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
目的为了更好地认识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诊断与抢救措施.方法从我院2003年1月~2005年7月的产科病案中回顾性统计新生儿窒息67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轻度窒息58例,重度窒息9例,经积极抢救,精心治疗及护理,59例痊愈出院,5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积极的护理抢救是治疗窒息患儿的关键.
作者:汪晓湘;钟燕群;陈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及患者亲友在一种特殊环境中交感互动形成的短暂型人际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广泛,影响因素复杂的一种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能使病人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缩短护患距离,有助于按时按质完成各种治疗,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因此,注重护士在护患关系中的角色实施与调控,对做好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李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TAX135 mg/m2、d1,DDP75 mg/m2,分5天应用,21天为1疗程.结果可评价疗效者40例,无CR病例,PR 37.5%(15/40),SD 47.5%(19/40),PD 15.0%(6/40),临床症状改善率72.5%(29/40).毒副作用主要为血液毒性95.0%(38/40)和恶心呕吐52.5%(21/40).结论TP方案对晚期NSCLC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王延红;卢雨霖;李若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近年来高龄食管癌日益多见,近5年来由于我们采取个体化的围手术期处理,对63例70岁以上的高龄食管癌患者实行开胸手术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就其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吴斌;范崇九;陆松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稳定性输卵管妊娠,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入我科住院的稳定性输卵管妊娠患者60例,均要求再生育,且患者有药物保守治疗要求;同时符合保守治疗条件者.
作者:邱方;吴瑞芳;陈建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浆站感染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血浆站的感染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血浆的质量,控制站内感染是血浆站质量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感染控制好了,才能保证供浆者、采浆者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才能保证环境不被污染.
作者:刘景梅;朱兆生;刘启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许多药物可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有些反应可能相当严重,这与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与病理状态有关.部分病例可有胃痛、烧灼感等早期症状,但某些药物可导致无症状溃疡突发出血或穿孔,尤其是老年患者,这些症状通常与原发疾病重叠,给临床诊治增加了难度.本文就致病药物与可能的机制,药物相互作用及药物相关的消化道损害预防进行讨论,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赵玉芬;张新明;陈军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组,各31例.前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冰毯将体温降至33℃~35℃,并给予以脱水、止血、抗感染、神经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后者为常规治疗,不用冰毯机.结果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4.8%,病死率为16.1%;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16.1%,病死率为38.7%.预后良好率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育驰;张天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药敏方法,掌握盐城、南通地区结核分枝杆菌KatG及rpoB基因的突变特点,了解耐药分子机制及探索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耐INH、RFP直接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对收集的47例耐INH、RFP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痰分离株行PCR-自动测序法检测KatG及rpoB基因突变,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为参比菌株,应用BACTEC460TB快速培养系统进行自动培养、药敏.结果47例耐INH、RFP分离株结核分枝杆菌KatG及rpoB基因突变阳性分别为29/47、39/47,两者同时突变率为47%.结论PCR-直接测序法敏感、特异,是可靠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KatG及rpoB基因突变,适合于临床肺结核患者MDR-TB痰标本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作者:武寿荣;顾德林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1994年~2004年113例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中非典型胸痛及无胸痛症状者41例(36.28%);出现并发症者86例(76.11%);有伴发症者102例(90.27%);行溶栓治疗51例(45.13%);死亡37例(32.74%).结论相当部分老年人AMI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无诱因,并发症及伴发症多且溶栓率低而死亡率高.
作者:谢阳;林东;罗书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在阿曲库铵阻滞恢复期应用琥珀胆碱的肌松效应及相互影响.方法23例择期眼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在TOF肌松监测下,两组病人于诱导过程均应用琥珀胆碱(Ⅰ组1.5 mg/kg,Ⅱ组1 mg/kg)以施行气管内插管(TOF=0).气管插管后T1恢复至75%时,静注阿曲库铵0.5mg/kg以维持肌松;当T1恢复至对照的50%时Ⅰ组静注琥珀胆碱1.5 mg/kg,Ⅱ组1 mg/kg.监测起效时间、临床肌松维持时间、50%恢复时间、75%恢复时间和肌松类型.结果Ⅰ组在阿曲库铵恢复期应用琥珀胆碱(RS),较诱导期应用琥珀胆碱(IS)起效时间明显延长(IS为0.7±0.3分钟,RS为1.8±0.4分钟);25%恢复时间缩短(IS为10.2±3.0分钟,RS为5.8±1.7分钟);50%恢复时间缩短(IS为12.8±4.0分钟,RS为7.8±2.6分钟).Ⅱ组阿曲库铵恢复期应用琥珀胆碱,很少能达到满意的临床肌松效应.结论全麻中应用阿曲库铵后当T1恢复至50%时,加用琥珀胆碱并不延长其肌松恢复时间,但两者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欲达到满意的肌松效果,琥珀胆碱剂量应增加至1.5 mg/kg.
作者:王祥;杨以均;陈为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及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做好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结合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空腹血糖、血尿、血脂控制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只要做好卫生宣教、控制饮食、加强各项护理、用药及时、剂量准确,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邓月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CT表现特点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采用头颅常规平扫.结果CT主要表现为单或双侧额、颞、顶颅骨内板下新月形脑脊液密度,55%发生在两侧额部,50.4%深入到纵裂前部呈M型,有不同程度的脑实质受压、脑沟聚拢变浅等.结论①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似应分为四型,即超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较多见.②各年龄段均可发生,青壮年亦多见.③其中13.7%病例可进展成为高密度慢性硬膜下血肿.
作者:刘兴明;徐书源;蔡春祥;朱朝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风心病是后天性常见瓣膜病,在全部瓣膜病变中彩色多普勒超声(CPDE)比X线平片的评价总准确率高,分别为:二尖瓣狭窄97%,二尖瓣关闭不全95%,主动脉瓣狭窄96%,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00%.由于其准确率高,为此现将35例风心病患者的X线平片与CPDE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作者:杨云贵;苟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和社会的综合性卫生服务模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渴望获得更多的保健知识,比如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免疫预防等.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健康教育工作在社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健康教育对实现医学模式转变所起到的作用将更为积极和主动.
作者:丁少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溺水儿童佳的院前、院内急救方法,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对近2年我院急诊与PICU救治的20例溺水儿童病例作回顾分析.结果20例患儿中15例在现场进行了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平均到达医院时间0.5~3小时.至我院急诊时,心肺停止、瞳孔散大者7例;意识障碍者8例;抽搐者1例;完全清醒4例.对心肺停止的7例患儿立即进行复苏.3例急诊室死亡;其余4例均恢复自主循环,其中2例心肺停止30分钟复苏成功,目前基本恢复正常.2例进入PICU后8~24小时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非心肺停止组13例患儿中4例遗留轻度缺氧性脑病,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及时的现场心肺复苏、完善的转运机制、一体化的急救体系,是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伤残率的有效保障.溺水的预防应关注高危人群,加强安全教育.
作者:洪海斌;孙电;蔡家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5月~2005年4月39例自发性气胸因初发及复发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2小时,术中出血20~50ml,平均住院时间7~9天.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损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点.
作者:莫靓;贺大璞;聂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危害公众健康的事件.危害人数较多、性质比较严重的事件在城镇发生几率要比农村多一些,也比较难以预防.所以认识城镇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作者:鞠洪波;樊永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他汀类药物的长期应用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我院自2001年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惠军;于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口的老龄化加速,脑梗死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随着医学模式进一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从单纯对患者生活和疾病的护理扩展为全面照顾和满足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注意观察和了解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时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干永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