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议重症创伤患者的麻醉

赵延华

关键词:重症创伤, 创伤患者, 脏器损伤, 术前麻醉, 手术治疗, 麻醉选择, 关键措施, 处理报告, 大出血, 抢救, 安全
摘要:重症创伤患者大多是严重的实质性脏器损伤或创伤引起的大出血.手术治疗是抢救重症创伤患者的关键措施,而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是我们面临的首要环节.笔者将我科近几年来,对重症创伤50例患者的手术前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64排螺旋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观察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64排螺旋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5例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分析冠状动脉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第一对角支(D1)、第一间隔支(S1)、左回旋支(LCX)、第一钝缘支(OM1)、右冠状动脉(RCA)、左室后支(PLA)及后降支(PDA)的通畅性、狭窄发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将64排CT检查结果与SCA结果对照,以评价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64排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的阳性预测值为81%,阴性预测值为89%,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87%.结论 64排螺旋CT作为无创检查在冠心病诊断及病变血管评价方面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德友;肖月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大肠埃希菌肺炎18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大肠埃希菌肺炎明显增加,既是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占重要地位.现将我们2000年~2006年收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18例分析如下.

    作者:顾东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ICU感染常见病原菌分离与药敏结果分析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探讨有效的感染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耐药菌的传播.方法 对2006年送检的ICU患者各种标本分离的菌株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所有的病原菌中,G杆菌占58.1%,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18.1%,铜绿假单胞菌16.4%,嗜麦芽窄单胞菌13.6%,药敏显示各菌耐药水平较高;G+球菌占27.2%,金黄色葡萄球菌10.3%,94.6%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皮葡萄球菌11.9%,100%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真菌占14.7%.结论 加强ICU感染管理和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和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关键.应制定有效的对策,从而达到降低ICU感染的目的.

    作者:王晓东;罗金俐;钱程;刘刚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鼻骨骨折影像学诊断应用分析

    位于额骨下方的鼻部,是人体面部突出的部位.且鼻骨结构菲薄,受到创伤时极易造成骨折.由于暴力作用的情况不同,鼻骨骨折的程度亦不同,因而会表现出各种影像形态.收集我院152例鼻骨骨折的影像学资料,结合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以提高影像学对鼻骨骨折的临床诊断.

    作者:赵庭超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关于病案开放利用的思考

    病案是医院的业务档案,是医务人员在疾病诊断、治疗、护理中形成的以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和载体,对病员的健康状况及罹患伤病的诊治所做的全面而连续的原始记录.

    作者:顾莺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直肠癌术前放射治疗进展

    放疗作为直肠癌的辅助治疗手段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研究表明,对直肠癌的术前放射治疗特别是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减少肿瘤周围浸润,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从而提高生存率.

    作者:高莹;祝晓莲;朱广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如何拓展档案工作的社会服务

    服务是档案工作的永久主题.档案工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履行其服务职能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方向是根据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为适应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和全国档案工作发展的具体情况而提出来的,它为档案工作指明了服务方向.然而如何拓展档案工作的社会服务,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认识.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思密达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2005年11月~2007年1月观察了100例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临床治疗结果,对其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王纯娟;许丽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改革及完善研究

    随着大学生结婚禁令的解除,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客观事实,但我国的性健康教育处于低水平初级阶段,大学生缺少系统、规范、科学、全面的性健康教育.本文针对中国高校性健康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全面地、科学地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水平.

    作者:吴扬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截瘫15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截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均经胸腰椎正侧位片及CT检查证实的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对15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18个月,全部患者术后伤椎高度由术前的50%恢复到90%以上,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正常,伤椎滑脱纠正.结论 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截瘫具有压缩伤椎高度恢复满意,截瘫恢复迅速,后期并发症少,无断钉、脱钉、脊柱侧弯及后凸畸形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恩成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硬膜外麻醉致阻滞范围过广4例分析

    自从硬膜外阻滞应用于临床麻醉以来,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操作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局麻药液的临床应用,麻醉管理和麻醉方法的进步,使我们对硬膜外阻滞的认识不断提高,应用范围也越来越科学、合理.

    作者:周文全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应用米非司酮结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目的 对比观察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日1次,连续6个月,命名为A组;25例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日1次,连服3个月后,改服中药1日1剂,连服3个月,命名为B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患者全部闭经,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43%;B组不良反应率为24%.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良好,疗效无明显差异,B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葛素侨;王学燕;刘利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1995年~2006年住院死亡患者统计分析

    目的 通过对12年住院死亡病例的回顾性调查,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对住院死亡病例各年病死率、死亡患者的性别年龄、死亡疾病系统顺位、死亡患者前10位疾病顺位分别进行整理、分组和制表分析.结果 各年度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死亡患者男性高于女性;60岁以上老年人是主要死亡年龄,占65.3%;死亡疾病系统顺位依次是循环系统、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等;死亡患者前10位疾病依次是脑出血、重型脑损伤、肺源性心脏病等.结论 应加强对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损伤和中毒的防治工作,并提高抢救质量.

    作者:倪建风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基础体温在月经先期的临床运用

    基础体温是凌晨醒后未起床,不活动,体温表置于舌下5 min左右所测得的静息体温.将其记录在特定表上连成曲线,称为基础体温曲线(BBT),据此可了解卵巢功能相应的妇科疾病[1].

    作者:田炳照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从急诊病例谈谈诊断思维

    在急诊工作中,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运用科学的思维是迅速明确诊断的前提,没有正确的诊断就没有正确的治疗,科学的思维可及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避免纠纷.兹就笔者所经历的部分急诊病例谈谈诊断思维.

    作者:封乃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小儿肺炎中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临床研究

    目的 了解小儿肺炎中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感染状况、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320例肺炎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320例肺炎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5例,感染率10.9%,5岁以下感染24例,5岁以上11例.结论 肺炎衣原体肺炎在本地区的感染率为10.9%,较全国感染水平低(23%~25%).在性别及临床特点方面与其他致病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差异无显著性,临床表现不特异,确诊需实验室检查.

    作者:王峰;魏善和;马贺贺;王朋;李忠涛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检验科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的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要求越来越高,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所以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

    作者:曾美玉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干预过失行为的认定之八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认定构成医疗事故的三个必备要件是医疗干预过失、医疗损害事实和医疗干预过失行为与损害结果构成直接因果关系.

    作者:孙海生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结核性结节性红斑误诊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反复踝关节疼痛1个月,于2007年1月12日就诊.1个月前患者出现双膝踝关节疼痛,无肿胀及活动受限,查ASO(+),RF(-),ESR 86 mm/1h,CRP>10μg/ml(正常值<10μg/ml),WBC 10.6×109/L,N 79.5%,L20.5%,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拟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给予抗风湿和激素治疗后,疼痛明显好转.

    作者:陈宏平;程冕 刊期: 2007年第19期

  • 一次性注射器加输液器治疗大量腹腔积液

    腹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对大量腹腔积液的患者需定期抽放治疗,以减轻临床症状.传统的腹腔穿刺法需使用腹腔穿刺包,两人配合操作,助手扶持并固定穿刺针,操作者反复抽取腹腔积液,既费时又费力,且患者腹部暴露时间长,易受凉感冒.

    作者:罗丽莎;张继万 刊期: 2007年第1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