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梦亚
腹腔镜手术是一项全新的外科手术方式,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临床学科,开创了微创手术的新时代。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操作复杂,手术难度大,目前腹腔镜在肝门部胆管癌中通常被用来进行探查和肿瘤的分期,使用腹腔镜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1],目前报道较少。我院肝胆外科医生在积累多年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于2016年4月顺利完成1例完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张秋梅;梁思华;黄泽华;王洁贞;李小娟;郑晓霞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神经和行为发育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4例早产儿按照家长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干预,比较两组12个月时的体格发育、神经行为发育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12个月时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12个月时的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交行为等神经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12个月时的神经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够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减少神经后遗症的发生,改善患儿的预后。
作者:翁铭娜;刘柯伶 刊期: 2016年第32期
介绍了中风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包括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等社会因素及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等生物因素。介绍了中风后抑郁的中医护理,如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家庭和社会支持、中医护理技术,认为中医护理对中风后抑郁的早期预防、后期康复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安红丽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老年心肌梗死病人便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老年心肌梗死病人按入院顺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在病人出院时进行便秘症状评价,在病人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出院时观察组便秘症状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老年心肌梗死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有助于改善病人便秘症状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侯宜静;张雪枫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重症护理学培训,提高护生实习的效果。[方法]分别选取40名护生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不进行培训直接到ICU科室进行为期2个月的临床实践,观察组参加重症辅修班学习后再到 ICU 科室进行为期2个月的临床实践,对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护理培训班对提高护生急危重症护理相关知识、操作知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庞静;胡进晖;蔡益民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观察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行管状胃的胃肠营养支持及护理的效果。[方法]将85例食管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病人术后给予常规静脉置管术输注静脉营养液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腹部按摩加热刺激肠蠕动以及并发症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人的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病人行管状胃的胃肠营养支持及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丽华;李皓 刊期: 2016年第32期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CRRT)又称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是通过体外循环的方式,连续性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异常血浆成分以及蓄积在体内的药物或毒物,同时有效地维护“内环境平衡”,包括血流动力学、酸碱、电解质乃至代谢平衡、免疫功能、细胞功能,从而为后续的病因疗法创造条件,争取时间[1]。随着 CRRT 技术的日趋成熟, CRRT治疗临床应用范围远远超出肾脏替代治疗领域,已成为各种常见危重症病人救治的重要手段之一[2]。为确保 CRRT 能顺利、有效、安全实施,要求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CRRT的工作原理,细心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加强护理。我科2013年1月—2016年4月采用CRRT抢救57例危重症病人,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刘蓉;王健叶 刊期: 2016年第32期
心肺复苏质量是影响心搏骤停生存率的关键,除开始心肺复苏时间外,反映心肺复苏质量的指标还包括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按压位置、胸廓充分回弹、避免按压中断以及通气过度等,通过综合分析反映心肺复苏质量的指标参数,以期促进心肺复苏的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文文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前临床上医用锐器收集盒的使用是防止和减少操作者锐器伤、防范医疗废物泄漏的有效措施,但安装不当、使用不便、携带不便或者需转移一定距离进行针头处理而至的环节增多,势必增大锐器伤引起职业暴露的风险[1]。本专利介绍了如何改进锐器收集容器,为防范针刺伤提供一款科学有效的容器。本专利产品“便携式防针刺伤医用锐器盒”,与目前使用的同类产品相比其结构简单、体积小(直径约12 cm)、临床上携带方便,使用方便,理论上会很好地控制锐器伤发生,从环节上做好职业防护,控制由于护理穿刺治疗操作中造成的职业暴露而致的医院感染。
作者:曾白兰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护理隐性知识在年轻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岗前培训增设护理隐性知识相关课程;有效落实规范化培训和考核;组织各种活动,提供交流机会,促使护理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共享。[结果]年轻护士临床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综合考评、护理“三基”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令人满意;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在年轻护士临床带教中护理隐性知识教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重视护理隐性知识的开发、传播和共享对年轻护士的成长发展和医院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淑洁;王莉敏;马蕾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核心能力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120名护士应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184.96分±35.35分,均分为3.36分,处于高能力水平。伦理和法律实践得分高(3.52分±0.62分),评判性思维和科研得分低(3.17分±0.71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护士职称及养育孩子情况是影响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因素并与临床护士的核心能力呈正相关。[结论]管理者结合实际情况,在护士培训中应注重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对低职称及未婚未孕护士的培养,以提升护士的核心能力。
