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乔文善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儿童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 Children, Western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气道高反应性, 炎症性疾病, 性别差异, 小儿哮喘, 细胞, 气流阻塞, 慢性炎症, 反复发作, 儿童哮喘, 抽样调查, 青春期, 发病率, 成年期, 1990年
摘要: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儿童哮喘)[1],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尤其是夜间或清晨)的气道高反应性有关;这些症状发作通常与肺内广泛存在但变异较大的气流阻塞有关,后者可自发或经治疗后缓解.据我国27省(市)1988年-1990年的小儿哮喘抽样调查,发病率为0.11%~0.23%,以1岁~6岁患病较多,大多在3岁内起病,青春期以前患者男女比为2:1,成年期则无性别差异[2].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外阴炎症的诊断与治疗

    外阴炎和阴道炎是妇产科临床面临多的疾病之一.由于尿道、阴道、肛门毗邻,局部经常湿润,细菌容易繁殖,并与外界接触较多,易受各种物理及化学性刺激,因此外阴易发生炎症,且可与阴道炎同时存在.外阴炎由多种病因致病,非特异性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假丝酵母菌性外阴炎等是其代表性疾病,病毒性外阴炎(疱疹、湿疣)则属于性传播疾病.

    作者:龙玉琴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出血性脑梗死16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2年以来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16例,经治疗大多好转,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32岁~75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1 d~7d,平均3.5d.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6例,冠心病并发房颤4例,原发性高血压史9例,糖尿病3例.

    作者:殷淑宏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基层医院多采用神经阻滞来完成手术,但单纯的臂丛神经阻滞或颈丛神经阻滞往往阻滞不完全,其效果都难以令人满意,常需要复合大量的镇痛镇静药物才能完成手术,既增加了麻醉风险,患者也要承受很大的痛苦.

    作者:侯剑东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空心钉闭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5例体会

    目的 探讨闭合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09年4月收治的5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结果 5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获得随访52例,随访时间6个月~36个月,平均23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按黄公怡粗隆间骨折疗效评价方法:本组优良52例,优良率95%.结论 应用空心钉闭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宝柱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儿童哮喘)[1],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尤其是夜间或清晨)的气道高反应性有关;这些症状发作通常与肺内广泛存在但变异较大的气流阻塞有关,后者可自发或经治疗后缓解.据我国27省(市)1988年-1990年的小儿哮喘抽样调查,发病率为0.11%~0.23%,以1岁~6岁患病较多,大多在3岁内起病,青春期以前患者男女比为2:1,成年期则无性别差异[2].

    作者:乔文善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综述

    过去一向认为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严重致命的,成功救治是困难的,但近年来南于对此病认识上的提高,医学网络的互相交流,医疗设备的改进,药物的更新换代,只要诊断及时、处理合理,病死率明显下降.

    作者:袁美卿;于曈兴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及进展

    目的 介绍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刊物关于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研究报道.结果 几乎所有的消化性溃疡(恶性溃疡除外)都可经药物治愈.结论 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微生态治疗、Hp疫苗以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治疗能更强、更快地抑制胃酸分泌,治愈溃疡.

    作者:陈进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成分输血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其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现代临床输血技术已从单纯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血输注,从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从人的血源性制品输注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输注,从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等.

    作者:褚秀清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老年结肠癌直肠癌误诊32例分析

    结肠癌、直肠癌是老年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高,早期易误诊.现将我院于1996年元月-2008年6月收治的32例结肠癌、直肠癌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田杰;王振峰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妇产科腹部伤口脂肪液化42例治疗方法探讨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再加上妇科手术患者中年妇女比例大,肥胖者居多.临床上,经常可见到手术后腹部伤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不仅住院时间长,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主要的是增加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作者:贾英媛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腹白线疝误诊为脂肪瘤1例

    腹白线疝并非罕见,据统计占腹外疝的1%[1].对此病报道较少,而误诊率却较高,在基层医院更容易误诊.笔者通过1例腹白线疝误诊病例的报道,提示基层医务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及主观症状与相关临床检查结果,以减少误诊.

    作者:袁建军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早期老年性心衰的误诊漏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性心衰的早期B超、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性心衰70例的误诊漏诊原因.结果 通过B超、X线检查,结合年龄、主动脉瓣膜改变,考虑为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心衰.结论 诊断早期老年性心衰必须依靠B超、X线表现及临床体征来确诊.

    作者:雷遂乾;王宁;贾晓妮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肾结核23例X线分析

    目的 观察X线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3例患者均摄腹部平片与静脉肾盂造影,7例加做逆行肾造影,4例在静脉肾孟造影过程中显影不良即时加做CT扫描.结果 肾结核在平片主要表现为钙化,造影可见肾小盏破坏、肾脓疡空洞、肾盏肾盂扩张、积液及输尿管、膀胱改变.结论 分离性、不均衡性肾积液是肾结核典型征象,对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病例可加做逆行肾造影或即时加做CT扫描.

    作者:古倍珍;曾志强;汤运全;曾远辉;杜文彬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过期产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 探讨过期产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方法 2006年-2007年在我院出生新生儿1 208例,对发生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者生后72 h和1个月时的头颅CT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过期产儿与足月儿相比,发生宫内窘迫、出生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者比例较高,两者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过期产时新生儿危害大,应对过期妊娠采取干预措施,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过期产对新生儿的损伤.

    作者:李华;韩培卿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脑梗死失语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脑梗死失语患者语言交流能力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40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根据失语程度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训练方法.结果 训练后,患者在读、写、听、阅功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通过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张蓉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需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估计2006年全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亿.高血压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在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高血压治疗的终目的在于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痛的总体风险.

    作者:赵勇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慢性鼻炎治疗方法研究

    针对某患者慢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在学习借鉴前人工作经验基础上,采用了口服甲硝唑片和维生素B6,外用塞庚啶乳膏的处方,取得明显疗效,应用于其他同症患者同样取得良好效果,表明本治疗方法比较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许丽英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锡类散加庆大霉素黄连素保留灌肠疗效观察

    我院消化科自1996年3月采用锡类散加庆大霉素及黄连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改进后的药物在直肠内作用的差异较原来只用庆大霉素及黄连素保留灌肠有明显提高,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丽萍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围绝经期阴道不规则出血21例误诊误治

    围绝经期是妇女生育功能由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包括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1年.目前多数学者以闭经3个月~12个月或频繁出现不规则月经为起点,发生在39岁~55岁之间,持续时间平均为10年,所以一般女性40岁~65岁阶段为围绝经期[1].

    作者:杨秀俊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女性盆腔结核的诊断治疗现状

    近年来女性盆腔结核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以往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隐匿,检查方法单一,易造成误诊.随着现代超声诊断、CT扫描和腔镜技术的开展、应用,基本上能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蔡建桃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