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献亭
目的探讨在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抢救过程中,股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及重要性.方法对2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行股静脉穿刺置管21例次.结果病人均安全、顺利接受股静脉穿刺置管,其中19例接受1次置管,1例接受2次置管.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采用股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速,不破坏血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孔令敏;钱明珠;李国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LC-DCP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间接复位技术,创立胫骨皮下隧道,采用LC-D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22例.结果本组全部获得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0个月.X线有骨痂形成4~6周,平均4.5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2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松动.结论微创经皮LC-DCP钢板治疗胫骨骨折创伤小、恢复快,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疗效满意.
作者:梁明苏;李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异位阑尾炎在临床并非少见,但同时出现两种异位情况较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介绍我院自1995年12月至2006年1月2 900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方法各种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2 900例,年龄4个月~81岁,体重4.5~104.5 kg,一部分重症病人及低体重患儿使用膜肺,停跳组转流方式以浅低温为主,不停跳组转流方式以常温为主.成人心肌保护均采用氧合血灌注,儿童用冷晶体停跳液或血加钾停跳液.结果停跳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201分钟,总转流时间为23~892分钟,复跳率占78.2%.不停跳组总转流时间18~255分钟,室颤发生率占4.19%.结论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手术操作的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CPB方法合理的血液稀释和灌注方式以及心肺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腹部外伤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4例本病患者采用A/C、SIMV、PEEP、正比呼吸模式及综合治疗.结果抢救成功14例,死亡10例,分别死于心、肾、脑等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早期和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是救治腹部外伤术后ARDS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平;陈强;王国政;吴玉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发现及扩通.方法在25例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上寻找MB2,若无法找到,使用超声根管异物清除工作尖10P清理髓底及慢速圆钻去除预计位置部分牙本质,再次寻找.找到后通畅根管,若无法扩通,使用慢速圆钻在MB2根管口处向根方去除少量牙本质,结合使用EDTA再次通畅根管.结果25颗治疗齿中有13颗找到MB2(52%),其中2颗是在超声根管锉清理髓室底后发现的,4颗在进一步去除MB2根管口位置的牙本质后发现.8颗治疗齿的MB2通畅(32%),其中3颗自然扩通,5颗在去除MB2根管口处部分牙本质并使用EDTA后通畅.结论临床上上颌第一磨牙MB2发现率为52%,扩通率为32%.掌握MB2的解剖位置,使用超声方法以及EDTA可提高MB2的发现率和扩通率.
作者:纪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颞区前为额骨颧突及颧骨额突的后缘,后为乳突基底和外耳门,上为颞上线,下以颧弓上缘为界.覆盖此区的层次由浅入深为:①皮肤:前部较薄且可移动,后部与额顶枕区相似.②皮下组织:皮下脂肪较少.③颞浅筋膜:为帽状腱膜的延续部分,向下逐渐变薄后消失.④颞深筋膜浅、深层:致密坚韧,起于颞上线,向下分为两层附着于颧弓的内、外面.深层内面有颞肌部分纤维起始,故深层特别致密并含有腱纤维,此层裂开后,其裂缘坚硬似骨,应注意鉴别.⑤颞深脂肪垫:含有薄层脂肪组织.⑥颞肌:强大肥厚.⑦颅顶骨外膜:较薄,在颞鳞处与骨质结合紧密.⑧颅顶骨:此区颅顶骨主要由颞鳞及蝶骨大翼、额骨和顶骨的一部分组成,其中以颞鳞薄.
作者:别永信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上腹正中延长切口扩大食管裂孔方法在近侧部胃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997年~2004年52例近侧部胃癌经腹扩大食管裂孔行根治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2例中无手术死亡,食管断端无癌残留,无吻合口瘘等术后近期并发症.结论经上腹延长切口扩大食管裂孔行近侧部胃癌根治术,创伤小,食管下段切除充分,操作较简单,有实用价值.
