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丁丙诺啡用于开胸术后自控皮下镇痛的可行性探讨

陈为国;杨以钧;于德胜

关键词:开胸手术, 丁丙诺啡, 皮下镇痛
摘要:目的研究丁丙诺啡术后皮下镇痛能否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方法将60例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丁丙诺啡皮下镇痛,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吗啡镇痛.两组均使用一次性止痛装置,术后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相当(P>0.05),实验组镇静作用强于对照组(P<0.05),其它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丙诺啡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开胸术后自控皮下镇痛.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患者从就诊、住院,直到痊愈出院,各项工作都需要和护士密切合作,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接触多,因而护患之间的矛盾表现得为突出.通过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下面笔者对护患矛盾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加以分析.

    作者:周书平;李真;王秀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微波联合阿希米对宫颈糜烂的诊治体会

    目的应用微波联合阿希米治疗宫颈糜烂并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对466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宫颈糜烂微波治疗后,阴道放阿希米1粒,一日一次,共用三天.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均有效,Ⅰ度糜烂一次治愈率100%,Ⅱ度糜烂一次治愈率96.2%,Ⅲ度糜烂一次治愈率90.4%,二次治愈率100%.结论微波联合阿希米治疗宫颈糜烂时间短,病人痛苦少,组织修复快,愈后无疤痕,不影响妊娠分娩,是目前治疗宫颈糜烂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美;杨淑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足背皮瓣移植21例体会

    目的总结足背皮瓣修复手足组织缺损的经验,探讨足背皮瓣的应用价值.方法切取足背皮瓣及其携带肌腱、拇甲瓣、足趾的复合组织瓣21例,采用游离移植及带蒂转移的方法,分别修复手部缺损17例及足踝部皮肤缺损4例.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大部分成活.20例随访1~3年,皮瓣血液循环佳,皮肤质量好,感觉恢复好.复合移植修复的手部肌腱及再造的手拇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足背皮瓣切取方便,移植成功率高,修复效果好.游离移植的佳适应证是修复手部组织缺损,带蒂转移主要用于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作者:王新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护理体会

    从2000年至2004年,我院应用气囊漂浮电极导管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实施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救治16例因各种原因所致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娜;黄明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后腹腔镜肾脏微创手术的配合

    腹腔镜肾脏微创手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特别是经腹膜后途径在腹腔镜下治疗多种肾脏疾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此途径具有手术径路直接、损伤小、对腹腔干扰少、损伤腹腔内脏器官的机会少[1]的特点,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日和费用低等优点,被广大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我院从2004年11月~2005年4月,为18例肾脏疾病的病人进行了后腹腔镜微创手术.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晏翠香;吴芙蓉;冯晓容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黄体囊肿破裂误诊为宫外孕破裂6例分析

    现就我站2000~2003年共收治黄体囊肿破裂误诊为宫外孕破裂6例分析如下.

    作者:彭彩峰;姚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金铃子散加味治疗糖尿病35例观察

    目的观察金铃子散加味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5例,以金铃子散加味治疗;对照组33例,优降糖治疗.结果对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29%,对照组75.76%,有显著差异(P<0.05).对血糖的影响,观察组治疗前14.2±2.05、治疗后6.6±0.41,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14.2±2.34、治疗后6.9±0.55,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尿糖检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3.1±2.72、2.86±1.38,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3.33±2.86、3.93±1.49,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金铃子散加味降低空腹血糖、尿糖效果良好,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杨晓颍;曹克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药熏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28例体会

    目的提高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康复疗效,解除他们的难言之痒.方法我们自2003年10月~2004年4月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28例.结果总有效率92.85%.结论中药汽疗仪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满意.

    作者:孙守红;张玉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浅谈医疗保险对医院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行,医疗保险正在对医疗服务及医院产生深远的影响,医院原有的经营机制受到严峻的挑战.医院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扩大规模,增加床位,购买高精设备,开展特色项目等策略来提高业务收入已经行不通.

    作者:黄窕姮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体会

    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MTX加中药异位妊娠方以及中药藤剂,大黄芒硝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洪伟;王元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中的辅助作用

    目的评价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中的作用.方法对1996年10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3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行化疗+放射治疗(放化组),并与1989年10月~1996年9月收治的45例只行放疗的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单放组)对比.放化组的化疗方案为DF方案,即5-Fu 425 mg/m2,iv.drop,d1~5,DDP 20mg/m2,iv.drop,d1~5,21天为1周期;放射治疗在化疗2周期后行三野等中心放疗,以6mV-X射线照射,放射量为60 Gy/30Fr/6周,放疗后根据病情再化疗1~2周期.单放组放射治疗方案同放化综合组.结果全部患者随访至2004年12月底,放化组的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6.7%、58.1%,单放组的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48.9%,两组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X2=2.09,P=0.108).放化组的1年远处转移发生率为11.6%,低于单放组的28.9%(P<0.05),2年后两组远处转移无统计学差异.放化组的毒性反应大于单放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以DF方案化疗配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虽然降低了近期远处转移发生率,但其没有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反而增加了患者的毒副反应,不值得提倡.

