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中的辅助作用

肖小炜

关键词:食管癌/放射治疗, 食管癌/化疗, 生活质量, 毒副反应
摘要:目的评价化疗在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中的作用.方法对1996年10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3例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行化疗+放射治疗(放化组),并与1989年10月~1996年9月收治的45例只行放疗的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单放组)对比.放化组的化疗方案为DF方案,即5-Fu 425 mg/m2,iv.drop,d1~5,DDP 20mg/m2,iv.drop,d1~5,21天为1周期;放射治疗在化疗2周期后行三野等中心放疗,以6mV-X射线照射,放射量为60 Gy/30Fr/6周,放疗后根据病情再化疗1~2周期.单放组放射治疗方案同放化综合组.结果全部患者随访至2004年12月底,放化组的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6.7%、58.1%,单放组的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48.9%,两组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X2=2.09,P=0.108).放化组的1年远处转移发生率为11.6%,低于单放组的28.9%(P<0.05),2年后两组远处转移无统计学差异.放化组的毒性反应大于单放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以DF方案化疗配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虽然降低了近期远处转移发生率,但其没有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反而增加了患者的毒副反应,不值得提倡.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合并Ⅱ型糖尿病的胃癌75例治疗体会

    1995年7月~2005年2月,我院手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胃癌患者75例.本文结合文献讨论该类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

    作者:刘昭晖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足背皮瓣移植21例体会

    目的总结足背皮瓣修复手足组织缺损的经验,探讨足背皮瓣的应用价值.方法切取足背皮瓣及其携带肌腱、拇甲瓣、足趾的复合组织瓣21例,采用游离移植及带蒂转移的方法,分别修复手部缺损17例及足踝部皮肤缺损4例.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大部分成活.20例随访1~3年,皮瓣血液循环佳,皮肤质量好,感觉恢复好.复合移植修复的手部肌腱及再造的手拇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足背皮瓣切取方便,移植成功率高,修复效果好.游离移植的佳适应证是修复手部组织缺损,带蒂转移主要用于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作者:王新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3例食管癌切除后并发乳糜胸的护理及治疗体会

    食管癌是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消化道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根治食管癌的主要手段,部分病人可达到根治的效果.乳糜胸是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达20%~35%.但只要正确地认识乳糜胸的发生原因及其病理生理变化,通过积极地精心护理与治疗,是可以提高其治愈率的;如术中注重预防,亦可以降低其发生率.现结合本院3例患者的护理及治疗,谈谈我们的体会.

    作者:张丹莉;王高卓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环磷腺苷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辅助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急性发作期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6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CHFNYHAⅢ~Ⅳ级)住院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为环磷腺苷治疗组(33例),B组为对照组(32例).A、B两组治疗均按CHF常规方案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9%和75.0%,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环磷腺苷在治疗CHF急性发作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韩灵芝;代学武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骨代谢激素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骨代谢的关系.方法化验肝功能、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5-羟维生素D3、骨钙素(BGP)、降钙素(CT)和甲状旁腺素(PTH).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5-羟维生素D3、骨钙素(BGP)、降钙素与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呈正相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TBIL)无相关性.甲状旁腺素与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呈正相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无相关性.结论肝脏储备功能越差,以上骨代谢激素的异常越明显,ALT、TBIL与骨代谢无关.

    作者:曹春蕊;尹洪竹;何新霞;孟淑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在婴幼儿采集血标本中两种留置针滴血法的比较

    目的在婴幼儿采集血标本中观察两种不同留置针滴血法的差异.方法将1 504例婴幼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2例,用两种不同留置针留取血标本.结果两组方法成功率比较,经X2检验,P<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贝朗公司生产的留置针滴血法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好方法.

