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国;侯美红
我院从1997年~2002年收治闭塞性脑缺血病患者98例,用川芎嗪、曲克芦丁(维脑路通)治疗,经5年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纪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Sccrub Typhs),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流行多发生于夏季.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本文报告1例恙虫病合并MODS的病人,并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丽君;林金娥;林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120例STE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四组,A组≤2小时,B组2~4小时,C组4~6小时,D组6~12 小时.结果四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0.9%、76.7%、72.2%、39.4%,前三组与后一组间比 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死率分别为0%、0%、2.8%、6.1%.结论血管再通率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呈负相关,STEMI发病2小时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好,2~6小时次之,但对于发病时间6~12小时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不显著.
作者:谢千;曾建新;黄干洪;徐志奇;李东华;龚锦强;刘林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前,手术仍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虽然Held的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使直肠癌手术有了技术改进,多年来,结直肠技术未曾有革命性改变,1991年Jacobs等报道第1例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后,使结肠直肠切除在手术技术上有了里程碑式的变化.但相对于腹腔胆囊切除术(LC)来说,腹腔镜结肠和盆腔的各象限,血管根部淋巴结清扫需特殊器械进行腹腔内高位结扎血管,技术要求高,手术费用仍较传统开腹手术高.然而,随着技术的成熟、医生经验的积累以及新型手术器械的不断进步,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已得到开展和普及.
作者:蔡光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息肉临床与CT的关系,提高对鼻息肉CT影像的认识,合理使用CT检查.方法36例鼻息肉患者分别进行鼻窦CT冠状位和轴位薄层扫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误诊2例.结果鼻息肉的临床表现与其大小、部位有关.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好发于窦口鼻道复合体区,易在鼻腔及鼻窦双向生成.结论CT对鼻息肉的诊断,判定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作者:周俊景;李玉东;张明杰;陈丽;吴超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自2005年1月~12月间,我院门诊部共收治咽喉部鱼刺不易取出患者7例,用食醋、韭菜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树銮;李洪兰;刘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切口脂肪液化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笔者对我院31例切口脂肪液化作一总结:男13例,女18例;胸部手术5例,腰部手术16例,下肢手术10例(2例为半髋置换术后).
作者:龚红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羊水胎粪污染即时支气管灌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4例新生儿出生时气管内吸出胎粪者即时支气管灌洗的结果.5 014例活产儿有478例(9.5%)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先吸净鼻、口腔的胎粪,然后喉镜直视下用12 F吸痰管吸净咽部的胎粪,再用12 F吸痰管插入气管.吸出胎粪者234例即时支气管灌洗.结果有41例(41/5 014,0.8%)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全部为气管吸出胎粪者,无1例死亡.结论即时支气管灌洗是防治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很好的手段,能减少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应临床推广.
作者:叶成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尿道在输尿管镜窥视下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对16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碎石治疗.结果152例原位碎石成功,成功率为95.0%,术后1~3个月结石排净率100%.术中主要并发症输尿管穿孔3例,黏膜下损伤4例.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有效、安全、微创.
作者:廖尚范;伊岱旭;黄志明;吴用样;江伟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褥疮是因神经营养紊乱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1].一旦发生褥疮,不仅影响病情,还给病人增加痛苦,严重威胁着病人的健康及生命.因此,在护理工作中,特别是危重病人,应加强基础护理,杜绝褥疮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何卫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68例临床没有出现肾脏损害的过敏性紫癜患几分成常规治疗组及低分子肝素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每次80~100IU·kg-1·d-1,连用14天.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4个月监测两组患儿的肾功能、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MA)、尿β2-微球蛋白(β2-MG),以评价两组出现紫癜性肾损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4个月内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的紫癜性肾炎的发生率为12.5%,而常规治疗组为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有效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皮下注射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作者:欧少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胆囊癌的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在此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胆囊癌45例的声像图特征及有关资料.结果对45例胆囊癌的超声表现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确诊37例,诊断准确率82 22%;误诊8例,误诊率17.78%.结论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确诊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对可疑病例仔细分析可降低误诊率,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因此,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作者:王泽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继续教育是继毕业、护理规范化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学教育.
作者:李瑞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血小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方法检测200例药物流产孕妇服用米非司酮前后血小板数量、平均体积、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出血量.结果服药前后血小板数量、平均体积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阴道流血量>2倍经血量20例,占10%;阴道流血量>1倍经血量15例,占7.5%;阴道流血量与经血量相似135例,占67.5%;阴道流血量少于经血量30例,占15%.结论米非司酮对血小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无影响,如阴道流血多需及时清宫.
作者:皮回春;刘锦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42例急性酒精中毒合并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通过对42例醉酒后颅脑损伤病人的诊治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醉酒后易发生颅脑损伤,因临床表现不典型,伤情重,并发症多,误诊率、伤残率、死亡率高.结论提高对醉酒合并颅脑损伤的认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动态头部CT检查,及时应用纳络酮治疗,能提高洒醉后颅脑损伤的治愈率.
作者:龙宗泽;周金良;彭英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伍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HIE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静脉滴注,对照组16例仅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效率65.00%,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分别为25.00%及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时间(5 84±2.76日)较对照组(10.02±3.28日)明显缩短(P<0.01).结论伍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顾冬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状况,以及行为干预对患者医嘱顺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病人376例,均经门诊相关检查确诊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在对其行为干预后,观察患者医嘱顺从性的改变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结果干预治疗组患者医嘱顺从率为53.1%较非干预治疗组顺从率26.4%高2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随着干预程度的加强,患者对医嘱的顺从性有显著提高.疾病的控制良好率亦显著提高.结论有效的行为干预对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医嘱的顺从率有明显的作用,从而改善疗效.
作者:李泽勋;荣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疾病,目前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并不多,随着血液透析和肾脏移植技术的日益完善,临床对CRF的疗效已有显著提高,然而高昂的医疗费用使许多患者难以承受,只有少数终末期肾衰者能接受这种方法.因此,如何通过非血透、换肾疗法延长病人的生存期,自然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努力探讨的问题.我科遵循中医药原理,将目光瞄向价廉效佳的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薇;罗述钦;孙秉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群体性氟乙酰胺中毒病人的有效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对所有一同进餐人员进行逐一排查,在未明确诊断前快速准确建立静脉通道为用药打下基础;尽快明确诊断给予特效解毒剂乙酰胺;加强基础护理和病情观察、群体性心理指导,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对症处理.结果48例中毒病人全部治愈,其中1例于出院后再次发生抽搐和头晕,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氟乙酰胺中毒病人通过明确诊断、有效急救、系统护理,可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郑秀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白内障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48例,男17例,女31例.年龄52岁~83岁,平均62岁.眼压38~69mmHg,平均48.3 mmHg.经术前准备,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压眼14~20 mmHg,平均眼压16.2mmHg.前房深度平均增深1.2倍,前房角增宽,视力>0.5达39眼.无术后并发症.结论眼球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是闭角型青光眼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该术式切口小,术中前房稳定,能有效降低眼压,恢复视力.增加前房深度,减少角膜散光.术中注入粘弹剂能预防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和房角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虹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