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分析及干预措施

王书红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率, 现状, 干预措施, 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提出干预措施,提高新生儿疾病的筛查率.方法 按照以省筛查中心为核心,市、县妇幼院为承办单位的原则,我县具体组织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工作,后递交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检测.结果 2006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2.67%.2007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5.38%,2008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11.54%,两病发生率为0%.我站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虽然逐年提升,但仍然偏低.结论 只有医务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专题宣传,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广大群众尤其是育龄妇女真正明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全面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儿童哮喘)[1],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尤其是夜间或清晨)的气道高反应性有关;这些症状发作通常与肺内广泛存在但变异较大的气流阻塞有关,后者可自发或经治疗后缓解.据我国27省(市)1988年-1990年的小儿哮喘抽样调查,发病率为0.11%~0.23%,以1岁~6岁患病较多,大多在3岁内起病,青春期以前患者男女比为2:1,成年期则无性别差异[2].

    作者:乔文善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床旁摄片1 460例总结

    床边摄片主要为住院重症患者服务,所以摄好床边片是非常重要的.随着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在影像学检查中日益普遍,极大地改善了X线摄片的条件和图像质量,尤其是对急、危、重、老年患者床旁摄影的应用价值更加明显,而且为临床成功抢救患者生命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作者:董芳芳;赵永键;王晓刚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脑梗死失语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脑梗死失语患者语言交流能力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40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根据失语程度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训练方法.结果 训练后,患者在读、写、听、阅功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通过康复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张蓉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小儿急性偏瘫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58例小儿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给予总结,分析原因.结果 58例患儿治愈24例,好转29例,无变化4例,死亡1例.42例获得5个月~5年随访,中位时间21个月.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者9例,继发性癫痫4例,余29例完全恢复,无后遗症.结论 小儿急性偏瘫以预防为主,开展婴幼儿管理的培训,普及科普知识,预防婴幼儿感染及创伤的发生,增加婴幼儿维生素的摄入,以减少其的发生.

    作者:李改莉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要重视处方书写的规范

    处方是临床医师对患者治病用药的书面文件,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责任.一张正规的处方应写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号、药品名称、规格含量、用法及医师签名,后划价、收费,药剂人员按处方内容调剂发药,留存后作为统计药品消耗量及备查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处方规范化书写的工作是医师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苏雅君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麻醉,基层医院多采用神经阻滞来完成手术,但单纯的臂丛神经阻滞或颈丛神经阻滞往往阻滞不完全,其效果都难以令人满意,常需要复合大量的镇痛镇静药物才能完成手术,既增加了麻醉风险,患者也要承受很大的痛苦.

    作者:侯剑东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早期老年性心衰的误诊漏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性心衰的早期B超、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性心衰70例的误诊漏诊原因.结果 通过B超、X线检查,结合年龄、主动脉瓣膜改变,考虑为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心衰.结论 诊断早期老年性心衰必须依靠B超、X线表现及临床体征来确诊.

    作者:雷遂乾;王宁;贾晓妮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分娩时防止会阴裂伤的临床体会

    会阴裂伤是产科常见的一种软产道损伤,它不仅可引起产时较多的出血,严重时还会影响产妇的生理功能,给其带来痛苦,保证产科质量,保护好会阴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临床上产妇分娩时常因助产士操作技术不过关或产妇配合不当.

    作者:叶秀枝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米索前列醇片用于初孕人工流产术临床观察

    目的 减轻人工流产时孕妇的痛苦,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将160例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初孕妇女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术前30 min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片100μg,同时口服米索前列醇片100 μg;对照组术前未用任何药物.结果 试验组术中宫口扩张效果好,疼痛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片在初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有较好的扩张宫颈及镇痛作用,且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英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3例诊治体会

    自发性食管破裂是指由于腹内压力增加,作用于食管使食管壁裂开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病理变化.临床上发病率较低,以致特别是在基层对此病认识不足,常误诊或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黄向东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可摘局部义齿导致基牙龋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可摘义齿导致基牙龋病的诱因与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龋病患者的好发部位点和牙面生态膜的代谢活动及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160例龋病患者530颗牙齿中,发生龋斑、龋齿232颗牙,占总数的43.7%,其中114颗牙发生龋斑,占21.5%,118颗牙发生龋齿,占22.3%.结论 可摘义齿继发龋齿、龋斑患病率较高,应针对引起继发龋的病因早期采取防治措施.

    作者:周光明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急性脑出血的降压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由于颅内压迅速增高,脑血流量呈减少趋势,为保持较稳定的脑血流量,脑血管通过自身调节,扩张脑血管,以及经脑缺血反应[1]升高血压以改善脑供血.然而,血压过高时,脑血管会发生调节功能紊乱,颅内出血进一步增多,并加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互为因果,病情往往迅速恶化.

    作者:周陶佐;杨志红;王晚棉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18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观察,加强护理,观察溶栓后是否并发出血,指导患者体位与活动,协助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结果 18例患者溶栓治疗基本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结论 尿激酶作为有效的溶栓药物,适用于早期脑梗死患者,起效快,疗效显著,脑出血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吴芙群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反流性食管炎60例临床治疗体会

    反流性食管炎(RE)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近年来,通过对食管pH值的连续监测,发现48%~79%的酸反流异常者有反流性食管炎,近研究认为本病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岁~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作者:郝荣贵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普通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

    目的 探讨X线平片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近年来我院108例X线平片表现为颈椎退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再结合临床表现对其X线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有50例可诊断为颈椎病.结论 椎间隙狭窄,椎体间小关节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结合临床表现是X线平片诊断颈椎病的依据.

    作者:刘银宝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过期产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 探讨过期产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方法 2006年-2007年在我院出生新生儿1 208例,对发生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者生后72 h和1个月时的头颅CT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过期产儿与足月儿相比,发生宫内窘迫、出生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者比例较高,两者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过期产时新生儿危害大,应对过期妊娠采取干预措施,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过期产对新生儿的损伤.

    作者:李华;韩培卿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腹白线疝误诊为脂肪瘤1例

    腹白线疝并非罕见,据统计占腹外疝的1%[1].对此病报道较少,而误诊率却较高,在基层医院更容易误诊.笔者通过1例腹白线疝误诊病例的报道,提示基层医务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及主观症状与相关临床检查结果,以减少误诊.

    作者:袁建军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脐绕颈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脐绕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426例住院产妇分娩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脐绕颈的结果与分娩和手术后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产后分娩和手术证实395例,诊断符合率为92.7%.误诊31例,误诊率为7.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脐带绕颈准确、安全,能够为临床提供客观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苗静林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围绝经期阴道不规则出血21例误诊误治

    围绝经期是妇女生育功能由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包括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1年.目前多数学者以闭经3个月~12个月或频繁出现不规则月经为起点,发生在39岁~55岁之间,持续时间平均为10年,所以一般女性40岁~65岁阶段为围绝经期[1].

    作者:杨秀俊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2组均给予氨茶碱注射液治疗呼吸暂停,首次负荷量5 mg/kg于20 min内静脉注射,12 h后给维持量2 mg/kg,每12 h给药1次,稀释后静点.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首次负荷量0.1 mg/kg静推,1h后减量按0.01 mg/(kg·h)的速度经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每日量不超过0.4 mg/kg..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比单用氨茶碱疗效好.

    作者:刘玉秀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