    作者:肖小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蛋白检测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诊断时的应用价值,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漏诊、误诊发生率.方法测定35例AMI病人在发病的第4小时、8小时、24小时,5天等四个时间段的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肌钙蛋白T(cTnT)及肌红蛋白(Mb)浓度,和对照组30例健康者体检时的血清相应项目数据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MI患者发病后4~8小时血清cTnI、cTnT开始上升,24小时达到峰值,5天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其浓度以及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Mb在4~8小时上升幅度更大,但24小时后浓度以及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指标中,Mb的优势明显;cTnI、TnT可用于AMI的早期诊断,但更适用于那些因就诊时间较晚、心肌酶已正常的心梗病人.三者联测可更早、更可靠地提高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李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茵陈蒿汤的应用

    茵陈蒿汤又名茵陈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黄疸病的一个名方.本方是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等三味药组成,方中用茵陈蒿清热利湿退黄;栀子之苦寒,清解三焦之邪热;大黄泄热通便,化瘀破结,共奏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黄疸病汉代张仲景从病因病机将其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和女劳疸等.近代则多从临床表现、特别是黄疸的色泽将其分为阳黄和阴黄.凡阴黄者,多由寒湿所致,其临床表现为黄色晦暗、四肢逆冷等寒湿诸证,治用茵陈四逆汤等.而阳黄者,多由湿热所致,其临床表现为黄色显明、身热口干等湿热诸证,治疗根据其湿热之偏轻偏重方用茵陈五苓散或茵陈蒿汤等.茵陈蒿汤是治疗湿热发黄、热重于湿之阳黄证,且被后世看作治疗阳黄证的代表方.但是,使用本方时务必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茵陈的用量一定要大,一般可用至30~60克,或者更多.第二,必须先煮茵陈20~30分钟,然后再纳入余药,以便更好地发挥茵陈褪黄的作用,否则难以取效.

    作者:陈宝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疾病护理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因而,心理护理在医疗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显得重要起来,特别是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通过他们心理和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现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笑婷;王瑞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Q波与心肌梗死

    由于心电图是心电向量经两次投影所成,在十二导联中Q波一定出现,正常量化为时间小于0.04秒,深度小于同导R波高度的四分之一,下降时间小于0.02秒,超过以上数值为异常Q波.在Ⅲ导及V1导联上,正常生理状态下亦可出现异常的Q波,这就给我们诊断心梗带来了难度,但可采用下列方法鉴别.

    作者:桑贤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由一起预防接种诉讼案件而引发的思考

    1999年~2003年间寿宁县发生了一起因预防接种问题而状告县卫生局的诉讼案件,现将这起长达4年的诉讼案件过程介绍如下,通过对该起案件的分析,为在今后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健全制度减少类似案件的发生提供借鉴.

    作者:金江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进展期结肠直肠癌的治疗现状

    1 结肠直肠癌分期与预后的关系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占全球常见肿瘤的第3位,40岁以上的人群患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增加,尤其是50~55岁这一年龄段发病率迅速升高,且其发病危险性每10年就会增加1倍,呈持续的指数增长.

    作者:杨华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100例临床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采用药物终止中期妊娠已是当前医学领域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从2002年2月~2004年3月临床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100例,观察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86例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用CT定位,采用YL-Ⅰ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8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穿刺,抽吸、冲洗血肿.结果治疗组死亡率及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结论 本疗法操作简便、准确、安全,病人损伤小,不易感染,致残率及死亡率低,是目前治疗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君东;王化东;朱卫东;赵良兵;刘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324例洗胃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我国农村常见的中毒性疾病,也是基层医院临床常见的内科危急症,其病情来势猛,变化快,十分凶险.我院2001年~2003年收治有机磷农药口服中毒者324例,女252例,男72例,大年龄76岁,小年龄13岁.合并其他疾病及口服量超过500 ml危重人数182例,死亡23例,及时、彻底正确地洗胃,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可减少病死率,有效地防止残毒继续吸收引起的反跳.

    作者:张德翠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