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冬梅;吴秋霞;张秋娟;刘育慧;张红添
随着高科技发展的不断深入,胎儿电子监护(electronic fetal heart rate monitoring,EFM)已经成为产科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妊娠后期单纯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并不能完全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情况,须行胎儿电子监护——无负荷试验(NST)的筛查,观察胎动时胎心率的变化,以了解胎儿的储备能力.然而在监护中经常会出现异常反应,现将胎儿电子监护异常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宋爱玲;袁黎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环境管理与工作人员安全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控制污染扩散,保护院内及科内的环境,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高环境质量.结果 通过加强教育,改进工作方法,提高了防范意识,控制了污染扩散,有效地保护了自己.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环境污染,是形成院内感染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供应室人员的安全隐患.所以,保护供应室环境,防止污染扩大,是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保护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的需要.
作者:张华;侯珍珍;吕艳;武菊妮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相关因素,总结同步放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1月14例放化疗后发生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临床资料、骨髓抑制发生时间、持续时间、治疗及转归.结果 14例患者通过采取有效治疗,9例好转出院,1例未恢复转外院,3例并发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例疾病进展.此期间9例并发感染性发热,2例出现颅内出血及便血.结论 采取积极的对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骨髓抑制的并发症,使患者能够安全、迅速地度过严重骨髓抑制的危险期.
作者:张卫华;张亚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2混合液含漱,每天6次,每次10~15 mL;对照组采用复方硼酸溶液漱口,每天6次,每次10~15 mL,2组均1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7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疗效确切,经济实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黄惠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教学对普外科护士在职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普外科20名护士分成2组,分别用循证护理方法 和常规护理方法 培训6个月,培训后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并分别评价2组护士主管患者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 循证护理组理论以及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主管患者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方法 能够提高普外科临床护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并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吴赛芬;赵翠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清洁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 将清洗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降低到比较安全的水平.手术器械多是重复使用,术后清洗效果是否达到要求,是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环节.清洗是否彻底,直接影响到灭菌的质量,美国每年有1 500万例次由于器械清洗消毒不当而引起医院感染[1].按照卫生部2009年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使用后的器械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采用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四步骤进行清洗,严格把握清洗的质量,清洗后的器械采用带光源放大镜检测法进行检测.我们比较了检测合格与不合格物品灭菌后微生物学监测结果 ,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松梅;王怀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患者服毒轻生的原因,为制订相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33例患者服毒轻生的原因及心理状态等方面资料,并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抢救成功124例,死亡9例.服毒轻生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纠纷,其次存在婚恋挫折、人际冲突、身心疾患等引起自卑绝望、情绪不稳、抑郁悲观等心理特点.针对性地采取诱导宣泄、认知疗法、心理疏导等措施对恢复自杀未遂患者心理和社会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结论 对服毒自杀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消除负性情绪,提供家庭和社会支持,可以转变思维模式,增强应激能力,预防再次自杀.
作者:黄玉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部队医院,不仅承担着卫勤保障、为各支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及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救治的艰巨任务,而且担负着地方院校的教学任务.如何管理与带教好每一位实习生,使她们在获得相应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是带教老师和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问题.现将我们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作者:靳红娟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使用中心静脉穿刺管在ICU重症患者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80例伴有胸腔积液的危重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管引流(研究组)42例,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38例.加强穿刺管及引流管的护理,观察2组引流效果.结果 中心静脉穿刺管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配合细致的护理,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其患者耐受性好,操作简单,适合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凌伟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例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皮肤准备等护理;术后予体位护理,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等护理.结果 1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椎管内肿瘤手术成功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惠玉;刘珍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提高全院护士男性患者导尿操作的成功率.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对临床操作中男性导尿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操作教学方案,并组织全院临床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 男性导尿一次操作成功率由原来的70.5%提高到83.3%.结论 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分析操作失败原因,有针对性地制订操作教学方案,进行全院性的护士培训和考核,可以有效地提高男性导尿临床操作成功率,提升全院护理质量水平.
作者:莫丽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在护理模式转变之际,使患者在美的环境中安心治疗,早日康复.方法 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同时,应用护理美学知识,在病区建立一个美好的环境,护士将行为美、心灵美、语言美应用于临床护理.结果 护理美学的应用使患者在治疗康复之中始终处于佳状态.结论 护理美学能调节患者心理,使其心情愉快,并在治疗康复中处于佳状态,使患者早日得到康复.
作者:肖冬梅;吴秋霞;张秋娟;刘育慧;张红添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护士作为使用药物的直接执行者,对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和副作用往往第一个发现,在处理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药物过敏反应的处理.现就我科1例发生青霉素过敏反应的抢救经过分析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6岁,因左下肢疼痛伴畏寒发热1 d来我院外科门诊治疗.体温39.6℃;体检: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红、充血,双肺听诊无干湿啰音,心音中等,心率100次/min,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左下肢中下部有一片红疹,鲜红色,中间较浅,边缘清楚,稍隆起,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放开手指后很快恢复,局部灼痛,皮肤无破损.查血象:WBC 16.4×109/L;N 87.5%;HGB 126 g/L;PLT 226×109/L.诊断:左下肢丹毒.
作者:徐翔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寻求预防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方法,为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09年3月-8月一家二级医院手术室的8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量表回收后对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86名护士常见的锐器伤是缝针在传递时,刺伤率达72.1%.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护士锐器伤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有效地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作者:张红英;李小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护生经过2年的系统性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后,于第3年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将自己2年来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巩固并服务于广大的患者.门诊实习也是每位护生必不可缺的一个科室,根据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及门诊特点,我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一定效果,现将门诊护士带教技巧与方法 总结如下.
作者:沈惠仙;邓雪珍;王雪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马铃薯片外敷加艾灸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加照神灯,治疗组用马铃薯片外敷加艾灸.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静脉输液外渗用马铃薯片外敷加艾灸,可显著提高其治愈率,延长静脉使用寿命,保证用药要求.
作者:谭集凤;王路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创伤患者病情急、危重、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护理,病情会急剧加重转化为不可逆阶段而死亡.运送创伤患者是救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而且对后续治疗也有很大影响.2009年1月-12月我院共运送严重创伤患者12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7例患者全部为创伤所致,其中车祸72例,坠落伤33例,电击伤8例,墙壁倒塌砸伤14例.运送过程中有4例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经过及时心脏复苏,2例复苏成功,2例抢救失败死亡,其余患者均迅速安全送入病房.
作者:纪莉莉;徐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内一个专门诊疗患有感染性疾病的特定的留观场所,它所收治的患者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等,在此场所从事诊疗、护理的医务人员均为易感的高危人群.因此,如何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成为医疗界所关注的焦点,笔者就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作者:朱爱芳;邓雪珍;王雪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腰椎管狭窄症为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导致腰腿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我院2007年6月-2010年2月对1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了保留棘突韧带减压手术,其目的 是在彻底减压的基础上强调腰椎生物力学的稳定,减少并发症[1,2],同时实施了规范的腰椎管狭窄症保留棘突韧带减压手术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炎,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以1岁半以下的婴儿多见,发病季节多在9月-12月,故亦称为秋季腹泻,是秋冬季引起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绝大多数儿童在5岁以前都受到过轮状病毒感染,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11亿~1.35亿例轮状病毒腹泻病例,导致65万名婴儿死亡.在我国,每年也约有1 800万名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死亡3万~4万例.
作者:严绮绮 刊期: 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