作者:梁仲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自拟返魂生脉饮治疗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以自拟返魂生脉饮为主治疗;对照组50例予地塞米松、氨茶碱及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愈好转率观察组(87.88%)与对照组(68%)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临床治愈率观察组(37.88%)与对照组(16%)比较0.01<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自拟返魂生脉饮用于肺气肿的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曹克强;潘亚敏;杨晓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前列腺电切术是通过双级回路产生一种射频能量,将电切组织周围的导电介质转化为等离子体,将欲切除之组织内有机分子键打断,将组织破坏汽化达到治疗效果,其特点是:
作者:孟素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及临床溶栓治疗后效果评估.方法对30例临床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2例患者一周后复查.结果25例患者肺动脉成像未见异常,5例影像学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2例经溶栓治疗后一周复查,病灶基本消失,2例临床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死亡.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及时准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作者:刘影;程站庆;高丽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尘肺的治疗方法至今仍是探索的课题,目前多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尘肺,由于矽结节常发生于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内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这些病理变化不可复原,支气管肺泡灌洗无法去除,进一步影响肺部通气换气功能.本文探讨坚持功能锻炼(腹式呼吸),对改善肺部通气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尘肺患者坚持腹式呼吸锻炼3个月,用日本ST-300肺功能测试仪,分别记录腹式呼吸锻炼前后的肺活量(VC)、潮气量(TV)、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腹式呼吸锻炼后,患者自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不同程度地缓解,其中VC、TV、MVV、FVC、FEV1、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从而改善尘肺患者肺部通气换气的功能.结论对于尘肺患者治疗除采用综合措施对症治疗外,还应长期坚持腹式呼吸锻炼,以改善肺部通气换气功能,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延缓病情进展,延长其生命.
作者:唐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院自1996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糖尿病肢端坏疽患者72例,约占收入院糖尿病患者总数7%~8%,经饮食控制、胰岛素皮下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物、活血化瘀、抗感染及局部处理等综合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德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孩子因腹泻用药不科学,是涉及孩子的生长发育、健康成长的大问题,所以,妈妈们一定要重视.那么,腹泻是怎么引起的呢?
作者:张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甲亢危象也称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毒症病情极度加重,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本病不常见,但死亡率很高.甲亢危象一般可占住院甲亢病人数的1%~2%.本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少见.其发生原因可能与循环内FT3水平增高,心脏和神经系统的儿茶酚胺激素受体数目增加,敏感性增强有关.本症的主要诱因包括感染,手术,放射碘治疗,创伤,严重的药物反应,心肌梗死等.临床表现为原有的甲亢症状加重,包括高热(>39℃),心动过速,心率140~240次/分,伴房颤或房扑,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淋漓,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者出现虚脱休克,嗜睡,谵妄,昏迷,甚至有心力衰竭,肺水肿,偶有黄疸.
作者:席时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给予螺内酯60 mg/天,平均疗程24天.治疗前后心脏超声仪检测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左室重量指数(LVMAI)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治疗前后相比,螺内酯组的LVEDVI、LVESVI有明显下降(P<0.05),LVEF明显增加(P<0.05),PASP和HR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螺内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玉雄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因尿路感染住院治疗的患儿78例,其中新生儿33例,男15例,女18例;婴幼儿30例,男19例,女11例.所有入选患儿经相关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个小时以上)细菌定量培养及药敏试验,免疫球蛋白测定,肝肾功能,相关泌尿系影像学检查,并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结果33例新生儿尿路感染中泌尿系有畸形者9例,尿培养发现埃希氏大肠杆菌1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30例婴幼儿尿路感染中有泌尿系畸形者19例,尿培养发现埃希氏大肠杆菌10例,金黄色葡萄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两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免疫功能低下及贫血.结论新生儿尿路感染临床上以发热为多见,泌尿系畸形,免疫功能低下,贫血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埃希氏大肠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有上升趋势.
作者:邵子翼;熊德秀;王琴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笔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了86例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微血管密度(MVD),应用胶银及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抗人增殖细胞抗体(Ki-67)来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旨在探讨GIST中MVD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作者:黄海涛;张俊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治疗的经验、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所有患者都均采用钻孔引流术,均治愈,无血肿复发,无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有效、首选的方法,熟练掌握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的技巧,总结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颅冲洗引流手术的经验,可以减轻病人痛苦,节省病人费用,还可以减少甚至达到无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本手术可以与微创手术相媲美,熟练掌握该手术操作技巧,对硬件不够的医院更为实用.
作者:刘建耀;夏桂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相对于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有很多优点,包括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症状的改善有更高的疗效,以及有更少的锥体外系症状(EPS)和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倾向性.同时,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其副反应事件均少而轻减轻了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副反应所带来的负担.因此,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已经作为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的一线用药.
作者:秦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