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商品朱砂质量分析

孙吉平;陈宪梅;孙静雁

关键词:商品, 朱砂, 质量分析, 天然矿石, 使用面积, 面砂, 监督检查, 购货渠道, 豆瓣, 辰砂, 硫化物, 硫化汞, 方法及, 中国, 杂质, 药典, 性状, 限量, 市场, 批次
摘要:朱砂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的天然矿石,其商品按性状分为镜面砂、豆瓣砂、朱宝砂三种.其中朱宝砂又名洋尖砂,商品可见正洋尖砂和附洋尖砂两种.朱砂虽以镜面砂为优,但市场较少见.豆瓣砂亦不多见.据我们调查用量大,使用面积广者系朱宝砂.我们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朱宝砂常因产地或购货渠道不同而质量相差悬殊.《中国药典》(1990年版)规定:朱砂杂质铁限量不超过0.1%,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6.0%.我们对不同批次的朱宝砂进行了质量分析.现将分析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在老年性痴呆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马斯洛理论在老年性痴呆护理中的运用.方法 按马斯洛理论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按照人的基本需要对老年性痴呆患者进行护理.结果 对老年性痴呆患者按照马斯洛理论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运用马斯洛理论进行护理能满足老年性痴呆患者基本需要的实现.

    作者:朱书翠;宗伟东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58例抢救流程与护理

    目的 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58例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按程序进行抢救,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抢救成功率98.3%,治愈9例,好转38例,家属放弃治疗10例.结论 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控制液体入量、严密监护病情、应用促进神经细胞代谢药物、保暖和喂养、基础护理、恢复期护理是提高治疗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福珍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择期小儿唇腭裂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插管后Ⅰ组用瑞芬太尼2~4 ng/ml持续靶控输注,Ⅱ组用氯胺酮芬太尼复合,2组均间断吸入0.5%~1%异氟烷,并用仙林等肌松药维持.结果 Ⅰ组麻醉维持中循环稳定,苏醒期平稳,Ⅱ组麻醉维持中血压偏高,心率增快,苏醒期烦躁.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麻醉维持效果好.

    作者:刘生智;薛瑶婧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胃黏膜脱垂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通过对确诊的胃黏膜脱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该病的影像特征,进而提高对胃黏膜脱垂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对来诊患者进行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 胃黏膜脱垂患者均可在消化道钡餐检查中表现十二指肠充盈缺损或局部黏膜紊乱.结论 胃黏膜脱垂表现为幽门管增宽,胃黏膜通过,十二指肠充盈缺损或局部黏膜紊乱.

    作者:靳立波;钟中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40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条件差,设备简陋,农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相对多的情况下,如何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应用血活素,β七叶皂甙钠、纳洛酮等药物.结果 治愈率高,后遗症少,住院时间短.结论 不受条件限制,无不良反应,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贺登武;李浩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注重护士长情商培养提高护理质量

    目的 培养护士长良好的情商,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①加强护士长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长认识自己、控制自己、理解他人的能力;②开展在职护士长科学管理知识的继续教育,提高护士长的工作能力;③注重护士长自身培养,进一步提高心理素质.结果 使护士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实现护士长自我完善,提高护理质量.结论 注重培养情商,重要、可行的方法就是加强文化艺术修养,注重内在素质的锻炼,才能培养出高情商的护士长,才能做好现代化的护理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浩云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产后出血在基层医院中的急救与护理特点

    目的 产后出血是产科分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及时做好产后出血的急救和护理工作,是降低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方法 通过我院自2003年~2005年收治的产后大出血病人的抡救与护理,总结出一套适合基层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结果 53例病人有52例抢救成功,占98.1%,只有1例因拖延时间过长,失血过多而死亡,占0.19%.结论 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和护理工作对争取抢救时机意义重大.

