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秀清
近20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动脉硬化(AS)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有年轻化趋势,而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凶素.
作者:王丽蓉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外阴炎和阴道炎是妇产科临床面临多的疾病之一.由于尿道、阴道、肛门毗邻,局部经常湿润,细菌容易繁殖,并与外界接触较多,易受各种物理及化学性刺激,因此外阴易发生炎症,且可与阴道炎同时存在.外阴炎由多种病因致病,非特异性外阴炎、前庭大腺炎、假丝酵母菌性外阴炎等是其代表性疾病,病毒性外阴炎(疱疹、湿疣)则属于性传播疾病.
作者:龙玉琴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基层医院多采用神经阻滞来完成手术,但单纯的臂丛神经阻滞或颈丛神经阻滞往往阻滞不完全,其效果都难以令人满意,常需要复合大量的镇痛镇静药物才能完成手术,既增加了麻醉风险,患者也要承受很大的痛苦.
作者:侯剑东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提出干预措施,提高新生儿疾病的筛查率.方法 按照以省筛查中心为核心,市、县妇幼院为承办单位的原则,我县具体组织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工作,后递交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检测.结果 2006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2.67%.2007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5.38%,2008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11.54%,两病发生率为0%.我站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虽然逐年提升,但仍然偏低.结论 只有医务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专题宣传,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广大群众尤其是育龄妇女真正明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全面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作者:王书红 刊期: 2010年第17期
为了探讨妊娠28周以后胎死宫内的发生原因,我们对2002年10月-200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45例妊娠晚期宫内死胎产妇的分娩经过进行研究,发现该组妊娠晚期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胎盘及脐带因素24例占53.3%;孕妇并发症6例占13.3%;胎儿因素4例占8.8%;原因不明11例占24.4%.
作者:崔秀霞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围绝经期是妇女生育功能由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包括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1年.目前多数学者以闭经3个月~12个月或频繁出现不规则月经为起点,发生在39岁~55岁之间,持续时间平均为10年,所以一般女性40岁~65岁阶段为围绝经期[1].
作者:杨秀俊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近年来,通过对食管pH值的连续监测,发现48%~79%的酸反流异常者有反流性食管炎,近研究认为本病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作者:郝荣贵 刊期: 2010年第17期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估计2006年全国高血压患者已达2亿.高血压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在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高血压治疗的终目的在于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痛的总体风险.
作者:赵勇 刊期: 2010年第17期
过去一向认为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严重致命的,成功救治是困难的,但近年来南于对此病认识上的提高,医学网络的互相交流,医疗设备的改进,药物的更新换代,只要诊断及时、处理合理,病死率明显下降.
作者:袁美卿;于曈兴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儿童哮喘)[1],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尤其是夜间或清晨)的气道高反应性有关;这些症状发作通常与肺内广泛存在但变异较大的气流阻塞有关,后者可自发或经治疗后缓解.据我国27省(市)1988年-1990年的小儿哮喘抽样调查,发病率为0.11%~0.23%,以1岁~6岁患病较多,大多在3岁内起病,青春期以前患者男女比为2:1,成年期则无性别差异[2].
作者:乔文善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做好护患沟通工作,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具体情况,灵活有效地沟通.
作者:程蕊;杜亚维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ACEI)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联合使用对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PN)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31例难治性IPN均接受培哚普利及坎地沙坦酯联合治疗.并服用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GC)治疗2个月,观察其24 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尿常规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CEI与ARB联用2个月,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尿蛋白定量提示完全缓解9例(29.04%)、显著缓解10例(32.26%)、部分缓解7例(22.58%)、无效者5例(16.12%),总有效率为83.88%.各个病理类型观察结果显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及IgA肾病(IgAN)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膜性肾小球肾炎(MGN)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结论 ACEI与ARB联合治疗,对大部分难治性IPN安全有效,效果可能与其病理类型有关.
作者:许福海 刊期: 2010年第17期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由于颅内压迅速增高,脑血流量呈减少趋势,为保持较稳定的脑血流量,脑血管通过自身调节,扩张脑血管,以及经脑缺血反应[1]升高血压以改善脑供血.然而,血压过高时,脑血管会发生调节功能紊乱,颅内出血进一步增多,并加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互为因果,病情往往迅速恶化.
作者:周陶佐;杨志红;王晚棉 刊期: 2010年第17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再加上妇科手术患者中年妇女比例大,肥胖者居多.临床上,经常可见到手术后腹部伤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不仅住院时间长,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主要的是增加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作者:贾英媛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可摘义齿导致基牙龋病的诱因与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龋病患者的好发部位点和牙面生态膜的代谢活动及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160例龋病患者530颗牙齿中,发生龋斑、龋齿232颗牙,占总数的43.7%,其中114颗牙发生龋斑,占21.5%,118颗牙发生龋齿,占22.3%.结论 可摘义齿继发龋齿、龋斑患病率较高,应针对引起继发龋的病因早期采取防治措施.
作者:周光明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2008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例98例,随机分为A组(n=49)给予洋地黄及利尿剂常规治疗,B组(n=4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多巴胺20~40 mg,多巴酚丁胺30~60mg,酚妥拉明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mL内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20滴左右,每日1次,5 d~7d为1个疗程,心力衰竭控制后逐渐减量至停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佳、副作用少、经济实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富生;季掌权 刊期: 2010年第17期
我院自2002年以来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16例,经治疗大多好转,现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6例;年龄32岁~75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1 d~7d,平均3.5d.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6例,冠心病并发房颤4例,原发性高血压史9例,糖尿病3例.
作者:殷淑宏 刊期: 2010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近年来我院108例X线平片表现为颈椎退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再结合临床表现对其X线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有50例可诊断为颈椎病.结论 椎间隙狭窄,椎体间小关节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结合临床表现是X线平片诊断颈椎病的依据.
作者:刘银宝 刊期: 2010年第17期
颌面部创伤容易造成皮肤缺损,其骨折术后易产生面部塌陷、张口受限、咬榆紊乱等不良并发症.为了提高生存质量,合理良好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现将我科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59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郭红梅 刊期: 2010年第17期
自2007年10月-2009年6月我科对8 718例孕20周~24周孕妇进行常规产前超声检查,检出19例胎儿心脏异常,经上级医院检查结果反馈以及引产后的病理结果比较,我院超声诊断结果均与其相符.综合这些病例,笔者总结出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规范性操作的步骤与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勇 刊期: 2010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