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行管状胃的胃肠营养支持及护理

陈丽华;李皓

关键词:食管癌, 管状胃, 食管癌根治术, 胃肠营养支持, 并发症,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行管状胃的胃肠营养支持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85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病人术后给予常规静脉置管术输注静脉营养液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腹部按摩加热刺激肠蠕动以及并发症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的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行管状胃的胃肠营养支持及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中风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介绍了中风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包括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等社会因素及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等生物因素。介绍了中风后抑郁的中医护理,如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家庭和社会支持、中医护理技术,认为中医护理对中风后抑郁的早期预防、后期康复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安红丽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6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柱状气囊扩张治疗的护理

    总结6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行柱状气囊扩张治疗的术后护理经验:对病人行严密的监护,观察心率、呼吸、血压、尿量、鼻胆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及引液量,观察病人有无皮下气肿、有无便血等;给予生长抑素及加贝酯抑制胰腺分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禁食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积极预防及处理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向媛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重症护理培训提高护生实习效果的观察

    [目的]观察重症护理学培训,提高护生实习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4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进行培训直接到ICU科室进行为期2个月的临床实践,观察组参加重症辅修班学习后再到 ICU 科室进行为期2个月的临床实践,对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护理培训班对提高护生急危重症护理相关知识、操作知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庞静;胡进晖;蔡益民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和行为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和行为发育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4例早产儿按照家长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干预,比较两组12个月时的体格发育、神经行为发育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12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12个月时的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交行为等神经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12个月时的神经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够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减少神经后遗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

    作者:翁铭娜;刘柯伶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心理暗示联合放松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病人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暗示联合放松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病人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病人,按手术先后进行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暗示及放松疗法,术后第3天及术后6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病人的心理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病人的 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暗示联合放松疗法能够减轻乳腺癌术后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解丽娟;王蓓;王开慧;朱虹;杨雯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研究

    总结临床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认为开展健康宣教,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留置针操作技能,掌握正确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方法,指导病人掌握简单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时相关注意事项,能够有效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明确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掌握相应的预防对策,有利于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静脉留置针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程黎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亲情延续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亲情延续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胃癌化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亲情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胃癌生活质量量表(QOL C 30)对两组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 HAMA、HAMD评分分别为11.57分±2.65分、10.24分±2.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疲乏、恶心呕吐、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情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胃癌化疗病人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袁梦亚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自制新型皮肤保温装置在冷冻消融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自制新型皮肤保温装置在冷冻消融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接受冷冻消融治疗的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温盐水手套,观察组采用新型皮肤保温装置,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中体温、应激指标、术后一般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冷冻消融术开始前、开始后10 min和开始后30 min的体温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病人手术结束后的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时观察组病人血糖、胰岛素、皮质醇水平均较麻醉前增高,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时数、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病人皮肤苍白、水肿、血压降低和心率细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手术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新型皮肤保温装置在冷冻消融术中的应用可明显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病人应激反应。

    作者:郑雪芬;何凡;舒兴玉;张媛华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1+3”管理模式在儿科护士针刺伤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3”管理模式在儿科护士针刺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科内项目小组,围绕儿科护士针刺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讨论,运用“1+3”管理模式,即发现一个问题后,寻找一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一套整改方案,分享一群人,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采取相应改进方案,如加强护士的培训,加强与患儿及陪护的配合,鼓励护士充分发挥聪明智慧,改进临床护理用具,规范操作行为等,并对实施“1+3”管理模式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1+3”管理模式后,儿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实施“1+3”管理模式有助于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整改并优化流程,降低儿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

    作者:马小花;谢开屏;梁盼;石萍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15例甲状腺癌病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的护理

    [目的]总结甲状腺癌病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的护理。[方法]对15例甲状腺癌病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给予积极治疗、护理。[结果]15例乳糜漏病人经非手术治疗均治愈,随访6个月均未复发,病人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甲状腺癌病人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乳糜漏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作者:朱晓霞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基于化疗的护理措施对白血病病人生存效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血病病人化疗的护理对其生存效应的影响,为白血病病人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接受化疗的96例白血病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化疗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各项分值、30问卷调查(QLQ C30)各功能分值和各症状分值。[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中分值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30问卷调查(QLQ C30)各项功能分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各症状分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基于化疗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白血病病人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加强术后化疗护理对提高病人生存效应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媛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护理隐性知识在年轻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隐性知识在年轻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岗前培训增设护理隐性知识相关课程;有效落实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组织各种活动,提供交流机会,促使护理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共享。[结果]年轻护士临床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综合考评、护理“三基”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令人满意;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在年轻护士临床带教中护理隐性知识教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重视护理隐性知识的开发、传播和共享对年轻护士的成长发展和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淑洁;王莉敏;马蕾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优质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病人便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病人便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老年心肌梗死病人按入院顺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在病人出院时进行便秘症状评价,在病人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出院时观察组便秘症状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老年心肌梗死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病人便秘症状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侯宜静;张雪枫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初诊肺癌化疗病人PICC置管期间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初诊肺癌化疗病人PICC置管期间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术的肺癌病人3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在PICC置管期间有无上肢DVT形成,分为对照组(353例)和血栓组(23例),对有可能导致两组病人形成不同病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把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初诊肺癌化疗病人PICC置管期间上肢DVT发生率为6.1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置管前 D 二聚体值是导致上肢DVT的风险因素。[结论]对初诊化疗的肺癌病人,腺癌、肺癌Ⅲ期和Ⅳ期、高 D 二聚体值是其发生上肢 DVT 的重要风险因素。

