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22例体会

梁明苏;李强

关键词:微创, 钢板内固定, 胫骨骨折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经皮LC-DCP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间接复位技术,创立胫骨皮下隧道,采用LC-D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22例.结果本组全部获得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0个月.X线有骨痂形成4~6周,平均4.5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2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松动.结论微创经皮LC-DCP钢板治疗胫骨骨折创伤小、恢复快,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疗效满意.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给予螺内酯60 mg/天,平均疗程24天.治疗前后心脏超声仪检测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左室重量指数(LVMAI)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治疗前后相比,螺内酯组的LVEDVI、LVESVI有明显下降(P<0.05),LVEF明显增加(P<0.05),PASP和HR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玉雄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HLA-DR和HLA-DQ基因型和单倍型在深圳地区结核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HLA-DR和HLA-DQ单倍型在深圳地区结核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146例深圳地区肺结核患者及146例健康志愿者的HLA-DR的31个等位基因和HLA-DQ基因的8个等位基因行分型,比较两组间各等位基因频率(GF)和单倍型频率(HF)并计算其优势比(OR).结果肺结核组DRB1*1601-1605/1607-1608、DRB1*040101-44位点的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GF比和OR分别为14.39%14.8.59%、19.33%vs 10.86%、1.85 vs 2.08;DR4-DRB4和DR16-DRB5单倍型频率在两组人群间有显著差异,肺结核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其OR分别为2.35,2.97.结论DR4-DRB4和DR16-DRB5单倍型频率在两组人群间的显著差异可能分别是由DRB1*040101-44(DR4)和DRB1*1601-1605/1607-1608(DR16)在两组间的显著差异造成,后两者可能是深圳地区结核病发病的易感基因.

    作者:许丽;杨应周;谭卫国;胡志上;吴清芳;张玉华;罗育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谈如何发挥科主任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发挥科主任、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宣传与培训使他们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监测检查使他们明确自已的责任;时效性的反馈与奖惩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结果由于科主任护士长的积极参与使医院感染控制设施逐步完善,管理意识逐步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得以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稳步提高.结论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刘冬云;陈小永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新型抗精神病药维思通与阿立哌唑比较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对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有很多优点,包括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症状的改善有更高的疗效,以及有更少的锥体外系症状(EPS)和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倾向性.同时,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其副反应事件均少而轻减轻了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所带来的负担.因此,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已经作为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的一线用药.

    作者:秦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Survivin基因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Survivin基因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及18例反应性淋巴结炎组织中Survivin蛋白质的表达.结果3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中Survivin阳性检出率为94.7%,18例反应性淋巴结炎组织中Survivin蛋白质呈阴性表达.在Survivin表达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侵袭性组阳性细胞百分数高于惰性组(P<0.05),其与年龄、发生部位、临床分期、全身症状、免疫表型及血清LDH水平等均无明显的关系(P值均>0.05).结论Survivin的表达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侵袭程度相关,Survivin表达越高,侵袭程度也越高,预后越差.

    作者:肖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新生儿与婴幼儿尿路感染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因尿路感染住院治疗的患儿78例,其中新生儿33例,男15例,女18例;婴幼儿30例,男19例,女11例.所有入选患儿经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个小时以上)细菌定量培养及药敏试验,免疫球蛋白测定,肝肾功能,相关泌尿系影像学检查,并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结果33例新生儿尿路感染中泌尿系有畸形者9例,尿培养发现埃希氏大肠杆菌1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30例婴幼儿尿路感染中有泌尿系畸形者19例,尿培养发现埃希氏大肠杆菌10例,金黄色葡萄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两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免疫功能低下及贫血.结论新生儿尿路感染临床上以发热为多见,泌尿系畸形,免疫功能低下,贫血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埃希氏大肠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有上升趋势.

    作者:邵子翼;熊德秀;王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B超应用于宫外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B超应用于宫外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妇产科门诊(包括急诊)患者中有停经史,HCG阳性或弱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的病例均行B超检查.结果经B超检查诊断为宫外孕的105例患者中,流产型9例,占8.5%,破裂型45例,占42.9%,未破裂型21例,占20%,陈旧型30例,占28.6%,均行手术治疗.B超诊断总符合率94%(99/105),误诊率为5.7%(6/105).21例未破裂型宫外孕患者中,5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保守性手术治疗,后均再孕并足月顺产.结论B超诊断宫外孕准确率高,方便,快捷,并可根据声像图表现不同给予初步病理分型,帮助临床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据,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惠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剖腹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剖腹子宫全切术(AH)、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3年1月~2005年6月间288例良性子宫病变患者分为AH组(146例)、LISH组(142例),比较术中、术后情况.结果两组年龄、体重、剖腹手术史、子宫大小、子宫病变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3天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对镇痛的需求、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随访,LISH组明显优于AH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作为临床子宫切除的术式,但LISH在保留器官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蓝柳冰;李利平;侯涛;杨海坤;丘媚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TCD、CDFI和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共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41岁~72岁,平均年龄53.89±9.2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分别进行椎动脉MRA、TCD和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30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18例(60.0%),TCD异常23例(76.7%),椎动脉B超异常17例(56.7%).结论椎动脉MRA、TCD和椎动脉超声3种方法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陈峰;王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电液通输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中国中医研究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发的ZK-280型电液通输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50例.结果电液通输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治愈率为56%,总有效率82%,疗效显著.结论电液通输治疗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

