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妹
目的 总结意外伤的急诊抢救护理方法,寻求出佳救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意外伤患者的临床救护资料.结果 108例患者院前死亡3例,急诊住院手术77例,急诊观察15例,门诊随诊观察13例.结论 意外伤的现场救治,特别是危重患者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是抢救生命的基本前提,成立救护小组、对成批伤员进行早期分类、分别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根本保证.
作者:李翠华;陈慧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提高全院护士男性患者导尿操作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对临床操作中男性导尿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操作教学方案,并组织全院临床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 男性导尿一次操作成功率由原来的70.5%提高到83.3%.结论 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分析操作失败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操作教学方案,进行全院性的护士培训和考核,可以有效地提高男性导尿临床操作成功率,提升全院护理质量水平.
作者:莫丽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在护理模式转变之际,使患者在美的环境中安心治疗,早日康复.方法 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同时,应用护理美学知识,在病区建立一个美好的环境,护士将行为美、心灵美、语言美应用于临床护理.结果 护理美学的应用使患者在治疗康复之中始终处于佳状态.结论 护理美学能调节患者心理,使其心情愉快,并在治疗康复中处于佳状态,使患者早日得到康复.
作者:肖冬梅;吴秋霞;张秋娟;刘育慧;张红添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相关因素,总结同步放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1月14例放化疗后发生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资料、骨髓抑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治疗及转归.结果 14例患者通过采取有效治疗,9例好转出院,1例未恢复转外院,3例并发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例疾病进展.此期间9例并发感染性发热,2例出现颅内出血及便血.结论 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骨髓抑制的并发症,使患者能够安全、迅速地度过严重骨髓抑制的危险期.
作者:张卫华;张亚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其工作特点:业务面广,技术性强,洁净要求高.目前,多数手术室的现状是手术难度高,量大,人员短缺,因此,做好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使其能尽快具备单独操作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1].2006年-2009年我科共分配10名新护士,其中5名由笔者带教.通过一对一的带教,系统的培训,并经科室考评组考核,平均在12周左右顺利完成了各项培训,具备了单独上岗的能力.现就新上岗护士的带教谈几点体会.
作者:刘碧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围术期护理对腰椎间盘手术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 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术前指导、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结果 通过术后回访,术后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患者的并发症减轻,病程缩短.结论 围术期系统的护理措施及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王晶冰;徐秀荣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技术在压疮(主要是深度压疮)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5例压疮患者应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5例患者经过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4例又经植皮治疗或骶尾部轴形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术后创面愈合,1例患者合并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结合自体皮植皮术或皮瓣修复术对治疗难愈性压疮有较好的疗效,而有效、及时的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刘俊青;唐娜;景福琴;孙聪北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提高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保障医疗安全.方法 对全院非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包由各科室分散式管理转为由供应室集中式管理,采用分步骤实施方法,先易后难,先住院科室器械后门诊科室器械,再手术室器械和外来器械.结果 集中管理模式下的医疗器械包合格率明显高于分散式管理.结论 非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包由供应室集中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器械包的质量,并能节省人力、物力,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段伟辉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马铃薯片外敷加艾灸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加照神灯,治疗组用马铃薯片外敷加艾灸.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静脉输液外渗用马铃薯片外敷加艾灸,可显著提高其治愈率,延长静脉使用寿命,保证用药要求.
作者:谭集凤;王路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对11例截肢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及早采取心理疏导和护理.结果 11例患者均能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截肢患者的疾病预后,影响患者面对生活的态度,其关键是及早实施心理护理.
作者:胡跃芬;吴端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采用营养输注泵进行肠内营养的疗效,降低患者鼻饲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将60例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用营养输注泵泵入15~50 mL/h;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鼻饲管,调节滴速为30滴/min,24 h更换1次输液器.均采用恒温器加热及温开水冲管,比较2组鼻饲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呛咳、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营养输注泵滴入营养液可降低鼻饲所致不良反应,且安全、操作简便.