    作者:耿俊颖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电话随访对脑梗死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话随访对脑梗死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出院的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出院后5个工作日内对病人进行1次电话随访,观察组病人随访的时间为病人出院后的5个工作日内、1个月、3个月、6个月各1次,内容包括用药、饮食、康复锻炼、日常生活等,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病人的生活能力情况,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正确服药、合理饮食、积极康复锻炼、按时复诊、不适及时随诊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能有效提高脑梗死病人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病人生活能力的提高。

    作者:安玲;熊佳;陈秀珍;李淑玲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院外长期胰岛素泵治疗病人自我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对院外长期胰岛素泵治疗病人的自我管理现状、代谢指标及生存质量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规范化的管理对策。[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院外长期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病人进行基本资料收集、填写胰岛素泵日常护理知识量表、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并进行相关知识教育,次日采集空腹血标本。[结果]病人糖化血红蛋白为7.95%±2.2%,达标率仅为30.24%,病人胰岛素泵日常护理知识、操作、维护及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与国内常模比较,生理功能得分高于常模、治疗得分低于常模(P<0.05),生存质量总分、心理/精神和社会关系得分均高于常模,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长期胰岛素泵治疗病人未得到专业医护的培训指导,大部分病人未能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代谢指标控制不理想,未真正发挥胰岛素泵方便、安全降糖的优势,因此有必要加强院外长期胰岛素泵治疗病人的规范化管理,以保证院外胰岛素泵治疗者的血糖安全达标,减少负性事件发生,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及生存质量。

    作者:关守萍;杨晓飞;欧杨;苏恒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阶段式临床带教路径在急诊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阶段式临床带教路径在急诊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在急诊轮转的实习护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模式,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急诊轮转的实习护生为观察组,采用阶段式临床带教路径进行带教,对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师生教与学满意度调查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教师节优秀带教科室评比中2014年、2015年急诊均获得优秀带教科室。[结论]阶段式临床带教路径适合急诊的临床带教的特点,使实习护生在短的时间内循序渐进掌握急诊的专科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提升实习护生急诊临床带教的整体水平。

    作者:卢跃;李蕊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介绍一种便携式防针刺伤医用锐器盒

    目前临床上医用锐器收集盒的使用是防止和减少操作者锐器伤、防范医疗废物泄漏的有效措施,但安装不当、使用不便、携带不便或者需转移一定距离进行针头处理而至的环节增多,势必增大锐器伤引起职业暴露的风险[1]。本专利介绍了如何改进锐器收集容器,为防范针刺伤提供一款科学有效的容器。本专利产品“便携式防针刺伤医用锐器盒”,与目前使用的同类产品相比其结构简单、体积小(直径约12 cm)、临床上携带方便,使用方便,理论上会很好地控制锐器伤发生,从环节上做好职业防护,控制由于护理穿刺治疗操作中造成的职业暴露而致的医院感染。

    作者:曾白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引起哮喘的护理

    对12例胃食管反流引起哮喘症状病人进行护理,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24 h食管联合阻抗监测、心理干预以及呼吸道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术中正确配合以及术后体位指导、饮食指导、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以及药物应用是加强手术疗效的重要内容。

    作者:宋丽娜;季锋;吴刚;韩新巍 刊期: 2016年第32期

  •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前后员工对医院内部运营认可度分析

    [目的]了解改革前后医院员工对医院运营情况的认可度,更好完善医院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方法]分别于2013年、2014年抽取7家医院对共3854名员工就改革前后医院内部运营认可度进行调查,特别对B医院员工对内部运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改革前后医院员工对医院内部运营情况的认可度进行比较,2014年认可度整体高于2013年,改革后 B医院员工对医院内部运营认可度下降明显。[结论]医院员工对医院内部运营的认可情况直接关系员工工作积极性,医院内部运营、考核机制的完善对改革起推动作用,也可以成为医改成效评价的敏感指标。

    作者:孔雪英;王福根;周晓庆;杨香玉;张白香;曹丽 刊期: 2016年第32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