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腊梅;蒋恩社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喷雾联合土豆片外敷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4例静脉输液并引发静脉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护理过程中采用50%硫酸镁溶液外敷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过程中采用云南白药喷雾联合土豆片外敷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起效时间和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炎采用云南白药喷雾联合土豆片外敷的效果优于50%硫酸镁溶液外敷.
作者:黄素兰;李优聪;蒋益群;黄小抒;蒲舒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绿豆冰袋在急性白血病高热病人物理降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住院期间体温升高的急性白血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普通橡胶冰袋降温,观察组采用自制绿豆冰袋降温.两组病人分别于持续冰敷后1h、2h观察病人体温下降情况,比较病人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冰敷后1h、2h体温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冰敷后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绿豆冰袋进行物理降温病人感觉舒适、降温效果好,能够替代传统的冰袋进行物理降温.
作者:翟保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病人消化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6例胃癌根治术后化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化疗前、中、后以病人为中心的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化疗后胃肠道反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便秘和腹泻)发生情况和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癌化疗病人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可降低病人的消化道反应.
作者:高鸣菊;陈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1例全胸腔镜下Gore-Tex线圈腱索重建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全胸腔镜下Gore-Tex线圈腱索重建病例的手术过程.[结果]手术过程顺利,病人3个月后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心脏彩超复查,均报告二尖瓣关闭良好,未见反流.[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积极默契的医护配合、落实到位的安全护理是胸腔镜下Gore-Tex线圈腱索重建术顺利完成的保证.
作者:张泽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总结手足口病患儿动脉血标本采集准备阶段、采集过程中、采集后的护理质量控制.认为工作人员只有树立质量控制意识,严格按照执行动脉血气标本分析前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提供准确、科学、可靠的检测结果,为抢救、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依据.
作者:李佳楠;黄小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社会支持的状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便利抽取86例颅脑损伤病人家属,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中文版(parent's perception uncertainty scale-family,PPUS-FM)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颅脑损伤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6.02分±9.54分,社会支持总分为42.69分±5.56分;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r=-0.286,P<0.01).[结论]颅脑损伤病人家属具有较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而且其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应重视颅脑损伤病人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水平的评估与管理,帮助病人家属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来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
作者:樊玉花;王月华;董彩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科N0级~N2级护士抢救药知晓率中的应用.[方法]组建品管圈,以提高急诊科N0级~N2级护士抢救药知晓率为选题,运用PDCA原则,采取护士同伴支持教育、制作抢救药分类记忆小册、结合实境培训考核等措施.[结果]实施活动后护士对抢救药知识知晓率为66.31%,高于活动前的13.68%(x2=54.825,P<0.05);实施活动后护士抢救药查检表得分优于活动前(t=-17.116,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急诊科N0级~N2级护士的抢救药知晓率,一定程度保障了病人的用药安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使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作者:陈天喜;孙宏;崔秋霞;吉云兰;陈小燕;陈爱华;吴亚琴;杨小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从干预者、干预方式、干预内容、首次干预时间、干预频率和干预持续时间等方面,对延续性护理在食管癌术后病人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指出延续性护理在国外的发展虽已相对成熟,但仍未制定相关的指南,国内延续性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延续性护理可以使病人得到连续性的、全方位的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满意度、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作者:季媛;蒋培余;黄玉桃;张腾;靳剑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探讨提高护理带教质量的方法,认为选择好的培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注重实习学生反馈信息均可有效提高护理带教质量.
作者:陈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指各种病原微生物经血流侵犯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血管内膜所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炎症,局部赘生物的形成,是其特征之一[1].感染性心内膜炎患病率在我国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欧洲为每年3/10万~10/10万的发病率[2].本病病死率高,预后差[2].IE活跃期(即病人仍在接受抗生素治疗期间)早期手术指证是心力衰竭、感染无法控制以及预防栓塞事件,活跃期接受手术治疗存在显著的风险[2].我院于2015年7月收治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感染无法控制并瓣膜穿孔在活跃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病例,经过合理、全面、细致的治疗与护理,病人终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楼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120”呼救病人分类救护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个急救站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个急救站点实施传统“有呼必出车”的“120”急救服务模式为对照组,5个急救站点实施分类救护“120”急救服务模式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反应时间、应用效果、服务对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实现调度反应时间、突发事件与危急重病人院内反应时间、急救半径为3km~5 km的呼达时间、送达医院时间、急救成本核算均少于对照组,各级别救护车利用率、危急重病人现场抢救处理率、服务对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出诊返车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0”呼救病人分类救护模式可提高救治效果,缩短出诊时间,减少急救成本核算,更易为病人所接受.
