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病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赵艳丽

关键词:前列腺癌, 高龄, 并发症,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病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经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对9例高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发生并发症病人制定完善的围术期护理流程、措施,给予预见性护理,加强术后病情监测和并发症护理。[结果]9例病人手术顺利,无中途转开放手术。[结论]预见性及个体化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护理措施。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器械准备缺陷率的效果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器械准备缺陷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活动小组,确立降低手术器械准备缺陷率为本次活动主题,按照品管活动步骤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和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手术器械准备的缺陷率由7.59%降低为2.2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和综合能力,降低了手术器械准备缺陷率。

    作者:付秀荣;张彩虹;李娟文;张利;薛谦;赵晓东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基于多维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家庭氧疗护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基于多维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家庭氧疗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1例 COPD家庭氧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病人采用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氧疗执行、相关知识知晓、氧疗操作技能掌握、病人缺氧症状改善、急性加重再住院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氧疗执行依从性高,疾病与氧疗相关知识的掌握多,病人缺氧症状改善明显,急性加重再住院人次明显减少,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的护理模式是 COPD家庭氧疗病人较为理想的护理模式,该模式有利于COPD病人缺氧症状的缓解,减少急性加重再住院次数,延缓疾病进展。

    作者:邹淑珍;刘静;钟碧橙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53例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总结53例骨盆肿瘤病人接受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治疗及护理要点。[方法]对53例人工半骨盆假体置换术后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术后有15例切口愈合不良,8例深部感染,1例后尿道损伤,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及1例肺动脉栓塞,经有效治疗和护理,病人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术后重视切口护理、早期发现感染征象、及时处理尿道损伤及坐骨神经损伤、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是提高术后护理质量的重点。

    作者:蔡晓琳;张伟玲;黎小霞;陈肃霜;黄天雯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延伸护理在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肠造口病人自我护理中实施延伸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7例肠造口术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伸护理,观察病人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自我护理技能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在各时段的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护理中实施延伸护理,能有效提高病人的健康知识水平以及自我护理技能。

    作者:张轶莹;周艳;张琴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授权教育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授权教育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以授权理论指导的健康教育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与自我效能量表评价教育前后病人的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情况,并于4周后进行对比。[结果]与教育前相比,观察组病人的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得分升高,回避维度得分降低,自我效能得分提高(均P<0.05);教育后观察组病人的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的提高有明显效果。

    作者:练锦娉;郑珠妹;陈爱华;邓敬群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青少年学校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对青少年学校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开展内容与形式进行阐述,建议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合作,借助新颖信息传播手段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建立科学系统的青少年学校健康教育体系。

    作者:王晶晶;闫华真;马玲;周琳琳;秦颖;潘玲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微信视频情景案例在高职《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微信视频情景案例在高职护理专业《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级护理专科1班~4班160名学生设为观察组,将2014级护理专科5班、6班共92名学生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视频构建情景案例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基于文字构建情景案例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对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视频构建情景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进入真实的情景案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在沟通和合作能力的提高尤为明显。

    作者:丘桂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1例偏瘫合并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膝关节是风湿性关节炎易侵犯的部位,在发病2年内即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关节损伤,致残率达50%[1]。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比较理想的方法就是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2]。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一项新的矫形手术,是膝关节疾病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3],在减轻终末期关节疼痛、恢复或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其他手术难以替代的优点[46]。虽然膝关节置换术已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疾病终末治疗,但术后很容易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果偏瘫病人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行偏瘫肢体的对侧膝关节置换术,则进一步加大了其护理和康复难度。回顾我科1例左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左膝骨关节病伴脑出血致右肢体偏瘫的病人,对其实行左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病人在护士精心护理和康复指导下,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许莹莹;王莹;陈秀云;王懿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多学科参与皮肤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学科参与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病人皮肤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科室成立皮肤质量管理小组,调查科室皮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培训,制定科室皮肤管理规范,正确识别高危病人,连续动态进行皮肤评估,对高危病人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采用多学科参与皮肤管理模式,评价皮肤管理的效果,并将其与2013年皮肤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多学科参与皮肤管理模式后,病人皮肤问题发生率较前一年下降3.2%(P<0.05),其中压疮发生率下降0.6%,皮肤湿疹发生率下降1.2%;护士对皮肤护理相关知识掌握达标率由多学科参与皮肤管理模式实施前30.8%提高到实施后75.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参与皮肤管理模式能够提高 ICU病人皮肤管理效果,提高 ICU护理质量。

