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琼程
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早孕妇女行药物流产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但是,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过长,仍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2000年2月至2004年2月,我们通过胎囊排出后服用妇血康颗粒,观察其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国的许多小医院仍然是原始的功能制护理模式,护士只知道打针输液,完全没有理会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因素,导致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十分不理想.病人住院后,应在问病史的同时,收集病人的一般次料如;性格、爱好、工作、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这样就可找到疾病发生的外因,护士可以从此入手,找出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然后执行,后进行效果评价.
作者:张华蕾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众所周知,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中,长期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是首选的抗炎药物,而β2受体激动剂是主要的支气管扩张剂.但是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β2受体激动剂可以减弱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若联合应用,可以使病情恶化,猝死率增加,不主张联合应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皮质激素可以上调β2受体基因的表达,而增强其作用,主张联合应用.近年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则对二者的相互关系有了明确的揭示,现简述如下.
作者:李建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母乳喂养率和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母乳性黄疸发病率也随之提高.已往认为母乳性黄疸无需治疗,这一观点并不全面.有人研究,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之可能性[1].因此及时治疗母乳性黄疸是需要的.我们应用思密达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惠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36例中男24例,女12例,男多于女,年龄在17岁~65岁之间.1.2 部位本组36例中,左侧21例,右侧15例,左右无明显差异.临床检查以围绕耳垂为中心的腮腺区分布,于耳垂下,耳屏前及耳垂后.
作者:陈波;刘准;王俊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患者自服10例,均为成人;误服2例,年龄3~9岁;有2例原因不明.排除其它诊断后确诊为急性灭鼠药中毒.
作者:王雁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大骨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意义.方法局麻下,据CT或MRI片定位,切口选择在血肿厚处,颅骨钻孔后,用咬骨钳扩大骨孔至直径约2.0cm,硬膜电灼后切开并悬吊,显露血肿包膜后电灼切开,置入10#~12#硅胶引流管.抽尽血液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至冲洗液清亮,引流管另戳口引出,将头颅调整至切口位于高处,向血肿腔内注满生理盐水,使其内气体排出,缝合切口(硬膜不缝).夹闭引流管,4~6小时后开放,3~5天拔除.结果手术126例(145侧),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大骨孔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术中易于止血、置管,冲洗彻底,引流通畅,疗效可靠等优点,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玉勤;陈习;岳喜龙;王顺甫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此病治疗的方法很多,我院妇产科门诊用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60例,并以KS系列光热治疗仪治疗60例作为对照,现将治疗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董永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小儿腹泻是一种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儿科常见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但其他各年龄均可发病.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我院采用思密达、贝飞达治疗小儿腹泻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志敏;刘兰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于2002年3月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共行LC 206例,中转开腹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6例腹腔胆囊切除术中开腹手术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1~68岁,平均49岁.中转开腹手术中近期有急性发作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例,术中解剖不清1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2例,术中发现小肠肿瘤1例.
作者:王海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用一组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法对85例儿童ALL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T系ALL占28.2%,B系ALL占61 2%,T/B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8.2%,其中髓系抗原表达率21.2%.各组L1、L2比率、染色体异常及治疗完全缓解(CR)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ALL中CD3平均阳性率较CD2、CD7低(P<0.01,P<0.05),B-ALL中CD22阳性率明显低于CD10、CD19(P<0.01).结论 ALL免疫分型与FAB分型、染色体核型变化无相关性:系列特异性单抗CD3、CD22在诊断T-ALL、B-ALL中起决定作用;ALL髓系抗原阳性与治疗CR率无关.
作者:赵红雯;杨继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扁桃体切除术是小儿常见的手术,而麻醉的主要问题是在术中、术后维持上呼吸道通畅,我院从2003年4月到2004年4月应用福尔利(徐州恩华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全麻行小儿扁桃体切除术54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军救;杨生奎;辛巧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P-糖蛋白(P-giycprotein,P-gp)在口腔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2例口腔癌患者标本中MDR的主要耐药指标P-糖蛋白(P-gp)进行检测.结果口腔癌P-gp表达的阳性率为53.1%.阳性染色位于细胞膜及细胞浆中.口腔癌P-gp表达与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无关.结论口腔癌表达P-gp较高,免疫组化法检测P-gp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作者:郑晓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一般认为,阑尾炎诊断较易,手术治疗相对简单,一般基层医院均能开展此类手术.我院自1990~2003年共行阑尾切除手术640例,其中6例临床症状与阑尾炎非常相似,经手术治疗明确诊断并非是阑尾炎,现分析如下.
作者:郭忠友;戴华满;刘宏亮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olial Infarclonn,AMI)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对AMI预后的意义.方法将59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按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L%)分为两组,L%≥20.3%者为A组,L%<20.3%者为B组,对两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B组与A组比较,前者的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心衰发生率无显著差异,B组总死亡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AMI早期血淋巴细胞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张俊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患者,男,47岁,工人.主因:乏力、纳差、消瘦5年,加重伴昏迷半天.于2000年2月16日急诊收住院.既往史:患者5年前即感乏力,不思饮食,时有恶心、呕吐及腹泻,消瘦明显,血压偏低,皮肤变黑.近两天上述症状加重伴出汗、头晕、恶心,未呕吐.今日中午突然昏迷、不省人事、脉搏摸不清、呼吸微弱、四肢末梢冰凉.当时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收住院.入院查体,T 35.6℃,P不清,R 18次/分.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差,神志不清.全身皮肤黏膜色素加深,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颅五官大小正常,毛发稀疏,眼睑不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圆,对光反射存在.耳廓正常,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鼻腔通畅,无脓性分泌物;颈软无抵抗,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颈静脉不怒张,颈动脉未见异常搏动;胸廓对称无畸形,两肺呼吸音弱,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作者:于志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仍是威胁婴幼儿健康的一种常见病.我院自2002年10月用妈咪爱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并与庆大霉素作对照,观察疗效.
作者:梁山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的出血,是内科临床常见急症,病死率高达8%~13.7%.据国外报道其占内科住院病例的2.43%.一般来说,上消化道出血本身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临床表现及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即可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还可根据病史,选择X线钡餐造影、纤维胃镜、B型超声波腹腔动脉造影和放射性核素,99m锝(99mTc)腹部扫描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引起出血的原发病.止血效果也较满意.但鉴于出血范围、部位,以及病因的诊断有时困难,故对上消血道出血的内科治疗难免有失败的病例.本文拟从外科手术中探讨失败的原因.
作者:杨彩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糖尿病人群约有2000万,其中90%~95%为2型糖尿病.本文通过对40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0例非糖尿病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靳屏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GBS对血压、心脏的影响已有报道,但对颅内压的影响还没有专题报道.现将我们近年来遇到的3例(2例为颅内压升高、1例为颅内压降低),报告如下.
作者:孔飞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