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艳
[目的]分析 Autar 量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 Autar 量表对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218例病人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将病人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并统计分析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 Autar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218例中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术后低危组171例均未发生 DVT,中危组31例中1例发生 DVT,高危组16例中2例出现 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P <0.01)。同时术后 Autar量表的风险评分结果与手术后 DVT 发生率呈正相关(R 2=0.9357,P <0.05)。[结论]Autar 量表能有效地预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 发生的风险,有助于针对性的对中高危组病人采取预见性的措施,不仅避免了护理干预的盲目性,还有利于病人的预后。
作者:辛丽;甘秀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2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常见、多发慢性终身代谢性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异常代谢综合征。2007年—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调研结果表示,我国可能已成为 T2DM患病人数多的国家[1]。T2DM 一经确诊,便需终身进行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健康指导,会引起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和损害,成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DM 健康教育被定义为一种 DM 自我管理教育,它向人们提供所需的知识及其各种疾病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DM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投入少、收效大的特点。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仍然没有形成针对 T2DM 病人的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工作,但是许多医院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本文将就国内外 T2DM 病人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及健康教育模式、相关理论依据进行综述。
作者:隋伟玉;魏丽丽;闫甜甜;周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妇科化疗病人的应付模式、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CSQ)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70例妇科化疗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调查工具包括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 36)、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应付方式量表(CSQ)。[结果]妇科化疗病人的 SF 36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 <0.05);CSQ 幻想、退缩和自责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在寻求帮助、理性化思维和解决问题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常模(P <0.05),GSES 评分上明显低于常模(P <0.05);躯体相关生活质量与寻求帮助、理性化思维、解决问题和 GESE 得分呈正相关(P <0.05);心理相关生活质量与幻想、退缩和自责呈负相关(P <0.05),与理性化思维、解决问题和 GESE 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妇科化疗病人生存质量明显降低,自我效能、应对模式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临床中应协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应对模式,提升自我效能,将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海平;武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肠造口脱垂主要是肠管固定于腹壁不牢、腹壁肌层开口过大,肠管由造口内向外翻出来,可由数厘米至20 cm。多发生在术后2个月~7个月,常见于游离性较大的结肠部位,以横结肠造口的发生率高,均系袢式造口术。表现为轻者黏膜水肿、呈环形脱出,重者表现为外突性肠套叠引起水肿、出血、溃疡等。轻者指导造口者平躺放松,医护人员戴上手套,用生理盐水纱布敷盖,缓慢地将肠造口推回腹腔内,用弹性绷带对肠造口稍加压,防止脱垂。严重者要切除脱垂的肠段,重新做肠造口[1,2]。本例病人肠造口术后3年,病人从不让他人参与造口护理,直到生命垂危,不能如厕,此时病人肠造口脱垂,让医护人员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利萍;李乐;王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出血病人中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本院确诊为脑出血病人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病人并发症(口腔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49例病人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42.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38.91 d±6.42 d,观察组住院时间20.56 d±5.87 d,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出血并发症对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有较大影响,采用预见性护理能降低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徐穗莲;涂景梅;江燕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总结躯干及肢体大血管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躯干及肢体大血管损伤病人的病历资料,总结分析其院前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2例病人因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病人因血栓行再次手术后康复,其他病人均经抢救护理、重建血管术后肢体存活,经6个月随访,存活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大血管损伤的判断、快速止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人病情以及心理护理是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也是病人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曾玉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孕妇这一特殊的群体,容易出现腰酸背痛、下肢水肿、不科学睡眠姿势、产后颈椎、腰椎疼痛等问题[1]。为了促进孕妇孕期的舒适、安全和健康以及缓解她们孕期的不适,市场上出现了 F 型孕妇抱枕。这种孕妇抱枕具有帮助孕妇保持科学的左侧睡姿、缓解下肢水肿、减少膨隆腹部不适的优点。但是,不足的是普通 F 型抱枕的连接带可伸展度有限、孕妇睡姿不能灵活调整、不能很好地缓解下肢水肿、使孕妇下肢压力太大。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更好地满足孕妇的需要,笔者通过多方面的资料和对调查结果的收集、统计与分析,针对有以上弊端的普通 F型抱枕做了进一步的改进,设计了一种多功能 F 型孕妇抱枕。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春燕;陈欣怡;陈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介绍超大面积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和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超大面积游离胸脐皮瓣修复前臂和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病人37例,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给予显微外科的护理观察及心理指导,实施住院全程健康指导。[结果]术后除1例超“长”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余36例顺行及逆行供血皮瓣成活良好。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外观好。[结论]超大面积胸脐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后,全身情况和局部观察同样重要,综合护理干预很重要,术后的病房环境、心理指导、疼痛护理、皮瓣血运的观察及血管危象的及时处理是皮瓣成活的关键。
