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建兰
目的 探讨61例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1例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中Ⅰ期手术41例,Ⅱ期手术者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者20例,19例经治疗并发症后自行缓解.结论 对原发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为首选方式,继发精索静脉曲张应以治疗合并症为主.
作者:王万祥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开腹与微创下行子宫肌瘤切除两种术式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子宫肌瘤切除病例,将其分为开腹与微创2组,对其术中、术后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肌瘤复发率、术后2年妊娠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排气时间,术后4 h、24 h自主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1年妊娠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在严格掌握微创适应证前提下宜行微创术.
作者:刘娜;张晓菲;刘安杰;刘红霞;高小巨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基本的诊疗技术,但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40%[1],在留置导尿的患者中,有2%~4%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病死率高达13%~30%[2].只有在明确尿管留置所致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和避免UTI的发生.
作者:刘松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疑难腹痛的诊断经验.方法 对5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食管破裂、阑尾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肝癌破裂、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经过分析.结果 3例疑难腹痛病例经过密切的观察,完善各项检查,及时作出了诊断,2例患者病情不典型,观察欠仔细,延误了诊断.结论 疑难腹痛的诊断应考虑各种可能存在的情况,并一一予以排除或证实:原因不明时要密切观察,思路一定要开阔.
作者:黄马玉;杨琪炜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胎儿携带一半父方基因,可看作植入母体内半同种异体移植物,成功妊娠不被排斥,是因妊娠期存在母胎耐受,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偏向Th2,维持正常妊娠.许多细胞因子参与妊娠期免疫调节、胚胎植入和胎盘生长.细胞因子与HCG代表了免疫与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的调节网络.本文就细胞因子与妊娠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路晶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脊麻药中复合微量芬太尼对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足月、初产及单胎而需行剖宫产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2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局麻药用量、麻醉方法均无显著性差异,均选用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A组:等比重0.5%罗哌卡因9~11 mg+芬太尼10 μg.B组:等比重0.5%罗哌卡因9~11 mg.观察术中牵拉反应和生命体征并记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间麻醉前、后相对应的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RR(呼吸频率)和SpO2(血氧饱和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间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2组术中的牵拉反应,A组明显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脊麻药中加入微量芬太尼对牵拉反应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卢宜民;张勇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及脑梗死国内已有报道,但并发脾梗死未见报道.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SLE并发抗磷脂综合征、脾梗死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王宁燕;程冕;史有松 刊期: 2007年第17期
自发性气胸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肺和脏层胸膜破裂,气体由肺经裂孔进入胸膜腔所致.其原因多为肺大泡破裂所致.内科治疗以观察、抽气及闭式引流为主,但复发率高.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月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1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伟峰;董玉琦;王新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之一,病因多与胆管疾病、过量饮酒有关.我科自2000年8月~2006年8月共收治胆源性急性胰腺炎62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万亮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医疗纠纷的发生,体现着医患关系紧张,它是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和谐音符.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可能源于医生,也可能源于患者.以上数期,我们主要讨论了医疗纠纷形成过程中医务人员医疗干预行为过失的因素.本节我们讨论医疗纠纷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患者干预医疗的过失行为.请看案例:
作者:孙海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原料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分离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色谱柱为HP-INNOWax毛细管柱,程序升温,外标法测定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中乙醇、乙醚、吡啶的残留量.结果 3种有机溶剂完全分离,在所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为0.9996~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0%~99.1%,精密度RSD均小于10%,检测限为0.05~0.12 μg/ml.结论 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宋晓娜;周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MRI、EEG和CT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06例急性病毒性脑炎患者入院24 h内CSF、EEG检查结果,48 h内头颅CT和MRI检查结果.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者EEG阳性率达91.5%,MRI阳性率为61.1%,而CT阳性率仅34.4%.结论 EEG联合MRI对病毒性脑炎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谭江;李亮;叶美萍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腰穿针在CT引导下经皮针吸肺活检术中的诊断准确性、安全性和技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近胸壁肿块或结节患者应用腰穿针在CT引导下针吸肺活检术的技术方法,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发生率,就如何提高诊断准确率的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60例中,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为83.67%,良性病变的特异性为100%,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8.33%,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腰穿针在CT引导下经皮针吸肺活检术取材方便,诊断准确率较高,安全性大,痛苦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秀芬;叶永青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根据军队疗养院的工作特点,提出新形势下军队疗养院护士素质培养的重点问题和解决方法.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29名地方护理大专毕业生,进行军队疗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素质培养和带教,培训结束分配到一线科室,由科室考评.结果 29名文职护士均完成培训计划,培训时间3个月~5个月.结论 经过针对性素质培养绝大多数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受到一线科室的好评.
作者:沈瑛;王俊芳;苟娟;高元红;王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病人欠款是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各医院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1病人欠款的原因1.1交通事故.新《交通法》实施后,医院必须无条件对交通事数伤者进行抢救,因此形成了大笔的医疗欠款.
作者:汤建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呃逆即膈肌痉挛,俗称打嗝.频繁的呃逆可使语言断续,并影响进食和睡眠,加重原发病,严重时胸内压增高,有效回心血量减少,心肌供氧不足,心负荷加重,不及时处理,往往由于急躁焦虑而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劳累性心绞痛发作,故呃逆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侯序广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宫颈妊娠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7例宫颈妊娠进行分析.结果 6例经阴道B超检查确诊,1例人流术中大出血经检查确诊.7例中4例保守治疗获得成功,3例行子宫全切术.结论 阴道B超可作为诊断早期宫颈妊娠的首选方法;5-氟脲嘧啶(5-Fu)与甲氨蝶呤全身及B超引导下宫颈局部注射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黄晓灵;施亚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块的二维、血流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的图像特征与其术后病理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高彩超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上的符合率.方法 对86例甲状腺肿块进行二维、血流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检测,与甲状腺肿块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甲状腺癌大多为形态不规则肿块,实质回声不均,蟹足样分叶为其特征性表现[1],肿块内血流丰富,周边血流较少,阻力指教偏高(>0.65).②甲状腺腺瘤大多为形态较规则的均质性肿块,周边可见丰富的动、静脉血流信号,肿块内部血流分布较少.结节性甲状腺肿大多为不均质肿块,边界不清晰,无声晕,内部及边缘血流均较丰富.良性肿块的阻力指数偏低(<0.50).结论 彩超是鉴别甲状腺肿块良、恶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陶林波;闻海康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评价CT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32例经病理证实、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CT表现.结果 32例患儿中检出34个原发肿瘤,其中神经母细胞瘤33个,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1个.肿瘤原发于肾上腺23例,腹部、盆腔交感神经链8例,纵隔1例;31个肿瘤可见钙化,腹膜后肿瘤跨越中线19例,肿瘤包埋血管12例,侵犯肾脏4例,腰大肌或髂腰肌受侵2例,侵入椎管2例,胰腺、膀胱受侵各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0例,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骨转移8例,肝转移5例,肺转移1例;31例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术前CT诊断正确率为96.9%;24例行1~4次随访复查.结论 CT对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价值,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的首选检查.
作者:李新华;杨有优;余雷;姜国华;黄泽中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160例前列腺增生致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在导尿时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导尿,比较2组导尿时疼痛程度分级和尿管一次性插入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6.9,P<0.01);观察组一次性导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7.83,P<0.01).结论 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时应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导尿的成功率.
作者:王云霞;张舂娟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