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住院部护士与患儿沟通技巧

张攀

关键词:儿科住院部, 护士, 患儿, 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 治疗操作, 早日康复, 信息交流, 相互作用, 涉及范围, 焦虑不安, 基础, 护理过程, 护患沟通, 医院, 小儿, 疼痛, 身体, 桥梁, 恐惧
摘要:护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广泛、影响复杂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息关系是有效治疗的前提和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加强护患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沟通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护士与患儿及家属之间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医患之间的一座桥梁.对于患病住院的患儿来说,疾病给小儿带来身体上的疾苦,以及医院陌生的环境和各种治疗操作使患儿产生恐惧、疼痛,如与父母分离更使患儿产生焦虑不安.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壁形成粥样的斑块,导致管腔狭窄,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给人体带来严重危害,它是一种身心疾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而且需要精心护理和健康教育.因此,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兰小云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大剂量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提高大剂量苄星青霉素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及减轻患者疼痛的方法 .方法 将400例需肌内注射大剂量苄星青霉素的门诊患者,采用传统方法 (溶媒为0.9%氯化钠溶液5mL)和改良方法 (溶媒为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分侧注射,就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患者疼痛感及硬结产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改良注射法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X2=37.88,P<0.05),注射的疼痛程度、硬结数明显低于传统组(X2=4.89,P<0.05;X2=7.81,P<0.05).结论 改良法注射效果优于传统法,且可减少硬结产生;大剂量苄星青霉素分侧注射法,可达到其他方法 注射普通剂量相同的效果.

    作者:杨晗;曾丹;张春秀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总结我院2002年-2006年期间的7月-9月8例患儿的护理体会.包括:一般护理、对症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 其中1例发生并发症,7例均抢救成功.结论 认真细致的观察,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得力,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康复.

    作者:滕春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36例妊高征患者,对其实施健康宣教、心理及药物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患者了解了妊高征有关知识,消除了因疾病及环境改变引起的焦虑、抑郁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结论 对妊高征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围生期保健和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段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儿科住院部护士与患儿沟通技巧

    护患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广泛、影响复杂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息关系是有效治疗的前提和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加强护患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沟通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护士与患儿及家属之间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医患之间的一座桥梁.对于患病住院的患儿来说,疾病给小儿带来身体上的疾苦,以及医院陌生的环境和各种治疗操作使患儿产生恐惧、疼痛,如与父母分离更使患儿产生焦虑不安.

    作者:张攀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手术术中的配合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技巧.方法 回顾36例肾上腺疾病患者采用侧卧位后腹腔镜手术术中的护理配合情况.结果 手术顺利,未发生由于器械故障或手术配合不良致手术时间延长或改变术式,无并发症及手术意外发生.结论 护士对患者的了解,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技巧,术后注重器械的处理及保养工作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仇成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某高校校医院门诊部空气中微生物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对某高校校医院门诊部空气微生物含量进行监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校医院门诊部的不同部门采用平皿自然沉降法进行空气采样,培养后计数菌落数.结果 某高校校医院门诊部,相同部门的第四季度空气微生物含量明显高于第一季度;相同季节,候诊厅空气微生物含量高于治疗室和输液室.结论 季节因素以及人员流动情况是影响高校医院门诊部空气微生物含量的重要因素,应该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消除以上因素对空气质量的不良影响.

    作者:邵伟娟;曾娟娟;李含英;陈小妹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治疗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它引起的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意识、运动、知觉、语言、精神情绪方面,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高血压患者的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上升的趋势.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对其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尤为重要.现将50例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素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 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病情变化,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心理、饮食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方法 .结果 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治疗顺利,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有效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桑圣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医学生临床实习中哲学辩证思维的培养

    目的 使医学生将哲学辩证思维运用于临床实习.方法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医学生进行哲学辩证思维培养.结果 充分调动了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临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 用哲学辩证思维指导医学生进行临床实习,有助于他们以后的临床工作.

    作者:郝丽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伴多器官损害的护理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导致肺、心功能衰竭,常常还可累及脑、肝、肾、胃等重要器官,这种多器官受损或衰竭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主要讨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并发多器官损害的诱因、预防及护理.

    作者:张晓庆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运用Lewin变革理论改革护理学基础课程

    <护理学基础>是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为学生提供从事护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情感的主干课程[1].对这门课程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将对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产生良好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本文将以Lewin的变革理论为指导,以现代医学模式为依据,对<护理学基础>课程进行改革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祝丹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肝性皮质盲1例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对肝性皮质盲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对缩短病程,积极治疗原发病,从而减轻对患者的影响的意义.方法 实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生活饮食护理,防止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及意外损伤,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做好患者的预防性护理.结果 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合理的医疗措施配以科学周到的护理可促进患者迅速恢复.结论 本病的治愈取决于原发病,临床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加强对本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减轻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口腔诊疗操作项目越来越多,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感染问题也日趋突出,因此,过去不被人们重视的口腔科已成为医院的高危科室.自2000年至今我院开始对口腔科进行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及全面管理,建立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达到卫生部标准.

    作者:黄美琴;许笑华;陈淑良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注射室护患沟通中患方愤怒情绪的护理应对措施

    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中患方愤怒情绪的护理应对措施.方法 分析2008年7例因护患沟通不良而导致患方出现愤怒情绪的护理应对措施.结果 冷静对待、主动倾听、消除误会、迅速控制局面、适时转移冲突现场、保证自身安全是主要的应对策略.结论 良好的应对措施既能使患者及其家属迅速摆脱愤怒的情绪,也能保证护士自身的安全.

    作者:齐海青;曲丽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记录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记录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制定护理记录质量标准,将护理记录实际情况与护理记录标准对比,找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目标,采取整改措施,并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护理记录质量.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护理记录质量,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永恒目标.

    作者:李荣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室质量监控及管理

    以WS301<消毒技术规范>为准则,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科学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我科在院感染管理办、护理部的指导下,制定统一工作质量标准,按标准定期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环节进行质量考评.内容包括: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各级工作人员职责并保障贯彻执行;做好再生器械、回收物品的分类处理,处理过程中加强自身防护,再生器械严格按洗涤操作规程清洗、包装、消毒、灭菌.

    作者:张见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带T管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胆管手术放置T管引流,术后发现胆管残余结石者,可带管出院,待术后6周时回院经T管造影检查,符合拔管指征后,可以拔除T管.因此,对带T管出院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为下一步治疗做好准备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勤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抗生素肝素混合封管预防深静脉置管感染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在血液透析中用于长期深静脉置管封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血透中心25例留置长期深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定期(每月1次)采用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观察此方法 对置管感染的影响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采用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长期深静脉置管的感染率仅为2.1%,较文献报道的8.9%~16.9%降低了76%~88%.疑似导管内感染率为0.5%,显著低于文献报道的2.52%.说明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能明显降低长期深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导管流量不足及堵塞的发生率为5.4%,与文献报道的5.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不增加其发生率.结论 定时用头孢他啶-肝素混合液封管是降低长期深静脉置管感染行之有效、实用的方法 .

    作者:钟莉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应对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以下简称去污区)是用于回收可以重复使用的器械与物品,进行分类、清洗消毒的区域,含回收、器械清洗消毒和污染物品处理等不同分区.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工作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下面浅析其职业危害因素及应对措施.

    作者:吴爱美;章丽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