    作者:谭丽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脑血管病患者的褥疮护理

    褥疮的预防是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难点之一.我科自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病人453例,卧床病人150例,发生褥疮前期病人7例(指受压部位皮肤潮红,有触痛);褥疮3例,其中Ⅱ度1例(局部皮肤组织溃疡),Ⅰ度2例(皮层组织内溃疡).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晓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鱼腥草注射液超声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0例体会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以严重喘憋为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的肺炎.近1年多来,我院利用鱼腥草注射液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淳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咯血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咯血是呼吸内科的常见急症,起病急,病死率高.垂体后叶素是治疗咯血的常用药物,但其副作用较多,常见的有心肌缺血、腹痛、血压升高等.本文病例分别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及单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徐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合并内科疾病手术硬膜外麻醉探讨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出现,老年手术病人日益增多,且年龄日趋增加,多伴有全身不同程度的内科疾患,给麻醉带来一定的困难.我科1994年~2004年,10年内完成硬膜外麻醉下65岁以上的老年手术患者362例,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董春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水肿病人肌肉注射的技巧

    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病人,按照传统的方法肌肉注射,药液和水肿液在拔针后易返溢和外渗,我们采取以下办法,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杜春芳;郭静;杨金荣;邹春晖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100例临床体会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采用药物终止中期妊娠已是当前医学领域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从2002年2月~2004年3月临床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100例,观察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闭合性腹部外伤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

    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创伤外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闭合性腹部外伤是创伤外科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尤其是我院地处交通繁忙的市中心,此类病人更为常见.闭合性腹部外伤死亡原因多为腹内脏器破裂失血过多、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等引起.我院自1999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闭合性腹部外伤病人186例,本文通过对本组所有病例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陈红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高度重视出生缺陷做好优生四项监测

    1 为什么要做优生四项监测我国已加入WTO,各项工作要与世界接轨,那么提高人口素质就是关键;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少生优生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环节.然而,我国的人口状况堪忧,严重威胁着我国的人口素质,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作者:范莲英;李晓洪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12例上颌尖牙阻生的正畸外科治疗

    我科对1999~2003年收治12例上颌尖牙阻生患者采取外科开窗术加正畸牵引进行治疗,从而使阻生尖牙逐渐萌生并排列至正常位置,恢复了患者正常牙弓形态及咬合关系,明显改善了牙颌面部的外观.本文就正畸外科联合治疗上颌尖牙阻生病例作一总结.

    作者:喻建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疝补片在腹股沟疝201例治疗中应用体会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腹股沟疝的各种修补方法,都存在共同的特点,缝合处张力过大,术后刀口疼痛剧烈,容易出现尿潴留和疝复发.自2000年1月~2004年3月份,我院共治疗腹股沟疝(包括斜疝和直疝)共310例,其中对201例斜疝和直疝采用疝补片做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改变了传统的修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目的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供应室作为院内感染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和病人的安危.因此,要从基础抓起,确保所提供的一切物品都是安全、有效的.方法①规范基础设施;②保证高压蒸汽灭菌的质量达到规范要求;③加强无菌室的管理;④加强各项制度的落实.结果各项工作质量达标,综合满意率达98%以上,无菌物品抽样检验均合格.结论供应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消毒灭菌物品的全部合格.

    作者:许惠琴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进展期结肠直肠癌的治疗现状

    1 结肠直肠癌分期与预后的关系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占全球常见肿瘤的第3位,40岁以上的人群患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增加,尤其是50~55岁这一年龄段发病率迅速升高,且其发病危险性每10年就会增加1倍,呈持续的指数增长.

    作者:杨华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丁丙诺啡用于开胸术后自控皮下镇痛的可行性探讨

    目的研究丁丙诺啡术后皮下镇痛能否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方法将60例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丁丙诺啡皮下镇痛,对照组采用硬膜外吗啡镇痛.两组均使用一次性止痛装置,术后观察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结果两组病人镇痛效果相当(P>0.05),实验组镇静作用强于对照组(P<0.05),其它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丙诺啡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开胸术后自控皮下镇痛.

    作者:陈为国;杨以钧;于德胜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后腹腔镜肾脏微创手术的配合

    腹腔镜肾脏微创手术是近年来新开展的手术,特别是经腹膜后途径在腹腔镜下治疗多种肾脏疾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此途径具有手术径路直接、损伤小、对腹腔干扰少、损伤腹腔内脏器官的机会少[1]的特点,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疼痛轻、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日和费用低等优点,被广大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我院从2004年11月~2005年4月,为18例肾脏疾病的病人进行了后腹腔镜微创手术.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晏翠香;吴芙蓉;冯晓容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