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6例

黄彩霞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活血化瘀
摘要: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活血化瘀加中药汤剂治疗,每日1剂,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6例,显效2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不孕症13例,9例妊娠,受孕率69%.结论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复发率低.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经腹扩大食管裂孔在近侧部胃癌根治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上腹正中延长切口扩大食管裂孔方法在近侧部胃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997年~2004年52例近侧部胃癌经腹扩大食管裂孔行根治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2例中无手术死亡,食管断端无癌残留,无吻合口瘘等术后近期并发症.结论经上腹延长切口扩大食管裂孔行近侧部胃癌根治术,创伤小,食管下段切除充分,操作较简单,有实用价值.

    作者:梁仲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外伤性胸骨骨折30例诊治体会

    胸骨骨折临床并不少见,可合并损伤胸壁血管和胸膜而引起胸腔积血和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其病情变化复杂、病程凶险,若诊治不当,可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易造成误诊、漏诊而延误治疗时机.1986年至2005年,我们共收治外伤性胸骨骨折30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斌;范崇九;陆松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静脉留置针在婴儿前囟穿刺引流中的应用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硬膜下积液是化脓性脑膜炎较常见的并发症.自2003年1月~2005年10月,我科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对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行前囟穿刺引流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为患儿减轻了痛苦及家长的经济负担.现介绍如下.

    作者:昌爱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42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4年6月起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42例,疗效满意,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作者:解传桃;徐晴姣;曲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谈如何发挥科主任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发挥科主任、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宣传与培训使他们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监测检查使他们明确自已的责任;时效性的反馈与奖惩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结果由于科主任护士长的积极参与使医院感染控制设施逐步完善,管理意识逐步加强,预防控制措施得以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稳步提高.结论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刘冬云;陈小永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小儿腹泻怎么使用抗生素

    孩子因腹泻用药不科学,是涉及孩子的生长发育、健康成长的大问题,所以,妈妈们一定要重视.那么,腹泻是怎么引起的呢?

    作者:张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治疗的经验、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所有患者都均采用钻孔引流术,均治愈,无血肿复发,无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首选的方法,熟练掌握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的技巧,总结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的经验,可以减轻病人痛苦,节省病人费用,还可以减少甚至达到无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本手术可以与微创手术相媲美,熟练掌握该手术操作技巧,对硬件不够的医院更为实用.

    作者:刘建耀;夏桂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新生儿与婴幼儿尿路感染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因尿路感染住院治疗的患儿78例,其中新生儿33例,男15例,女18例;婴幼儿30例,男19例,女11例.所有入选患儿经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个小时以上)细菌定量培养及药敏试验,免疫球蛋白测定,肝肾功能,相关泌尿系影像学检查,并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结果33例新生儿尿路感染中泌尿系有畸形者9例,尿培养发现埃希氏大肠杆菌1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30例婴幼儿尿路感染中有泌尿系畸形者19例,尿培养发现埃希氏大肠杆菌10例,金黄色葡萄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两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免疫功能低下及贫血.结论新生儿尿路感染临床上以发热为多见,泌尿系畸形,免疫功能低下,贫血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埃希氏大肠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有上升趋势.

    作者:邵子翼;熊德秀;王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

    本院自1990年月~2005年3月收治阑尾周围脓肿189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传武;陈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护理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例(20只眼)难治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20只眼中,形成功能性滤过泡18只眼,无功能滤过泡2眼,20只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压控制在15~20 mmHg,全部病例无滤过泡漏,伤口漏,迟发性感染和排斥发应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能提高成功率,且安全、可靠.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观察视力、眼压、羊膜植片、滤过泡等的变化,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做好术后健康教育和术后随访等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凌;朱朝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与CT分析

    目的了解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6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详细观察临床特点,临床症状加重时复查CT.结果所有病例在治疗中出现临床症状加重,CT表现以混合型出血改变为主,好发于大脑中动脉或其分支区,大片脑梗死尤以心源性脑梗死表现更加典型.结论脑梗死病人治疗后症状加重,CT表现以混合出血型为多,应考虑此病.

    作者:郭献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消化道间质细胞瘤细胞活性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笔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了86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微血管密度(MVD),应用胶银及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人增殖细胞抗体(Ki-67)来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旨在探讨GIST中MVD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作者:黄海涛;张俊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依沙吖啶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临床观察

    中期妊娠引产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依沙吖啶引产,但依沙吖啶有引产失败、产道损伤、妊娠物残留的可能,前两者多与宫颈不成熟有关,本文将依沙吖啶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燕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外伤后甲亢危象临床分析

    甲亢危象也称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毒症病情极度加重,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本病不常见,但死亡率很高.甲亢危象一般可占住院甲亢病人数的1%~2%.本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少见.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循环内FT3水平增高,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儿茶酚胺激素受体数目增加,敏感性增强有关.本症的主要诱因包括感染,手术,放射碘治疗,创伤,严重的药物反应,心肌梗死等.临床表现为原有的甲亢症状加重,包括高热(>39℃),心动过速,心率140~240次/分,伴房颤或房扑,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者出现虚脱休克,嗜睡,谵妄,昏迷,甚至有心力衰竭,肺水肿,偶有黄疸.

    作者:席时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96例分析

    目的总结空气灌肠小儿肠套叠整复的经验,提高整复成功率.方法近五年96例小儿肠套叠行空气灌肠,并辅以手法按摩,解痉剂辅助,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96例中有回结型占72例(75%),18例为小肠型(18.7%),剩余6例为结肠型(6.2%).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为85%.结论空气灌肠是诊治小儿肠套叠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等满意的效果.

    作者:林金水;詹泽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中药联合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40例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甲氨喋呤(MTX)合用米非司酮与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73例异位妊娠患者分两组,观察组40例以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3例以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成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疗程短、疗效高.

    作者:王素梅;杨慧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应用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总结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验.方法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Gamma钉内固定手术治疗(Evans 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1例,Ⅳ型7例).结果经4~15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术中尽可能恢复股骨粗隆后内侧皮质的完整性;正确的操作、固定钉恰当固定位置及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陈铁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6层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及临床溶栓治疗后效果评估.方法对30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2例患者一周后复查.结果25例患者肺动脉成像未见异常,5例影像学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2例经溶栓治疗后一周复查,病灶基本消失,2例临床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死亡.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及时准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刘影;程站庆;高丽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TCD、CDFI和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共30例患者,男16例,女14例,年龄41岁~72岁,平均年龄53.89±9.2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分别进行椎动脉MRA、TCD和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30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18例(60.0%),TCD异常23例(76.7%),椎动脉B超异常17例(56.7%).结论椎动脉MRA、TCD和椎动脉超声3种方法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陈峰;王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发现及扩通.方法在25例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上寻找MB2,若无法找到,使用超声根管异物清除工作尖10P清理髓底及慢速圆钻去除预计位置部分牙本质,再次寻找.找到后通畅根管,若无法扩通,使用慢速圆钻在MB2根管口处向根方去除少量牙本质,结合使用EDTA再次通畅根管.结果25颗治疗齿中有13颗找到MB2(52%),其中2颗是在超声根管锉清理髓室底后发现的,4颗在进一步去除MB2根管口位置的牙本质后发现.8颗治疗齿的MB2通畅(32%),其中3颗自然扩通,5颗在去除MB2根管口处部分牙本质并使用EDTA后通畅.结论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MB2发现率为52%,扩通率为32%.掌握MB2的解剖位置,使用超声方法以及EDTA可提高MB2的发现率和扩通率.

    作者:纪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