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子
[目的]探讨不同持针柄法在静脉穿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抽取12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 组、B组、C 组、D 组各30人,A 组采取上下面与前后缘持针法结合法,B 组采取前后缘持针法,C 组采取上下面持针法,D 组采取三指持针法。[结果]三指持针法的成功率高于上下面与前后缘持针结合法及前后缘持针法;三指持针法的疼痛得分低于上下面与前后缘持针结合法及前后缘持针法。[结论]三指持针法在静脉穿刺教学中应用可以提高护生的穿刺成功率,降低被试对象的疼痛。
作者:单玉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处于日趋上升的状态,其治疗也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目前,化疗依然是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是低特异性的药物,几乎每种化疗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其中,致吐作用严重的化疗药物首推顺铂(DDP)。顺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适应证广、疗效好、价格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化疗,但其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80%~90%[1],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化疗依从性。针对顺铂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国内外报道有多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药物主要包括5 HT3受体拮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NK1受体拮抗剂及镇静药物等,预防或控制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有效率在50%~70%,但由于有胃肠蠕动减慢、腹胀、便秘、头痛、乏力等副反应[2],且治疗费用昂贵,影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非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在改善顺铂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综合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顺铂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非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凡国华;章金晶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完全管理模式,即在住院及出院后门诊治疗期间病人的治疗及护理由定点医院住院期间的责任医生及护士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全程的、个性化的治疗及护理,直至完成全部疗程;对照组住院期间的治疗由定点医院的责任医生负责完成,责任护士按常规进行护理,出院后病人的护理管理由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完成。[结果]观察组痰细菌学阴转率、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实施完全管理模式,规范了病人出院后门诊治疗的管理,病人服药依从性及其疾病的治愈率显著提高,降低了耐药结核菌的传播。
作者:张华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卒中病房实施康复团队模式早期康复干预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在我院卒中病房实施康复团队模式,即将医护治组合成团队工作小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实施早期康复干预。统计对比2012年、2013年各70例病人康复干预1个月后 ADL 改善情况、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及2年内护士专业能力测试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实施康复团队模式早期康复干预后病人 ADL 能力显著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专业水平能力提升。[结论]实施康复团队模式能极大程度地保证病人获得较高的治疗护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许义芳;方红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1月—2014年7月我院2142例 PICC 置管病人 CRBSI 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2142例病人中确诊CRBSI 24例,发生率为1.12%,其中操作中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针尖未拔出,在皮下探索式穿刺≥3次)5例,留置时间大于30 d 17例,经肘关节下静脉留置22例,病人带管出院(可能与病人依从性差、当地维护不规范等有关)23例。[结论]熟练的置管技术、满足治疗情况下较短的留置时间、经上臂置管、完整的宣教内容、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及规范的维护都是降低 CRBSI 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万里;贺连香;李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中责任组长在护理绩效考核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医院对责任组长的要求选拔护理责任组长,让责任组长对本组护士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结果]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静脉输注、基础护理等各项护理质量均提高,护士专科理论成绩、护士绩效成绩也有明显提高。[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责任组长对本组护士进行绩效考核,能够激发护士潜力,责任组长的实行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起到帮带作用,也促使责任组长要不断进行新业务的学习,有利于科室护理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护士长的管理。
作者:徐春美;张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牙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牙髓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时的焦虑程度、配合度、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前2 min、治疗中的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评分、心率低于对照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方面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牙髓炎病人的配合度,降低牙科焦虑,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蒋园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留置胃管术是建立肠内营养或者胃肠减压的一种途径,术后胃管护理的关键是必须保证胃管的通畅,防止胃管脱出。留置胃管术后的病人常规使用细条塑料带固定,因长度有限又比较滑导致不容易打结固定,胃管容易滑脱甚至脱管,巡视病房发现滑脱现象时,都要及时调整胃管长度,这样反复不但增加病人痛苦,而且容易导致鼻黏膜的损伤。如何固定好胃管固定带?经反复实践,发现利用一次性头皮针乳头可起到固定的良好效果,现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脑出血病人中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本院确诊为脑出血病人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病人并发症(口腔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的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49例病人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42.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住院时间为38.91 d±6.42 d,观察组住院时间20.56 d±5.87 d,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脑出血并发症对脑出血的护理效果有较大影响,采用预见性护理能降低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徐穗莲;涂景梅;江燕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举办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巩固护理教学成果,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激励机制,即有助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应变能力,促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推动、评价、创新并完善操作技能大赛。
作者:史小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孕妇这一特殊的群体,容易出现腰酸背痛、下肢水肿、不科学睡眠姿势、产后颈椎、腰椎疼痛等问题[1]。为了促进孕妇孕期的舒适、安全和健康以及缓解她们孕期的不适,市场上出现了 F 型孕妇抱枕。这种孕妇抱枕具有帮助孕妇保持科学的左侧睡姿、缓解下肢水肿、减少膨隆腹部不适的优点。但是,不足的是普通 F 型抱枕的连接带可伸展度有限、孕妇睡姿不能灵活调整、不能很好地缓解下肢水肿、使孕妇下肢压力太大。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更好地满足孕妇的需要,笔者通过多方面的资料和对调查结果的收集、统计与分析,针对有以上弊端的普通 F型抱枕做了进一步的改进,设计了一种多功能 F 型孕妇抱枕。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春燕;陈欣怡;陈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血液肿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血液肿瘤病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2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集束化干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留置导管时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在拔除管道时取导管末端进行细菌培养,了解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BSI)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病人的 CEBSI 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4%、6.3%,20.3%、4.7%,两组的满意率分别为82.9%、9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血液肿瘤病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采用集束化干预后,减少了病人感染的几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控制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使病人能安全留置管道。