作者:陈楷珠;周强;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积极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2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前和术后的积极心理干预.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于入院时及术后1个月对病人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病人出院时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SF-36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病人术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实施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病人的焦虑状态,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雪兰;黄美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方法]观察前瞻性护理干预在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前瞻性护理实施前(2013年8月-2014年7月)和实施后(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心肺复苏后幸存者行亚低温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病例组分别设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亚低温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亚低温治疗并发症预防的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人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亚低温治疗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评分和干预后随访3个月时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病例施以前瞻性护理干预,能降低病人亚低温治疗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后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和病人认可度.
作者:梁冰;梁艳芬;梁娇凤;林雪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成批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气道的特点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成批特重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大面积烧伤95%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因脑缺氧、脑损伤,现病人昏迷,继续使用气管切开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创面愈合,1例大面积烧伤97%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早期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其余3例顺利拔除气管切开插管,后期创面愈合,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正确有效的气道护理可维持有效的呼吸、减少气道的损伤、降低翻身床使用过程中管道滑脱的几率、减轻病人的痛苦,从而达到更高的护理质量.
作者:孙超;朱伟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对肺结核防护知识、信念、实践行为在肺结核职业暴露防护的作用.[方法]选取手术室31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在进行知信行干预前后运用肺结核防护问卷和自制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肺结核职业暴露压力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的肺结核防护知识和实践行为总分高于干预前,肺结核职业暴露压力问卷调查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知信行干预,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肺结核防护意识,改变护理人员不良的实践行为,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肺结核职业暴露率,减轻护理人员对肺结核职业暴露的压力.
作者:文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外伤性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外伤性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治愈,1例好转后出院(出院时仍需继续口服去氨加压素),1例好转后转院治疗(转院时仍需继续皮下注射去氨加压素),1例因并发肺部感染死亡.[结论]积极处理颅脑损伤、及早发现尿崩,及时予以醋酸去氨加压素和(或)垂体后叶素治疗,控制尿量、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是治疗外伤性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尿崩症的关键.
作者:卢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难治性肠梗阻泛指临床上通过胃肠减压、常规非手术治疗或病人高龄、拒绝手术、严重内科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或因腹腔肿瘤复发、广泛转移不宜或不能通过手术解除梗阻的肠梗阻[1],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累及生命安全.磁铁压迫吻合术是指将磁铁放入拟行吻合的相邻脏器腔内,利用磁铁相互吸引压迫作用,从而使脏器间形成吻合,是借助于介入放射学的非手术吻合术[2].我科于2015年6月收治1例难治性肠梗阻的病人,经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和护理,病人肠梗阻症状解除,能正常进食及排气排便后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雪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经皮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治疗,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结果]病人随访3个月~6个月,优50例,良30例,可39例,差1例,均无并发症.[结论]加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袁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动脉血气标本采集合格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评价法确定主题,调查科室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现状,通过分析原因,应用循证护理理念查询佳证据,制定实施对策,改善存在的问题.[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对照组)采集的动脉血气标本合格率为62.50%,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为90.61%,观察组采集的动脉血气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x2=7.039,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工具,改进护理措施,可提高动脉血气标本采集的合格率.
作者:马富珍;郭淑萍;刘江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为典型临床表现.近年国内外研究发现,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及其相关制剂引起药效减退及严重运动并发症,是PD晚期病人治疗中棘手的不良反应[1].随着立体定向技术、神经影像学技术、电生理技术特别是微电极技术的进步,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逐渐成为PD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而且此疗法能明显地改善PD病人的运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效果明显、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2],但因为其手术所需设备多,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长,且手术费用昂贵,电池寿命有限等因素,也制约了此类手术的广泛开展[3].我院于2013年12月收治了一例帕金森病病人,在实施DBS手术中,突发心搏呼吸骤停,经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抢救成功.现将术中抢救配合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于文君;吴明琴;万美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