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传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赵静;徐玉良

关键词:传染科护士, 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高致病禽流感, 职业危险, 职业危害, 职业安全, 医务人员, 医疗工作, 医护人员, 威胁, 生活环境, 生活方式, 身心健康, 工作环境, 感染, 服务对象, 防护意识, 防护措施
摘要:随着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近年来出现了大规模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流行,传染病给医务人员造成的威胁被广泛重视[1].护士作为医疗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由于工作环境、强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常暴露于职业危害中,易受到感染冲击的便是医护人员.但目前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认识不足,对工作中所接触的各种传染原防护意识不到位,个别护理人员怕麻烦而延续长期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使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威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险,应制订出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护士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现状,探讨加强护士医院感染教育的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我院72名护士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医院感染管理存在认识态度和知识技能方面的问题.结论 对护士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教育,可以增强护士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吕婷;马娜;张娅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锐器伤调查分析

    目的 寻求预防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方法,为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09年3月-8月一家二级医院手术室的8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调查量表回收后对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86名护士常见的锐器伤是缝针在传递时,刺伤率达72.1%.初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护士锐器伤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有效地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作者:张红英;李小玲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马铃薯片加艾灸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马铃薯片外敷加艾灸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敷加照神灯,治疗组用马铃薯片外敷加艾灸.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静脉输液外渗用马铃薯片外敷加艾灸,可显著提高其治愈率,延长静脉使用寿命,保证用药要求.

    作者:谭集凤;王路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两种肠内营养液输入法应用的对比

    目的 探讨采用营养输注泵进行肠内营养的疗效,降低患者鼻饲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将60例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用营养输注泵泵入15~50 mL/h;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连接鼻饲管,调节滴速为30滴/min,24 h更换1次输液器.均采用恒温器加热及温开水冲管,比较2组鼻饲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呛咳、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营养输注泵滴入营养液可降低鼻饲所致不良反应,且安全、操作简便.

    作者:冯爱爱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截肢伴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截肢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 对11例截肢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及早采取心理疏导和护理.结果 11例患者均能正确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截肢患者的疾病预后,影响患者面对生活的态度,其关键是及早实施心理护理.

    作者:胡跃芬;吴端兰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感染性疾病科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及健康管理

    感染性疾病科是医院内一个专门诊疗患有感染性疾病的特定的留观场所,它所收治的患者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等,在此场所从事诊疗、护理的医务人员均为易感的高危人群.因此,如何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成为医疗界所关注的焦点,笔者就此问题作如下探讨.

    作者:朱爱芳;邓雪珍;王雪珍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构建护理安全屏障保障患者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屏障是指用来保护目标免受伤害的措施,其基本类型有两种,即物理屏障和管理屏障,物理屏障包括声、光、电、物品等实质性防护措施;管理屏障包括制度、操作流程、监控体系、人员培训等[2].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生命线,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国内外广大护理工作者对患者安全管理进行着积极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我院护理部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医院协会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开展了构建护理安全屏障的探索.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作者:晏瑛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成功救治1例心肺复苏后综合征患者护理体会

    心肺复苏后综合征是发生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在采取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措施后,虽然自主血压恢复,但仍有数小时的昏迷,并常伴有数天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主要原因为再灌注损伤所致.这类患者可完全恢复,复苏后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保证,现将我院ICU成功救治1例心肺复苏后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方全凤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传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随着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近年来出现了大规模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流行,传染病给医务人员造成的威胁被广泛重视[1].护士作为医疗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由于工作环境、强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常暴露于职业危害中,易受到感染冲击的便是医护人员.但目前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危害认识不足,对工作中所接触的各种传染原防护意识不到位,个别护理人员怕麻烦而延续长期不规范的操作习惯,使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威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为了保证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险,应制订出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赵静;徐玉良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胎儿电子监护异常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随着高科技发展的不断深入,胎儿电子监护(electronic fetal heart rate monitoring,EFM)已经成为产科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妊娠后期单纯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并不能完全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情况,须行胎儿电子监护——无负荷试验(NST)的筛查,观察胎动时胎心率的变化,以了解胎儿的储备能力.然而在监护中经常会出现异常反应,现将胎儿电子监护异常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宋爱玲;袁黎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严重创伤患者运送127例护理体会

    创伤患者病情急、危重、变化快,如不及时抢救护理,病情会急剧加重转化为不可逆阶段而死亡.运送创伤患者是救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而且对后续治疗也有很大影响.2009年1月-12月我院共运送严重创伤患者127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27例患者全部为创伤所致,其中车祸72例,坠落伤33例,电击伤8例,墙壁倒塌砸伤14例.运送过程中有4例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经过及时心脏复苏,2例复苏成功,2例抢救失败死亡,其余患者均迅速安全送入病房.