作者:刘吉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2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常见、多发慢性终身代谢性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异常代谢综合征。2007年—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调研结果表示,我国可能已成为 T2DM患病人数多的国家[1]。T2DM 一经确诊,便需终身进行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健康指导,会引起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和损害,成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DM 健康教育被定义为一种 DM 自我管理教育,它向人们提供所需的知识及其各种疾病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DM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投入少、收效大的特点。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仍然没有形成针对 T2DM 病人的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工作,但是许多医院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本文将就国内外 T2DM 病人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及健康教育模式、相关理论依据进行综述。
作者:隋伟玉;魏丽丽;闫甜甜;周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对妇科化疗病人的应付模式、自我效能和生存质量(CSQ)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对我院170例妇科化疗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调查工具包括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 36)、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应付方式量表(CSQ)。[结果]妇科化疗病人的 SF 36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P <0.05);CSQ 幻想、退缩和自责维度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模,在寻求帮助、理性化思维和解决问题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常模(P <0.05),GSES 评分上明显低于常模(P <0.05);躯体相关生活质量与寻求帮助、理性化思维、解决问题和 GESE 得分呈正相关(P <0.05);心理相关生活质量与幻想、退缩和自责呈负相关(P <0.05),与理性化思维、解决问题和 GESE 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妇科化疗病人生存质量明显降低,自我效能、应对模式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在临床中应协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应对模式,提升自我效能,将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海平;武彦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简化 OSCE 模式在护生基础护理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级156名本科护生作为实验组,采用简化 OSCE 模式;选择2010级152名本科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考核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基础护理技能的考核成绩,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实验组护生对 OSCE 模式的评价。[结果]对照组护生的考核总成绩为80.92分±4.02分,实验组护生的考核总成绩为85.62分±3.2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评估病人、沟通与人文关怀、健康教育和护理操作流程方面,实验组学生的成绩也高于对照组学生(P <0.05)。实验组大部分护生对简化 OSCE 模式持赞同态度。[结论]简化 OSCE 模式能比较全面、客观、公平地评价护生基础护理技能和综合能力。
作者:赵丽红;廖璟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肠造口脱垂主要是肠管固定于腹壁不牢、腹壁肌层开口过大,肠管由造口内向外翻出来,可由数厘米至20 cm。多发生在术后2个月~7个月,常见于游离性较大的结肠部位,以横结肠造口的发生率高,均系袢式造口术。表现为轻者黏膜水肿、呈环形脱出,重者表现为外突性肠套叠引起水肿、出血、溃疡等。轻者指导造口者平躺放松,医护人员戴上手套,用生理盐水纱布敷盖,缓慢地将肠造口推回腹腔内,用弹性绷带对肠造口稍加压,防止脱垂。严重者要切除脱垂的肠段,重新做肠造口[1,2]。本例病人肠造口术后3年,病人从不让他人参与造口护理,直到生命垂危,不能如厕,此时病人肠造口脱垂,让医护人员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利萍;李乐;王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0例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给予护理干预,应用 Morisky 用药依从性问卷判定病人依从性,分别于干预3个月及9个月后评价,干预前后结果比较采用 t 检验,判断两组病人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治疗后3个月和9个月后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 P <0.01),干预护理3个月、9个月后,观察组的血糖由(11.82 mmol/L±4.64 mmol/L)下降至(6.08 mmol/L±2.39 mmol/L)、(5.04 mmol/L±2.49 mmol /L),HbA1 c由(7.55±2.01%)下降至(6.01%±1.34%)、(5.46%±1.64%),干预6个月后两组之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或 P <0.01)。[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在职2型糖尿病病人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对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李金梅;祁贯成;张海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年轻宫颈癌病人围术期强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118例年轻宫颈癌病人展开研究,将其按照围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行强化心理护理,通过对病人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 SAS 评分、SDS 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生活质量良好率及性生活正常率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病人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促进手术的进行和术后病人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雪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对妇科肿瘤病人术后镇痛泵的应用,提高病人对镇痛泵的知识掌握率,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本科室220例妇科肿瘤术后使用电子镇痛泵镇痛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 PCA 泵的管理,结合 PDCA 循环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的电子镇痛泵知识掌握率、疼痛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对电子镇痛泵相关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科肿瘤病人术后使用电子镇痛泵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提高病人对电子镇痛泵相关知识掌握率,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叶沙;李九红;谌永毅;袁玉莲;曾红娟;张克强;肖凌志;林鲜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持续质量改进(CQI)对减少重症监护室(ICU)失禁相关性皮炎(IAD)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3年12月 IAD 病例进行分析,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运用 CQI 程序进行质量改进,包括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发生原因、建立预期目标、开展循证培训,制订预防方案,改善护理流程等,评价 CQI 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 CQI 后,IAD 的总发生率从41.41%降至2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重度 IAD 的发生率从8.59%降至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 CQI 减少了 IAD 在 ICU 的发生、发展。
作者:黄晓玲;徐建宁;江月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