作者:李颖雅;江志潇;冯晓玲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心理暗示联合放松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病人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病人,按手术先后进行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暗示及放松疗法,术后第3天及术后6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病人的心理进行评价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病人的 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暗示联合放松疗法能够减轻乳腺癌术后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解丽娟;王蓓;王开慧;朱虹;杨雯 刊期: 2016年第32期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根治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术后2d~8d为常见,且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高于胸内吻合口瘘,国内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5%~11.6%[1]。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是1983年Estrera等[2]定义为颈部感染经颈深筋膜间隙下行引起的纵隔坏死性蜂窝织炎称为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其病死率高达40%~50%。面颈部感染沿颈深筋膜进入纵隔,重力、呼吸、胸腔负压等因素对其往下扩散均有促进作用,纵隔一旦感染,易引起心包积脓,大血管破裂,并可进入胸腔造成脓胸。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起病急,颈胸部肿胀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出现窒息,并且病人多有急性感染中毒症状等。该病发病罕见、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和病死率高,是胸外科急症之一。2015年3月我科收治1例食管癌手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并发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病人,诊断明确后急诊行颈部脓肿切开引流+纵隔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恢复较好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权丹丹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究自制胸部肿瘤放疗病人评估卡在胸部放疗心肌损伤检测中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将90例胸部肿瘤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和对照组各30例。A组病人接受前胸放疗,B病人接受前胸与后背放疗,对照组病人未接受放疗,根据我院自制的胸部肿瘤放疗病人评估卡检测临床参数分析接受放疗的病人心肌是否出现异常状况。[结果]A 组与 B组病人的磷酸激酶与磷酸激酶同工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组与B组病人的 E/A参数较对照组病人显著降低(P<0.05);B组病人放疗后左心室前壁、前间隔以及后壁的收缩期大应变率(SRS)与舒张早期大应变率(SRE)较 A 组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A 组病人放疗后左心室前壁、前间隔的SRS、SRE较对照组病人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检测自制的胸部肿瘤放疗病人评估卡指标,能够评价胸部放疗病人心脏的损伤,可指导临床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柳丽娜;孙丽;胡雪芝;李利霞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初诊肺癌化疗病人PICC置管期间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行PICC置管术的肺癌病人3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在PICC置管期间有无上肢DVT形成,分为对照组(353例)和血栓组(23例),对有可能导致两组病人形成不同病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把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初诊肺癌化疗病人PICC置管期间上肢DVT发生率为6.1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置管前 D 二聚体值是导致上肢DVT的风险因素。[结论]对初诊化疗的肺癌病人,腺癌、肺癌Ⅲ期和Ⅳ期、高 D 二聚体值是其发生上肢 DVT 的重要风险因素。
作者:耿俊颖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实施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影响和应用价值。[方法]对22名供应室护理人员开展专业技能与知识培训,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于职业防护知识行为变化情况。[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在生物损伤、物理损伤、化学损伤和心理损伤方面的知晓率均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行为均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通过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有助于提升职业防护意识和能力,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损伤。
作者:叶娟;余红梅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探讨亲情延续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4例胃癌化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亲情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胃癌生活质量量表(QOL C 30)对两组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 HAMA、HAMD评分分别为11.57分±2.65分、10.24分±2.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疲乏、恶心呕吐、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情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胃癌化疗病人负性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袁梦亚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留置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是一种常见的体静脉连接异常,是常见的先天性静脉畸形。永存左上腔静脉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为0.3%~0.5%,在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人群中的发生率为4%[2]。单纯者血流动力学无异常,这部分病人表现为无症状,因而在 PICC 置管过程中影响操作者对置管后导管末端正常位置的判断。我院2016年5月置管时出现1例PICC导管经左上腔静脉入冠状静脉窦,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红;黄芬;梅赣红;范彬 刊期: 2016年第32期
为满足市场对口腔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口腔护理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构建跨专业复合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护理岗位认知、岗位能力养成、岗位能力实践分阶段培养的教学策略,创新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兼具护理和口腔专业技能的复合型护理人才。
作者:周玉琴;高金利 刊期: 2016年第32期
[目的]对危重病人动脉血采集的位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易于病人接受且便于临床操作的佳位置。[方法]结合文献及临床实际操作,选择4个部位进行研究分析,对符合入选条件的400例病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4组,比较各组的成功穿刺率、操作耗时、疼痛分值及血肿发生率,比较哪种位置更适合进行动脉采血。[结果]足背动脉的成功穿刺率明显低于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操作耗时方面股动脉明显长于桡动脉、肱动脉;疼痛方面桡动脉高于肱动脉;血肿发生率方面桡动脉高于肱动脉。[结论]对危重病人,动脉血采集时尽可能地从肱动脉进行采集,可提高病人的接受度,也能减少有创操作带来的副反应。
作者:周灿;陈孝萍;王红萍 刊期: 2016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