    作者:李冬英;李欣;高丹;方岚;魏际穷;杨金花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高龄病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经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病人生活质量。[方法]对9例高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发生并发症病人制定完善的围术期护理流程、措施,给予预见性护理,加强术后病情监测和并发症护理。[结果]9例病人手术顺利,无中途转开放手术。[结论]预见性及个体化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赵艳丽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基于一对一访谈模式的治疗性沟通在老年脑卒中病人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基于一对一访谈模式的治疗性沟通在老年脑卒中病人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老年脑卒中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一对一访谈模式的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采用希望水平量表(HHI)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心理评估,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对现实和未来的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的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积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一对一访谈模式的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脑卒中病人希望水平,优化应对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菁菁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研究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专家对专科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课程设置的评价。[方法]通过个别访谈法对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访谈。[结果]护理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意见协调程度好,专家注重对护士的核心能力、实践性、人文素养及中医护理特色的培养。[结论]形成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方向人才的培养。

    作者:单玉香;唐凤平;刘佳;袁锦波;赵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1例多发性硬化伴惊厥持续状态患儿的护理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缓解为特征,表现多种多样,好发于青壮年,儿童少见。小儿多发性硬化是神经系统的高致残疾病,部分患儿可遗留运动或智力障碍。由于多发性硬化在时间、空间上的复发与进展,其躯体损害及心理变化可严重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存质量[1],给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社会功能带来极大的影响。我科2016年3月2日收治1例多发性硬化伴惊厥持续状态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疾病好转,于2016年3月13日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潘星南;唐小红;周肖艳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应用品管圈降低人工气道病人气囊压力监测错误率的实践

    [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降低人工气道病人气囊压力监测错误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主题,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应用PDCA原则实施各项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人工气道病人气囊压力监测错误率由改善前的81.73%降到了19.85%,效果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人工气道病人气囊压力监测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可有效降低人工气道病人气囊压力监测错误率,同时改善工作流程,提高气道管理质量。

    作者:袁丽荣;李淑花;王晓丽;赵瑞娜;郝芯郦;王学良;王莉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紫杉醇化疗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紫杉醇化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妇科恶性肿瘤行紫杉醇化疗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化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即根据化疗方案建立风险管理流程,并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及预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化疗知识知晓率、化疗依从率、化疗总有效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血流感染率、皮肤局部坏死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血小板减少毒副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化疗依从性及化疗知识知晓率,降低病人化疗风险事件及化疗毒副反应,有利于提高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紫杉醇化疗的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刘荣华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1例置入尾端倒椎形PICC病人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原因分析

    随着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伴随而来的并发症一直困扰着临床广大护理同仁,其中以导管相关性血栓(CRT)严重[12]。CRT是指发生在置管侧肢体及其相关静脉的血栓[3],一旦发生处理起来需要多学科的介入,在急性期未能及时诊断及处理,可能会因来源于上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而导致肺栓塞甚至肺梗死的发生[4],因此如何预防CRT发生是值得临床研究的问题。对我院2016年6月发生的1例CRT病人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华萍;杨利霞;洪金花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全科护理》稿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脑卒中病人居家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对脑卒中病人居家康复护理模式内涵及效果进行阐述,了解脑卒中居家康复护理现状,介绍脑卒中病人居家护理内容、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系统,为今后研究脑卒中居家康复护理提出建议。

    作者:谢莹;王晶晶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老年人养老意愿研究进展

    介绍了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及社区养老的意愿研究现状,结合老年人群的养老需求分析并提出了3种养老方式的改善建议。3种养老方式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均应有更高要求。认为居家养老服务应重视生活护理的多样性,大力推动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加强养老机构医疗设备补充与建设,培养适应医养结合模式推进的专业养老护理员,增加精神文化活动。

    作者:隋雨芳;王晶晶 刊期: 2016年第35期

  • 口腔病区危急重症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对口腔颌面外科病区出现突发危急重症病人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抢救护理,探讨提高口腔专科医院病区应对突发危急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管理水平。[方法]统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9年—2014年共8921例住院病人中出现危急重症情况抢救者17例,发生率约为0.019%,其中颌面颈部大出血9例,术后窒息3例,间隙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3例,严重肺部感染2例,除2例原发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病人以外,其余15例均为术后病人,对其进行积极护理。[结果]16例在院抢救成功,1例转院后继续救治。[结论]对口腔颌面外科病区应重视危急重症病人,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加强医护人员急救实践技能训练和考核,总结处理经验和制订应急流程,和国内同行进行探讨及相互借鉴,提高口腔病区医护人员面对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能力。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16年第35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