作者:王明明;刘光军;墨天燕;王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中医临床护理对于支气管哮喘病人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临床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78%,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4.44%,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费用少,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SGR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SGRQ 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可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率,使病人感到更舒适,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减少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病人预后良好。
作者:梁敏仪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持针柄法在静脉穿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抽取12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 组、B组、C 组、D 组各30人,A 组采取上下面与前后缘持针法结合法,B 组采取前后缘持针法,C 组采取上下面持针法,D 组采取三指持针法。[结果]三指持针法的成功率高于上下面与前后缘持针结合法及前后缘持针法;三指持针法的疼痛得分低于上下面与前后缘持针结合法及前后缘持针法。[结论]三指持针法在静脉穿刺教学中应用可以提高护生的穿刺成功率,降低被试对象的疼痛。
作者:单玉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牙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牙髓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时的焦虑程度、配合度、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前2 min、治疗中的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评分、心率低于对照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牙髓炎病人的配合度,降低牙科焦虑,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蒋园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卒中病房实施康复团队模式早期康复干预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在我院卒中病房实施康复团队模式,即将医护治组合成团队工作小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实施早期康复干预。统计对比2012年、2013年各70例病人康复干预1个月后 ADL 改善情况、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及2年内护士专业能力测试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实施康复团队模式早期康复干预后病人 ADL 能力显著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专业水平能力提升。[结论]实施康复团队模式能极大程度地保证病人获得较高的治疗护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许义芳;方红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举办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巩固护理教学成果,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激励机制,即有助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应变能力,促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推动、评价、创新并完善操作技能大赛。
作者:史小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0例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给予护理干预,应用 Morisky 用药依从性问卷判定病人依从性,分别于干预3个月及9个月后评价,干预前后结果比较采用 t 检验,判断两组病人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治疗后3个月和9个月后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干预护理3个月、9个月后,观察组的血糖由(11.82 mmol/L±4.64 mmol/L)下降至(6.08 mmol/L±2.39 mmol/L)、(5.04 mmol/L±2.49 mmol /L),HbA1 c由(7.55±2.01%)下降至(6.01%±1.34%)、(5.46%±1.64%),干预6个月后两组之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或 P <0.01)。[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对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李金梅;祁贯成;张海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面部痤疮病人运用强脉冲光结合激光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6例面部痤疮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瘢痕恢复情况及恢复时间和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较对照组81.81%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恢复时间为7.82 d±2.63 d,对照组的恢复时间为10.67 d±3.81 d,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93.94%,对照组为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术后面部痤疮瘢痕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静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影响牙科小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及相关控制措施,从而提高牙科小器械清洗质量。[方法]针对100件受到污染的牙科小器械采用手工刷洗配合超声波酶洗液机械清洗,通过目测法、镜检法及 ATP 生物荧光法进行清洗质量检测。[结果]目测法合格率100%,镜检法合格率96%,ATP 生物荧光法合格率93%。[结论]做好清洗质量的检测,去除影响因素,促进牙科小器械清洗质量的提高,确保牙科小器械安全有效使用。
作者:胡薇;刘宗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前端侧孔在预防胃管堵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手术后留置胃管的病人随机分成改良组和传统组各20例,传统组病人的胃管不进行修剪,改良组病人的胃管在插管前先用无菌小剪进行修剪,比较两组病人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堵管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留置胃管期间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 <0.05)。[结论]改良胃管前端侧孔出口可有效预防堵管的发生,减轻再次插管对病人的影响。
作者:陈紫红;杨薇;黄丽静;邓燕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1月—2014年7月我院2142例 PICC 置管病人 CRBSI 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2142例病人中确诊CRBSI 24例,发生率为1.12%,其中操作中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针尖未拔出,在皮下探索式穿刺≥3次)5例,留置时间大于30 d 17例,经肘关节下静脉留置22例,病人带管出院(可能与病人依从性差、当地维护不规范等有关)23例。[结论]熟练的置管技术、满足治疗情况下较短的留置时间、经上臂置管、完整的宣教内容、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及规范的维护都是降低 CRBSI 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万里;贺连香;李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总结 CT 引导下原发性肝癌微波消融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对9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行 CT 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并做好术中配合、术后观察等工作。[结果]90例行 CT 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术中出现血压升高6例,心律减慢7例,术后并发症6例。[结论]CT 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充分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与观察,术后对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从而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王颖;张春淼;王璇;张艳霞;何晶;邢秀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应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其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谷利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