    作者:林少英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重型颅脑损伤278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 对我科1996年10月~2001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按照常规传统治疗与2001年10月~2006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加强监护,及早行气管切开,头部降温,放宽手术适应证,大骨瓣超低位减压相比较.结果 1996年10月~2001年9月病例103例,恢复良好36例,中残23例,重残18例,死亡26例,病死率25.2%.2001年10月~2006年9月病例175例,恢复良好75例,中残52例,重残21例,死亡27例,病死率15.3%.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加强监护,及早行气管切开,早期手术,大骨瓣超低位减压,头部降温可降低病人病死率、伤残率.

    作者:李新民;崔树青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子宫脱垂26例临床诊治体会

    子宫脱垂近十年在我国城市已没有发现患此病者,或只有轻度,而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仍时有发生.我院自1996年~2006年收治子宫脱垂患者26例(均为Ⅲ度脱垂),现将其临床诊治报道如下.

    作者:司丽霞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低分子肝素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00例疗效分析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辛伐他汀治疗UAP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胡香金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胎儿畸形引产并羊水栓塞1例护理体会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或突发死亡的分娩严重并发症[1],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的特点,是造成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我科于2006年10月11日成功抢救1例胎儿畸形引产并羊水栓塞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爱霞;张爱玲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上消化道出血58例诊治体会

    目的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急症,临床医生必须尽快了解病因,选择适宜的紧急处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2004年~2006年我科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对病因相关知识缺乏;收治患者中药物治疗不满意,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后疗效好.结论 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很重要,重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内镜检查,为患者及时提供合理化的抢救措施.

    作者:申红香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近6年来共收治的28例PTE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中以呼吸困难及气促为常见82.1%,其次为烦躁不安及惊恐感53%,胸痛50%.血气分析为重要诊断筛选手段,阳性率71.4%,超声心电图及胸CT均有重要诊断意义.其中26例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8例应用尿激酶(UK)溶栓治疗,好转治愈率75%,症状无明显变化占7.1%,病死率17.9%.结论 基层医院临床医师只要提高对PTE的认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掌握抗凝治疗及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及方法,就可明显降低PTE的病死率.

    作者:刘德学;邢清梅;丁宁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颈动脉超声检测与心脑血管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基本的病理学改变就是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程春平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葶苈子加鸡苦胆治疗百日咳

    百日咳为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由于地方加大疫苗接种,发病逐渐减少,但亦有部分人患病.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在痉咳期采用葶苈子加鸡苦胆治疗百日咳,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银田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触摸在临终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触摸护理对临终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71例身患晚期癌症的临终病人进行触摸护理并观察效果.结果 71例病人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病人乐于接受,家属表示满意.结论 触摸护理这种不需要医嘱的护理方式可缓解临终病人躯体和精神的痛苦,使他们感到舒适安逸,也可充分体现护理的独特功能.

    作者:李侠;党小莉;宋萍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浅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围术期的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围术期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选取20例经多种抗生素全身给药效果不佳的肺部感染病例,所有病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做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护士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前及时对患者进行全面身心评估,解除思想顾虑,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中加强配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重视并发症的观察.结果 20例灌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 BAL围术期精心准备,密切观察、护理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陈春英;高阿娜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本刊通告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特重型颅脑损伤63例救治经验

    目的 总结6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我科近6年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63例病人中存活31例(49%),其中恢复良好、中残18例(28%),重残10例(16%),植物生存3例(5%),死亡32例(51%).结论 重视院前急救、早诊早治、大骨瓣减压术,强有效的降颅压方案、亚低温治疗及尽早高压氧疗等措施,可明显改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预后.

    作者:苏亦明;孙亚邓;李龙;叶原森 刊期: 2007年第16期

  • 颅脑损伤病人高热原因分析及物理降温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迅速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避免反跳而加重颅脑损害.方法 分析380例颅脑损伤病人高热原因,将不同降温方法用于不同原因引起高热的病人.结果 380例高热病人98%均取得满意的降温效果,8例因某些客观原因造成降温失败.结论 物理降温时应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严格掌握物理降温注意事项,同时还应注意降温器械自身缺陷对降温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秀银 刊期: 2007年第16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