    作者:曹有军;丁洁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以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9月~2005年9月收治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72例的治疗情况,与以往行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愈57例,治愈率79.2%,中转手术8例,死亡7例,死亡率9.7%,并发症发生率18%.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效果良好,可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段金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花都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健康调查

    目的了解花都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方法收集2004年体检对象相关资料和血清标本,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血清标志物(HBVM)和肠道致病菌的检测.结果2004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检测结果异常率为9.03%;其中HBsAg阳性人数占检测结果异常者的85.89%.结论花都区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检测结果异常中以HBsAg阳性占首位,应加强对易感人群的乙肝预防健康教育及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作者:李凯;梁振波;沈秋逢;卢惠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研究微侵袭锥颅血肿碎吸加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5例脑出血患者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粉碎针行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手术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与常规手术组比较其恢复良好率和死亡率.结果锥颅微创组恢复良好率68.89%,死亡率15.56%;常规手术组恢复良好率36%,死亡率40%,两组恢复良好率、死亡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锥颅微创手术加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脑出血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方法简便、定位准确,适合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洪映标;蔡少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2900例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的临床总结

    目的介绍我院自1995年12月至2006年1月2 900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各种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2 900例,年龄4个月~81岁,体重4.5~104.5 kg,一部分重症病人及低体重患儿使用膜肺,停跳组转流方式以浅低温为主,不停跳组转流方式以常温为主.成人心肌保护均采用氧合血灌注,儿童用冷晶体停跳液或血加钾停跳液.结果停跳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201分钟,总转流时间为23~892分钟,复跳率占78.2%.不停跳组总转流时间18~255分钟,室颤发生率占4.19%.结论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手术操作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CPB方法合理的血液稀释和灌注方式以及心肺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不典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14例误诊分析

    甲状腺机能亢进是内分泌科常见病、多发病,典型者一般不难确诊,不典型者易误诊、漏诊.为吸取教训,现将本院5年来(1999年~2004年)遇到的14例误诊、漏诊病人讨论如下.

    作者:赵芬桃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外伤性胸骨骨折30例诊治体会

    胸骨骨折临床并不少见,可合并损伤胸壁血管和胸膜而引起胸腔积血和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其病情变化复杂、病程凶险,若诊治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易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时机.1986年至2005年,我们共收治外伤性胸骨骨折30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斌;范崇九;陆松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治疗的经验、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所有患者都均采用钻孔引流术,均治愈,无血肿复发,无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首选的方法,熟练掌握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的技巧,总结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的经验,可以减轻病人痛苦,节省病人费用,还可以减少甚至达到无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本手术可以与微创手术相媲美,熟练掌握该手术操作技巧,对硬件不够的医院更为实用.

    作者:刘建耀;夏桂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肾上腺结核致Addison 病2例报告

    1病历摘要例1:女,50岁,主因皮肤发黑伴乏力2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喜咸食4个月入院.患者于2年前出现皮肤发黑,易疲劳,时有头晕,未予特殊治疗.4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伴有心慌、恶心、呕吐、喜吃咸食.体检:体温37℃,脉搏95次/分,血压90/55 mmHg,体质消瘦,面部、双手、双肘及舌颊黏膜明显发黑,心音低钝,神经四肢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Na+100mmol/L,K+3.0 mmol/L,Cl-95 mmol/L,血糖3.5 mmol/L,血皮质醇(0)<25.7μmol/L,(8)25.7μmol/L,血清ACTH(0)262.0 poml/L,(8)272.0 pmol/L.肾上腺CT:双侧肾上腺不规则增大,呈多发结节状,肾上腺轮廓尚存在,左侧肾上腺内可见斑点状钙化.诊断双侧肾上腺结核致Addison病,给予抗结核及皮质激素治疗,2周后症状改善,带药出院.

    作者:张富生;李秋芬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

    本院自1990年月~2005年3月收治阑尾周围脓肿18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传武;陈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96例分析

    目的总结空气灌肠小儿肠套叠整复的经验,提高整复成功率.方法近五年96例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并辅以手法按摩,解痉剂辅助,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96例中有回结型占72例(75%),18例为小肠型(18.7%),剩余6例为结肠型(6.2%).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为85%.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等满意的效果.

    作者:林金水;詹泽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