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老年性心衰的误诊漏诊分析

雷遂乾;王宁;贾晓妮

关键词:老年性心衰, 心脏瓣膜病, 心脏B超, X线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性心衰的早期B超、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性心衰70例的误诊漏诊原因.结果 通过B超、X线检查,结合年龄、主动脉瓣膜改变,考虑为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心衰.结论 诊断早期老年性心衰必须依靠B超、X线表现及临床体征来确诊.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老年性心衰的误诊漏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性心衰的早期B超、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性心衰70例的误诊漏诊原因.结果 通过B超、X线检查,结合年龄、主动脉瓣膜改变,考虑为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心衰.结论 诊断早期老年性心衰必须依靠B超、X线表现及临床体征来确诊.

    作者:雷遂乾;王宁;贾晓妮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及进展

    目的 介绍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药理及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刊物关于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的研究报道.结果 几乎所有的消化性溃疡(恶性溃疡除外)都可经药物治愈.结论 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微生态治疗、Hp疫苗以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治疗能更强、更快地抑制胃酸分泌,治愈溃疡.

    作者:陈进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109例分析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各种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几年来,我院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晶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女性盆腔结核的诊断治疗现状

    近年来女性盆腔结核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以往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隐匿,检查方法单一,易造成误诊.随着现代超声诊断、CT扫描和腔镜技术的开展、应用,基本上能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蔡建桃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新生儿疾病筛查现状,提出干预措施,提高新生儿疾病的筛查率.方法 按照以省筛查中心为核心,市、县妇幼院为承办单位的原则,我县具体组织开展了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工作,后递交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检测.结果 2006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2.67%.2007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5.38%,2008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率为11.54%,两病发生率为0%.我站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虽然逐年提升,但仍然偏低.结论 只有医务人员掌握专业知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专题宣传,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广大群众尤其是育龄妇女真正明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全面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作者:王书红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分娩时防止会阴裂伤的临床体会

    会阴裂伤是产科常见的一种软产道损伤,它不仅可引起产时较多的出血,严重时还会影响产妇的生理功能,给其带来痛苦,保证产科质量,保护好会阴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临床上产妇分娩时常因助产士操作技术不过关或产妇配合不当.

    作者:叶秀枝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治疗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2008年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例98例,随机分为A组(n=49)给予洋地黄及利尿剂常规治疗,B组(n=4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多巴胺20~40 mg,多巴酚丁胺30~60mg,酚妥拉明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mL内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20滴左右,每日1次,5 d~7d为1个疗程,心力衰竭控制后逐渐减量至停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酚妥拉明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佳、副作用少、经济实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富生;季掌权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儿童哮喘)[1],是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导致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尤其是夜间或清晨)的气道高反应性有关;这些症状发作通常与肺内广泛存在但变异较大的气流阻塞有关,后者可自发或经治疗后缓解.据我国27省(市)1988年-1990年的小儿哮喘抽样调查,发病率为0.11%~0.23%,以1岁~6岁患病较多,大多在3岁内起病,青春期以前患者男女比为2:1,成年期则无性别差异[2].

    作者:乔文善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妊娠晚期胎儿宫内死亡45例原因分析

    为了探讨妊娠28周以后胎死宫内的发生原因,我们对2002年10月-200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45例妊娠晚期宫内死胎产妇的分娩经过进行研究,发现该组妊娠晚期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胎盘及脐带因素24例占53.3%;孕妇并发症6例占13.3%;胎儿因素4例占8.8%;原因不明11例占24.4%.

