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韩培卿
颌面部创伤容易造成皮肤缺损,其骨折术后易产生面部塌陷、张口受限、咬榆紊乱等不良并发症.为了提高生存质量,合理良好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现将我科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59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郭红梅 刊期: 2010年第17期
会阴裂伤是产科常见的一种软产道损伤,它不仅可引起产时较多的出血,严重时还会影响产妇的生理功能,给其带来痛苦,保证产科质量,保护好会阴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临床上产妇分娩时常因助产士操作技术不过关或产妇配合不当.
作者:叶秀枝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进一步提高输卵管结扎手术质量,预防手术失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我站分3组分别对峪口、佳芦镇、通镇近3年内施行过单纯经腹输卵管结扎术者进行了随访调查,并按手术时术者的专业化程度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进行比较.结果 专业组和非专业组的手术质量差别较大(P<0.01),专业组的手术失败率为0.34%,非专业组的手术失败率为6.56%.手术后并发症:异位妊娠,专业组为0,非专业组为0.23%;血肿,专业组占0.24%,非专业组占0.52%;伤口感染,专业组占0.26%,非专业组占0.94%;膀胱损伤,专业组占0,非专业组占0.05%;盆腔炎,专业组占1.56%,非专业组占7.90%;月经紊乱,专业组占0.52%.非专业组占2.05%;腰痛,专业组占5.21%,非专业组占20.86%.结论 输卵管结扎术的质量与技术人员有着直接关系,同时,非专业人员对妇科病了解不多,在手术中很容易造成手术失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术者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是手术质量关键,把握适应证和技术操作是根本.
作者:王改兰;刘亚洲 刊期: 2010年第17期
自2007年10月-2009年6月我科对8 718例孕20周~24周孕妇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检出19例胎儿心脏异常,经上级医院检查结果反馈以及引产后的病理结果比较,我院超声诊断结果均与其相符.综合这些病例,笔者总结出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规范性操作的步骤与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勇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脑梗死失语患者语言交流能力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40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根据失语程度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训练方法.结果 训练后,患者在读、写、听、阅功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通过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张蓉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阑尾炎术后肠瘘的诊治.方法 对我院阑尾炎术后发生肠瘘的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经积极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无异常.结论 阑尾炎术后肠瘘经积极、正确的保守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作者:李鸿斌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现察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例下颌骨不同部位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钛板钛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咬骆关系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术后复查X线片对位对线好,咬(牙合)关系恢复良好,无需颌间牵引,缩短住院时间,避免颌间牙弓夹板牵引复位,减轻患者痛苦,早期张闭口锻炼.结论 钛板钛钉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增恩;范秀苗;郭新华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近年来,通过对食管pH值的连续监测,发现48%~79%的酸反流异常者有反流性食管炎,近研究认为本病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作者:郝荣贵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需要鉴别的疾病.方法 对收治的20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易造成误诊,只要掌握本病的特征,认真鉴别,全面检查就可减少误诊.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不是常见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掌握其特征,减少误诊.
作者:付洁 刊期: 2010年第17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再加上妇科手术患者中年妇女比例大,肥胖者居多.临床上,经常可见到手术后腹部伤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不仅住院时间长,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主要的是增加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作者:贾英媛 刊期: 2010年第17期
本文采用含琥乙红霉素(利君沙)根管充填剂治疗儿童乳牙根尖周病、牙髓病,为进一步研制儿童乳牙根管充填剂积累资料.1 临床资料与方法选择儿童牙髓病、根尖周病58例,年龄6岁~12岁,平均年龄8岁,男30例,女28例.患牙80颗,前牙45颗,磨牙35颗.
作者:张丽娇 刊期: 2010年第17期
我院消化科自1996年3月采用锡类散加庆大霉素及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改进后的药物在直肠内作用的差异较原来只用庆大霉素及黄连素保留灌肠有明显提高,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丽萍 刊期: 2010年第17期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由于颅内压迅速增高,脑血流量呈减少趋势,为保持较稳定的脑血流量,脑血管通过自身调节,扩张脑血管,以及经脑缺血反应[1]升高血压以改善脑供血.然而,血压过高时,脑血管会发生调节功能紊乱,颅内出血进一步增多,并加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互为因果,病情往往迅速恶化.
作者:周陶佐;杨志红;王晚棉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PHN,应用局部用药、口服用药、患处局部封闭、神经阻滞、中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所治12例PHN患者,2例经过局部用药加口服药物,于1周内疼痛消失,其余10例患者都是在应用以上两种方法疗效不显的基础上,加用局部封闭或神经阻滞等其他方法后,分别于10d~30d内疼痛缓解直至消失.结论 PHN临床表现多样化,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其他因素时该病的影响.
作者:秦明新;华峰高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儿童哮喘)[1],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尤其是夜间或清晨)的气道高反应性有关;这些症状发作通常与肺内广泛存在但变异较大的气流阻塞有关,后者可自发或经治疗后缓解.据我国27省(市)1988年-1990年的小儿哮喘抽样调查,发病率为0.11%~0.23%,以1岁~6岁患病较多,大多在3岁内起病,青春期以前患者男女比为2:1,成年期则无性别差异[2].
作者:乔文善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胺联用酚妥拉明静滴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多巴胺20 mg,酚妥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结果 总有效率9o%.结论 两种药物联用互相协同,起效快,作用显著.
作者:王成旺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基层医院多采用神经阻滞来完成手术,但单纯的臂丛神经阻滞或颈丛神经阻滞往往阻滞不完全,其效果都难以令人满意,常需要复合大量的镇痛镇静药物才能完成手术,既增加了麻醉风险,患者也要承受很大的痛苦.
作者:侯剑东 刊期: 2010年第17期
我院自2002年以来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16例,经治疗大多好转,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32岁~75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1 d~7d,平均3.5d.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6例,冠心病并发房颤4例,原发性高血压史9例,糖尿病3例.
作者:殷淑宏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可摘义齿导致基牙龋病的诱因与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龋病患者的好发部位点和牙面生态膜的代谢活动及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160例龋病患者530颗牙齿中,发生龋斑、龋齿232颗牙,占总数的43.7%,其中114颗牙发生龋斑,占21.5%,118颗牙发生龋齿,占22.3%.结论 可摘义齿继发龋齿、龋斑患病率较高,应针对引起继发龋的病因早期采取防治措施.
作者:周光明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2008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例98例,随机分为A组(n=49)给予洋地黄及利尿剂常规治疗,B组(n=4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多巴胺20~40 mg,多巴酚丁胺30~60mg,酚妥拉明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mL内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20滴左右,每日1次,5 d~7d为1个疗程,心力衰竭控制后逐渐减量至停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佳、副作用少、经济实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富生;季掌权 刊期: 2010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