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军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鱼腥草注射液配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等措施基础上用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配合生脉注射液静滴治疗42例,并设对照组用常规抗感染等措施治疗42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配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可以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作者:王芳;姜明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近年来,剖宫产率的迅速升高已成为产科学界所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医院剖宫产率在40%以上,少数已超过60%,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把剖宫率降到15%以下的目标.目前世界公认,剖宫产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围生水平、科技水平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
作者:马书得;梁海燕;成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造影剂概况:近10多年来,影像诊断技术迅猛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造影剂在临床上使用更为广泛和普遍.前者推动了造影剂的提高和不断更新换代.国外一些药厂推出的新型造影剂,更符合临床要求,达到比较理想的状况.但尽管如此,造影剂反应还是难以避免,严重反应甚至死亡事故还时有发生,值得重视.
作者:刘俊丽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痰热清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霉菌性口腔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痰热清治疗,对照组应用制霉菌素、胸腺肽、碳酸氢钠治疗.结果痰热清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霉菌性口腔炎4天有效率较对照组差,差异显著,7天治愈率两组无差异.结论痰热清具有抗炎、增强免疫、退热作用,对霉菌性口腔炎有治疗作用,是细菌、霉菌混合感染用药的一个新选择.
作者:丁红旗;王新嫣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患儿按中医辨证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在血府逐瘀汤为主方的基础上分别加入养血补血、益气祛风、通络止痒等药物,按常规中药煎服法连续服药一个月.结果显效15例(50%),有效10例(33.33%),无效5例(16.67%),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
作者:林武;许成勇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对甲孕酮联合CAP方案与单纯使用C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生活质量和毒性等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方法5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联合组(30例):甲孕酮每次250mg口服,每天3次,CTX 400mg/(m2·d),静脉注射,第一天;ADM 40mg/(m2·d),静脉注射,第一天;DDP 40 mg/(m2·d),静脉脉注射,第一天;单化疗组:单纯予同上CAP方案.结果两组疗效(CR+PR)分别为联合组28.3%,单化组23.8%,P>0.05;中位生存期联合组33周,单化疗组25周,P<0.01;毒性反应联合组较单化疗组轻,P<0.01.结论甲孕酮联合CAP方案与单纯使用C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前者中位生存期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毒副反应轻.
作者:王海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限制型心肌病的准确性.方法对5例限制型心肌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限制型心肌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较明显,表现为心肌、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致密;房室瓣受累;室壁舒张运动受限.除1例误诊为缩窄性心包炎外,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均可作出正确诊断.结论超声对限制型心肌病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终确诊则必须依靠病理学检查.
作者:林慧;吴强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及行宫颈环形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9例LEEP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的资料,均在宫颈病变外缘5mm进出电极,切除全部宫颈移行区,切下组织送病检.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人反应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LEEP治疗一次性成功率95%,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无感染发生.结论LEEP治疗宫颈病变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发现及治疗.
作者:廖亚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病人就诊的序号分成两组.单号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通络汤加减配合西医治疗;双号为西医治疗组.两组的西医治疗均以尼莫地平口服,胞二磷胆碱、维脑路通等静脉用药,15天为一疗程.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14%,西医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0%,两组经χ2检验,P<0.01,差异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脑梗死并假性球麻痹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刘步跃;黄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在不足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作者:赵林;韩孟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自体红骨髓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7月~2004年7月,采用自体红骨髓注射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不连41例.结果41例患者经3~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结论自体红骨髓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简单安全、微创,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永青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我科自1998年5月~2005年4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西立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电子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圈套法摘除结肠息肉的操作技术及护理措施.方法利用电子结肠镜观察结肠病变,使结肠息肉暴露在视野,用高频电发生器以导线连接圈套器,经肠镜活检孔插入肠腔而圈套息肉,利用高频电发生器产生的电流经圈套器发生热效应,使病灶组织凝固、坏死,从而达到对息肉的切割及止血作用,本组介绍了384例病人治疗的操作技术及护理措施.结果384例病人在电子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圈套法摘除息肉,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复诊行结肠镜检查中,观察到创面愈合良好.结论电子结肠镜下行高频电圈套法摘除结肠息肉,是随着电子结肠镜技术的发展而衍生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较传统的外科手术,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性大,对病人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优势.只要掌握要领,熟悉操作规程,并采取严谨的护理措施,就能使该项新技术在治疗结肠息肉上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韩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治疗的2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疗效.结果21例患者存活10例,死亡1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杨旭光;吴卫军;葛林波;芮品和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临床类型,不及时控制,约有1/3的病例可演变成完全性脑梗死.本文介绍辨证治疗21例的情况,以探索中医治法.
作者:陈鹏跃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MRI对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4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病人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MRI包括MRCP、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44例中,17例为胆管泥沙结石,9例胰头癌,2例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4例肝门区胆管癌,2例胆囊癌,4例转移性肿瘤(3例来自胃癌,1例来自结肠癌),4例慢性胰腺炎,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部憩室.与手术病理比较,MRI及MRCP鉴别梗阻的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0%(16/20)、70%(17/24),75%(33/44).结论MRI可明确肝外胆管梗阻的部位及鉴别梗阻的良恶性,对肝外胆管梗阻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从而为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邹立秋;刘鹏程;杜端明;高文清;言伟强;冯飞;江锦赵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治疗慢性鼻炎有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及激光治疗等方法,以上术式对鼻黏膜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损伤.随着鼻功能性手术概念的提出,临床医生总结出微创的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新近出版的权威著作中只有少数文字阐述,故临床医师尚无统一、规范的操作方法.笔者于2004年5月至今开展此项手术,积累了一定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烨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急性外伤是机械外力作用引起的急性损伤,常引起多发伤,多发伤急救以维持生命、大限度减轻创伤和防止并发症为目的.抢救急性外伤病人细致周密的护理观察和迅速有效的救护措施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了解多发急性外伤病人各部位、各器官损伤临床特点,熟悉掌握各种损伤的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对病人争取抢救时机十分重要.
作者:战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评估澳特斯小儿止咳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的方法,将4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伴有中度咳嗽、咯痰症状的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应用澳特斯小儿止咳露;对照组20例,使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其他对症治疗用药相似.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和5天分别对呼吸道单个症状评分以及记录不良反应,比较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疗效显著,但试验组比对照组更有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P<0.05).两组对药物接受程度较好,不良反应较少(P>0.05).结论澳特斯小儿止咳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痰止咳药,且依从性较好.
作者:王平;顾洪亮;钱耀琴;查健忠;戴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上升因素,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确保母子平安,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分娩6 348例病人中的1 828例有剖宫指征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我院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分别为17%、23%、30%、33%、37%.分析上升因素:①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及时筛选出各种难产.②高档医疗仪器的使用对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多胎妊娠、脐绕颈产前诊断大为提高.③围产期保健,更新了观念.④难以承担经阴道分娩对新生儿的风险.⑤医疗赔偿制度的实施,使医护人员的心理负担加重,从而试产率降低,剖宫产率上升.⑥新式剖宫产术的开展,使医护人员与病人更容易接受,无形中放宽了剖宫产术的指征.结论我院剖宫产指征掌握基本合理,但胎儿宫内窘迫出生的符合率低,头盆不称的试产率低,子痫前期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比率低.故要做到合理控制剖宫产率,必须从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臀位等几个方面着手,严格其指征.通过加强围产期保健,孕产期的监护,产科及新生儿医学质量的提高,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有可能下降.
作者:王凤琴;孔令侠;王转利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