    作者:崔秀霞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米索前列醇片用于初孕人工流产术临床观察

    目的 减轻人工流产时孕妇的痛苦,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将160例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初孕妇女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术前30 min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片100μg,同时口服米索前列醇片100 μg;对照组术前未用任何药物.结果 试验组术中宫口扩张效果好,疼痛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片在初早孕人工流产术中有较好的扩张宫颈及镇痛作用,且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值得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英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护理缺陷分析及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缺陷主要是指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或过失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根据损害的轻重可以分为轻度缺陷、中度缺陷、重度缺陷.通过对护理缺陷的分析引起对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视,在工作中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也为护理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俞霄华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过期产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 探讨过期产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方法 2006年-2007年在我院出生新生儿1 208例,对发生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者生后72 h和1个月时的头颅CT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过期产儿与足月儿相比,发生宫内窘迫、出生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者比例较高,两者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过期产时新生儿危害大,应对过期妊娠采取干预措施,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过期产对新生儿的损伤.

    作者:李华;韩培卿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要重视处方书写的规范

    处方是临床医师对患者治病用药的书面文件,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责任.一张正规的处方应写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门诊号、药品名称、规格含量、用法及医师签名,后划价、收费,药剂人员按处方内容调剂发药,留存后作为统计药品消耗量及备查的重要依据.因此,做好处方规范化书写的工作是医师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苏雅君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原因分析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成分输血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其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现代临床输血技术已从单纯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血输注,从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从人的血源性制品输注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输注,从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等.

    作者:褚秀清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与氨茶碱联合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2组均给予氨茶碱注射液治疗呼吸暂停,首次负荷量5 mg/kg于20 min内静脉注射,12 h后给维持量2 mg/kg,每12 h给药1次,稀释后静点.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首次负荷量0.1 mg/kg静推,1h后减量按0.01 mg/(kg·h)的速度经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每日量不超过0.4 mg/kg..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比单用氨茶碱疗效好.

    作者:刘玉秀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ACEI与ARB联合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ACEI)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联合使用对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PN)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31例难治性IPN均接受培哚普利及坎地沙坦酯联合治疗.并服用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GC)治疗2个月,观察其24 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血、尿常规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CEI与ARB联用2个月,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尿蛋白定量提示完全缓解9例(29.04%)、显著缓解10例(32.26%)、部分缓解7例(22.58%)、无效者5例(16.12%),总有效率为83.88%.各个病理类型观察结果显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及IgA肾病(IgAN)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膜性肾小球肾炎(MGN)和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结论 ACEI与ARB联合治疗,对大部分难治性IPN安全有效,效果可能与其病理类型有关.

    作者:许福海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小儿急性偏瘫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58例小儿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给予总结,分析原因.结果 58例患儿治愈24例,好转29例,无变化4例,死亡1例.42例获得5个月~5年随访,中位时间21个月.有不同程度运动障碍者9例,继发性癫痫4例,余29例完全恢复,无后遗症.结论 小儿急性偏瘫以预防为主,开展婴幼儿管理的培训,普及科普知识,预防婴幼儿感染及创伤的发生,增加婴幼儿维生素的摄入,以减少其的发生.

    作者:李改莉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早期周围型肺癌21例CT影像分析报告

    目的 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表现以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21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早期周围型肺癌动态变化,并观察其病灶感兴趣区的典型特征表现.结果 本组21例病例中,节结型15例,占71.4%;斑片型5例,占23.8%;空洞型1例,占9.6%.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旱期典型征象较少,动态观察和CT增强对痛变的确诊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郝阳生;郝兴梅;郝雪梅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妇产科腹部伤口脂肪液化42例治疗方法探讨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再加上妇科手术患者中年妇女比例大,肥胖者居多.临床上,经常可见到手术后腹部伤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不仅住院时间长,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主要的是增加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作者:贾英媛 刊期: 2010年第17期

  • 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辅助麻醉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区域麻醉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A组)和咪唑安定组(B组),区域麻醉后,分别使用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至OOA/S镇静深度Ⅳ级(对正常呼叫应答迟钝),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P)、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2组患者MAP、HR、SpO2在用药后5 min有一定程度下降,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依托咪酯较咪唑安定应用于镇静术中对呼吸及循环抑制较轻.

    作者:李胜才;杨振东 刊期: 2010年第17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