触视诊、近红外乳腺扫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摄片等检查.结果 乳腺患病人数644例,患病率为38.74%,其中乳腺增生624例占37.55%,乳腺纤维瘤14例占0.84%,乳腺导管扩张2例占0.12%,乳腺脂肪瘤4例占0.24%.结论 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为常见,且发病与职业、年龄、文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刘桂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糖尿病足患者入院后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同时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结果 18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14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1例截肢.结论 采取早期正确的内外科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截肢率.
作者:王琪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作用及效果.方法 将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FDP.比较2组疗效及临床症状消失、心率变化、心电图(ECG)恢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改善及心率纠正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消失、ECG恢复、CK-MB改善、心力衰竭纠正的时间等方面均较对照组缩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3,P<0.05).结论 FDP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有积极、确切的治疗作用,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促进心肌缺氧损伤恢复,保护心脏功能.
作者:王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从不同科室随机抽取住院患者病历160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我院160例住院患者使用抗感染药物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为主,大多数抗感染药物用药剂量相对合理,抗感染药物应用率较高(90%),联合用药普遍,而药敏试验率较低(1.3%),围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率为100%,对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依赖性过大.结论 我院住院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对存在的问题应制订相应的措施.
作者:王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中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4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9例均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2年,骨折均骨性愈合.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系关节内骨折,CT三维重建可帮助医生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及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效果,减少并发症,终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
作者:范探云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对一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代谢疾病,在新生儿早期临床症状未表现之前,进行筛查并及时治疗,以避免发生智力不可逆损害的系统服务[1].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和预防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我院新生儿科于2008年11月19日收治1例左足跟感染患儿,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儿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治疗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结果 康复组的痊愈、显效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系统的康复护理方法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妇女乳腺癌的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手术后形体的破坏和术后治疗的毒副反应使她们经历了从生理到心理的双重打击.2007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对38例乳腺癌患者实施了人性化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超期妊娠实施产科干预对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任何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超期妊娠患者196例,对催产素引产的依从性、终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96例超期妊娠者中愿意实施催产素引产仅72例,占36.7%,引产成功63例,成功率为87.5%;要求等待65例;终行剖宫产108例.结论 超期妊娠巨大儿发生率较高,对催产素引产依从性差,如进行适当的产科干预可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王瑞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维持性血透(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大多数存在程度不同的贫血,且随病程进展日益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影响患者存活率和住院率的独立危险因子[1].因此,积极有效地纠正贫血是改善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透析中失血、频繁取血化验和(或)肠道失血,而胃肠道铁的吸收有限,是透析患者铁缺乏的主要原因.因此,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患者需要常规补充铁剂.蔗糖铁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静脉铁剂之一,我们将静脉应用蔗糖铁与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喜荣;贾小桃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