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屏
疖痈为单个和多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炎症常扩散至皮下组织,多发生于皮脂腺丰富的经受磨擦的部位,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初起呈圆形小结,有触痛,以后逐渐增大,红肿加剧.此时应及早采用蒲公英、野菊花各半,捣烂外敷,可制止病情发展,并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晓玲;初红霞;曲延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病毒为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具有细胞结构,核心是由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及蛋白质组成,多数病毒缺乏酶系统,不能独立生存,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依赖寄生细胞的酶系统而复制繁殖.由于其性质特殊,所以一般抗细菌、抗真菌药对于病毒是无效的.多数抗病毒药往往对宿主细胞亦具有一定的毒性.因而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近年来通过深入研究病毒的生长、繁殖和复制过程及与宿主细胞的关系,已研制出一些能选择性地抑制病毒而对宿主细胞无毒或低毒的药物.这些药物由于其作用机制,抗病毒谱和临床适应证的不同其不良反应发生的症状也有所不同,现就常用的几种抗病毒药的不良反应讨论如下.
作者:董联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静脉注射木糖醇后血糖及胰岛素的变化.方法对85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小时各采集静脉血一次,观察用药前后血糖及胰岛素的变化.结果用药前后两者比较血糖降低,胰岛素值升高.结论静脉注射木糖醇,可降低颅脑外伤病人的血糖,并可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
作者:葛春燕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全组病例随机分为甲、乙组;甲组18例,以柳氮磺胺吡啶,强的松,甲硝唑联合用药.乙组20例,以庆大霉素,强的松,黄连素联合用药.结果甲组治愈13例(72.2%),无效0例(0%);乙组治愈7例(35%),无效3例(15%).结论①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且与变态反应,感染及遗传,神经精神因素相关.②柳氮磺胺吡啶,强的松,甲硝唑三药联合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毒,抗厌氧菌感染作用,同时具有止血,促进溃疡合作用,且可降低复发率.
作者:段晶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国的许多小医院仍然是原始的功能制护理模式,护士只知道打针输液,完全没有理会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因素,导致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十分不理想.病人住院后,应在问病史的同时,收集病人的一般次料如;性格、爱好、工作、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这样就可找到疾病发生的外因,护士可以从此入手,找出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然后执行,后进行效果评价.
作者:张华蕾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患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痛苦大,对工作、生活、劳动均造成很大影响.但其临床症状多样化,有一类病人在站立时间长、行走时间长、负重时或侧卧位起床时有典型的腰痛及下肢放射痛,于卧床或休息时无明显症状,我们称之为体位症状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将我院2001~2003年采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治疗术(APLD)治疗体位症状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马昌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丽珠固宝又名丽珠树脂绷带,是近几年市场上销售的新型骨科外固定材料,具有重量轻、透气性好、可塑性强、不怕水、可洗澡等优点.笔者通过近3年对115例骨折患者采用丽珠固宝制作夹托外固定,效果满意.现将操作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庞景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中西医的结合,中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也日趋增多,因此不合理的配伍亦随之增加,但目前尚未引起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重视.怎样才能合理使用中西药,以求达到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目的,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今对中西药的配伍作一浅析,供大家参考.
作者:杨山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母乳喂养率和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母乳性黄疸发病率也随之提高.已往认为母乳性黄疸无需治疗,这一观点并不全面.有人研究,母乳性黄疸有导致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之可能性[1].因此及时治疗母乳性黄疸是需要的.我们应用思密达茵栀黄联合治疗母乳性黄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惠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大骨孔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意义.方法局麻下,据CT或MRI片定位,切口选择在血肿厚处,颅骨钻孔后,用咬骨钳扩大骨孔至直径约2.0cm,硬膜电灼后切开并悬吊,显露血肿包膜后电灼切开,置入10#~12#硅胶引流管.抽尽血液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至冲洗液清亮,引流管另戳口引出,将头颅调整至切口位于高处,向血肿腔内注满生理盐水,使其内气体排出,缝合切口(硬膜不缝).夹闭引流管,4~6小时后开放,3~5天拔除.结果手术126例(145侧),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大骨孔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术中易于止血、置管,冲洗彻底,引流通畅,疗效可靠等优点,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玉勤;陈习;岳喜龙;王顺甫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法治社会的建立,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在逐步增强;与此同时,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日益凸现.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己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作者:裴向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 资料来源1990~2002年食物中毒年报资料及食物中毒个案的调查报告等资料.2 中毒情况与分析2.1 中毒基本情况每年均有食物中毒报告,1990~2002年全市共发生100起,中毒3 568人,死亡14人,病死率为0.39%.
作者:张智强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仍是威胁婴幼儿健康的一种常见病.我院自2002年10月用妈咪爱治疗婴幼儿急性腹泻病,并与庆大霉素作对照,观察疗效.
作者:梁山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视力低下是学生常见病之一,为了解我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情况,进一步做好预防近视工作,我们于2001年9~11月对忻州市部分中小学校2175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改婵;黄利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 在临床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药物刺激血管、长期大量补液、针头刺破血管壁等因素,导致药液外渗至皮下组织,引起局部发热、红肿、疼痛,甚至导致静脉炎或皮肤坏死,给患者身心造成痛苦,并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因此,为了更好地配合治疗,我们对于临床上常见的几种静脉炎分别采用相应的措施.
作者:闫秀娟;耿艳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小儿咽部疾病在临床上相当常见,表现多种多样,本文就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以发热腹痛或单纯以腹痛为主诉的咽部疾病40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秀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然而过高的剖宫产率不但不能进一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反而使新生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病率增高,并出现近远期并发症,危害母婴身心健康.本研究从我院近6年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及围生儿死亡率变化情况分析,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
作者:刘棉赐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olial Infarclonn,AMI)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对AMI预后的意义.方法将59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按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率(L%)分为两组,L%≥20.3%者为A组,L%<20.3%者为B组,对两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B组与A组比较,前者的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两组心衰发生率无显著差异,B组总死亡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AMI早期血淋巴细胞降低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张俊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丁咯地尔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每12小时脐周皮下交替注射1次,共用7天;丁咯地尔注射液200 m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次/天,共15天.对照组(25例)应用蝮蛇抗栓酶0.75 U加入0.9%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5天.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1.4%、71.4%;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52%,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均未发现脑出血.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丁咯地尔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其改善血液学方面明显优于蝮蛇抗栓酶,且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刘炳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服务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模式早巳取代了旧的护理模式.我院产科自2002年1月~2002年6月,收治分娩产妇238例.对其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心理护理需求进行调查.
作者:李建花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