作者:冯爱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随着高科技发展的不断深入,胎儿电子监护(electronic fetal heart rate monitoring,EFM)已经成为产科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妊娠后期单纯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并不能完全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情况,须行胎儿电子监护——无负荷试验(NST)的筛查,观察胎动时胎心率的变化,以了解胎儿的储备能力.然而在监护中经常会出现异常反应,现将胎儿电子监护异常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宋爱玲;袁黎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随着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近年来出现了大规模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流行,传染病给医务人员造成的威胁被广泛重视[1].护士作为医疗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由于工作环境、强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常暴露于职业危害中,易受到感染冲击的便是医护人员.但目前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认识不足,对工作中所接触的各种传染原防护意识不到位,个别护理人员怕麻烦而延续长期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使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威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险,应制订出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赵静;徐玉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心肺复苏后综合征是发生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在采取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措施后,虽然自主血压恢复,但仍有数小时的昏迷,并常伴有数天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主要原因为再灌注损伤所致.这类患者可完全恢复,复苏后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保证,现将我院ICU成功救治1例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方全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输液反应是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临床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其本身并无致死性,但它可诱导患者基础疾病恶化而带来生命危险.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现就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做如下探讨. 1 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 1.1 药物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①大输液的质量.原料污染或生产过程污染或消毒不彻底极易出现质量问题.近几年随着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实施力度加大,输液一般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但在搬运、贮存、使用中,若发生碰撞出现细小裂纹,或瓶口松动漏气而造成微生物污染大输液,特别是含糖的输液,在上述情况下极易变质.②热原叠加.静脉给药,联合用药比较多,各药的致热物质叠加在一起,就有可能超过阈值而发生热原反应.
作者:苏清;王淑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新生儿共2 848例中的45例(1.58%)新生儿脐部出现不同程度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脐部感染与脐粗大、脐带结扎位置过高、剪脐不净、脐断端处理及护理不当有关.加之新生儿抵抗力低,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个别护理人员对脐部处理重视不够,使细菌经脐部残端侵入繁殖而引起脐炎.结论 正确掌握断脐的方法 和技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加强脐部的观察、护理和宣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针对脐端不同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是预防、避免新生儿脐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化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清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 将清洗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手术器械多是重复使用,术后清洗效果是否达到要求,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环节.清洗是否彻底,直接影响到灭菌的质量,美国每年有1 500万例次由于器械清洗消毒不当而引起医院感染[1].按照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使用后的器械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采用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四步骤进行清洗,严格把握清洗的质量,清洗后的器械采用带光源放大镜检测法进行检测.我们比较了检测合格与不合格物品灭菌后微生物学监测结果 ,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松梅;王怀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新生儿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 d内的婴儿.新生儿离开母体后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而新生儿的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体温不升、体重下降及各种疾病.因此,做好新生儿时期保健特别是家庭护理,如保暖、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等至关重要.基层群众尤其农村居民,护理知识缺乏,对新生儿护理存在很多误区,基层儿科医务工作者应积极对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开设健康咨询电话和访视,发放宣传小册子,使其掌握基本护理常识,科学护理,使可爱的小宝宝们健康成长.
作者:刘娅丽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方法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饮食、药物、运动、预防并发症及出院等指导.结果 糖尿病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血糖控制较好,遵医行为提高.结论 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韦明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护士作为使用药物的直接执行者,对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和副作用往往第一个发现,在处理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药物过敏反应的处理.现就我科1例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抢救经过分析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6岁,因左下肢疼痛伴畏寒发热1 d来我院外科门诊治疗.体温39.6℃;体检: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红、充血,双肺听诊无干湿啰音,心音中等,心率100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左下肢中下部有一片红疹,鲜红色,中间较浅,边缘清楚,稍隆起,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放开手指后很快恢复,局部灼痛,皮肤无破损.查血象:WBC 16.4×109/L;N 87.5%;HGB 126 g/L;PLT 226×109/L.诊断:左下肢丹毒.
作者:徐翔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