    作者:纪莉莉;徐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护理美学浅谈

    目的 在护理模式转变之际,使患者在美的环境中安心治疗,早日康复.方法 在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同时,应用护理美学知识,在病区建立一个美好的环境,护士将行为美、心灵美、语言美应用于临床护理.结果 护理美学的应用使患者在治疗康复之中始终处于佳状态.结论 护理美学能调节患者心理,使其心情愉快,并在治疗康复中处于佳状态,使患者早日得到康复.

    作者:肖冬梅;吴秋霞;张秋娟;刘育慧;张红添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中心静脉穿刺管引流胸腔积液在ICU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中心静脉穿刺管在ICU重症患者引流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80例伴有胸腔积液的危重患者,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管引流(研究组)42例,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38例.加强穿刺管及引流管的护理,观察2组引流效果.结果 中心静脉穿刺管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配合细致的护理,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腔穿刺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其患者耐受性好,操作简单,适合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凌伟芳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成功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方便、适应证广泛、安全有效和价格低廉的优点.其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使体内潴留的水、电解质与代谢废物经超滤和渗透作用进入腹腔,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的目的 [1].由于肾功能衰竭患者对此疗法了解甚少,没有足够的信心,会产生很多顾虑,现就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何少华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意外伤108例急救护理

    目的 总结意外伤的急诊抢救护理方法,寻求出佳救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意外伤患者的临床救护资料.结果 108例患者院前死亡3例,急诊住院手术77例,急诊观察15例,门诊随诊观察13例.结论 意外伤的现场救治,特别是危重患者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是抢救生命的基本前提,成立救护小组、对成批伤员进行早期分类、分别救治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根本保证.

    作者:李翠华;陈慧敏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HDF+HP在抢救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滤过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对5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滤过(HDF)与血液灌流(HP)联合治疗.结果 53例患者经HDF+HP联合治疗,50例治愈,3例死亡.结论 HDF与HP联合治疗重症胰腺炎可以提高抢救治疗成功率.

    作者:林秀娣;张丽娜;林三秀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输液反应是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临床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其本身并无致死性,但它可诱导患者基础疾病恶化而带来生命危险.临床中应重在防范,一旦发生,判断要准确,处置要果断.现就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做如下探讨. 1 输液反应的常见原因 1.1 药物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①大输液的质量.原料污染或生产过程污染或消毒不彻底极易出现质量问题.近几年随着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实施力度加大,输液一般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但在搬运、贮存、使用中,若发生碰撞出现细小裂纹,或瓶口松动漏气而造成微生物污染大输液,特别是含糖的输液,在上述情况下极易变质.②热原叠加.静脉给药,联合用药比较多,各药的致热物质叠加在一起,就有可能超过阈值而发生热原反应.

    作者:苏清;王淑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椎管内肿瘤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椎管内肿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0例椎管内肿瘤手术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皮肤准备等护理;术后予体位护理,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引流管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等护理.结果 1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是椎管内肿瘤手术成功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惠玉;刘珍红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维生素B12混合液在放射性口腔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维生素B12混合液含漱,每天6次,每次10~15 mL;对照组采用复方硼酸溶液漱口,每天6次,每次10~15 mL,2组均1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7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维生素B12混合液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疗效确切,经济实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黄惠梅 刊期: 2011年第21期

  • 浅谈护士长的工作方法

    科护士长是三级护理管理系统中的中间层,是护理部和科室之间的桥梁及纽带,在护理质量控制和专科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科护士长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所管辖病区的护理质量和团队精神,甚至影响到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笔者2009年8月开始担任科护士长,通过1年的临床实践并结合医院2次高中层干部的培训,认为科护士长工作可以运用鱼骨图或SWOT的方法 ,即对管辖病区进行分析,抓住每个科室的重点、特点、弱点和难点;明确角色,顾全大局;爱护人才,善用人才;科学决策,正确引导;落实制度,促进协调;深入临床,掌握第一手资料,做护士的贴心人、知心人;着眼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

    作者:王雪妹 刊期: 2011年第21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