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铂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非药物治疗及护理的研究现状

凡国华;章金晶

关键词:顺铂, 化疗, 胃肠道反应, 非药物治疗
摘要: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处于日趋上升的状态,其治疗也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目前,化疗依然是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是低特异性的药物,几乎每种化疗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其中,致吐作用严重的化疗药物首推顺铂(DDP)。顺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适应证广、疗效好、价格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化疗,但其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80%~90%[1],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化疗依从性。针对顺铂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国内外报道有多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药物主要包括5 HT3受体拮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NK1受体拮抗剂及镇静药物等,预防或控制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有效率在50%~70%,但由于有胃肠蠕动减慢、腹胀、便秘、头痛、乏力等副反应[2],且治疗费用昂贵,影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非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在改善顺铂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综合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顺铂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非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严正声明

    作者:《全科护理》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医临床护理对于支气管哮喘病人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中医临床护理对于支气管哮喘病人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临床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78%,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为84.44%,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费用少,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SGR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SGRQ 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临床护理可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率,使病人感到更舒适,同时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减少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病人预后良好。

    作者:梁敏仪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血液肿瘤科病人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血液肿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血液肿瘤病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2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集束化干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留置导管时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在拔除管道时取导管末端进行细菌培养,了解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BSI)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病人的 CEBSI 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4%、6.3%,20.3%、4.7%,两组的满意率分别为82.9%、9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结论]血液肿瘤病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采用集束化干预后,减少了病人感染的几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控制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使病人能安全留置管道。

    作者:刘吉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病人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8例,两组均给予关节镜手术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89.7%,对照组为75.8%,两组比较χ2=4.46,P <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3.26分±9.9分,对照组为79.45分±8.8分,两组比较 t=-2.3,P <0.05;观察组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97.1%,对照组为87%,两组比较χ2=4.75,P <0.05。[结论]通过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和定期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人的康复效果和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晓君;司联晶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强脉冲光结合激光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面部痤疮病人运用强脉冲光结合激光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66例面部痤疮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瘢痕恢复情况及恢复时间和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较对照组81.81%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恢复时间为7.82 d±2.63 d,对照组的恢复时间为10.67 d±3.81 d,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93.94%,对照组为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术后面部痤疮瘢痕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静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在优化护理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举办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巩固护理教学成果,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激励机制,即有助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应变能力,促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推动、评价、创新并完善操作技能大赛。

    作者:史小慧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118例年轻宫颈癌病人围术期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年轻宫颈癌病人围术期强化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118例年轻宫颈癌病人展开研究,将其按照围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行强化心理护理,通过对病人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 SAS 评分、SDS 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生活质量良好率及性生活正常率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病人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促进手术的进行和术后病人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雪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一次性头皮针乳头在调节胃管固定带中的妙用

    留置胃管术是建立肠内营养或者胃肠减压的一种途径,术后胃管护理的关键是必须保证胃管的通畅,防止胃管脱出。留置胃管术后的病人常规使用细条塑料带固定,因长度有限又比较滑导致不容易打结固定,胃管容易滑脱甚至脱管,巡视病房发现滑脱现象时,都要及时调整胃管长度,这样反复不但增加病人痛苦,而且容易导致鼻黏膜的损伤。如何固定好胃管固定带?经反复实践,发现利用一次性头皮针乳头可起到固定的良好效果,现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秀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康复团队模式早期康复干预在卒中病房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在卒中病房实施康复团队模式早期康复干预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在我院卒中病房实施康复团队模式,即将医护治组合成团队工作小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实施早期康复干预。统计对比2012年、2013年各70例病人康复干预1个月后 ADL 改善情况、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及2年内护士专业能力测试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实施康复团队模式早期康复干预后病人 ADL 能力显著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士专业水平能力提升。[结论]实施康复团队模式能极大程度地保证病人获得较高的治疗护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作者:许义芳;方红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完全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完全管理模式,即在住院及出院后门诊治疗期间病人的治疗及护理由定点医院住院期间的责任医生及护士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全程的、个性化的治疗及护理,直至完成全部疗程;对照组住院期间的治疗由定点医院的责任医生负责完成,责任护士按常规进行护理,出院后病人的护理管理由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完成。[结果]观察组痰细菌学阴转率、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耐多药结核病人的实施完全管理模式,规范了病人出院后门诊治疗的管理,病人服药依从性及其疾病的治愈率显著提高,降低了耐药结核菌的传播。

    作者:张华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妇科肿瘤病人术后电子镇痛泵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对妇科肿瘤病人术后镇痛泵的应用,提高病人对镇痛泵的知识掌握率,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本科室220例妇科肿瘤术后使用电子镇痛泵镇痛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 PCA 泵的管理,结合 PDCA 循环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的电子镇痛泵知识掌握率、疼痛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对电子镇痛泵相关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科肿瘤病人术后使用电子镇痛泵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提高病人对电子镇痛泵相关知识掌握率,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叶沙;李九红;谌永毅;袁玉莲;曾红娟;张克强;肖凌志;林鲜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Autar 量表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 Autar 量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 Autar 量表对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218例病人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将病人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并统计分析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 Autar 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本组218例中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其中术后低危组171例均未发生 DVT,中危组31例中1例发生 DVT,高危组16例中2例出现 DV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P <0.01)。同时术后 Autar量表的风险评分结果与手术后 DVT 发生率呈正相关(R 2=0.9357,P <0.05)。[结论]Autar 量表能有效地预测妇科腹腔镜手术后DVT 发生的风险,有助于针对性的对中高危组病人采取预见性的措施,不仅避免了护理干预的盲目性,还有利于病人的预后。

    作者:辛丽;甘秀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顺铂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非药物治疗及护理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处于日趋上升的状态,其治疗也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目前,化疗依然是恶性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是低特异性的药物,几乎每种化疗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其中,致吐作用严重的化疗药物首推顺铂(DDP)。顺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适应证广、疗效好、价格低廉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化疗,但其引起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80%~90%[1],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化疗依从性。针对顺铂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国内外报道有多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药物主要包括5 HT3受体拮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NK1受体拮抗剂及镇静药物等,预防或控制化疗致胃肠道反应的有效率在50%~70%,但由于有胃肠蠕动减慢、腹胀、便秘、头痛、乏力等副反应[2],且治疗费用昂贵,影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非药物治疗和护理方法在改善顺铂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综合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顺铂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非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凡国华;章金晶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达标互动理论对提高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探讨达标互动理论对提高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达标互动理论干预,干预前后应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两组自我效能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治疗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疾病知识掌握率、出院时治愈率及病人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自护能力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 <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达标互动理论可提高初治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人自护能力,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病人满意率。

    作者:包燕萍;姚全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常见、多发慢性终身代谢性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异常代谢综合征。2007年—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调研结果表示,我国可能已成为 T2DM患病人数多的国家[1]。T2DM 一经确诊,便需终身进行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健康指导,会引起多系统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和损害,成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DM 健康教育被定义为一种 DM 自我管理教育,它向人们提供所需的知识及其各种疾病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DM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投入少、收效大的特点。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仍然没有形成针对 T2DM 病人的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工作,但是许多医院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本文将就国内外 T2DM 病人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及健康教育模式、相关理论依据进行综述。

    作者:隋伟玉;魏丽丽;闫甜甜;周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1例肠造口脱垂临终病人的护理

    肠造口脱垂主要是肠管固定于腹壁不牢、腹壁肌层开口过大,肠管由造口内向外翻出来,可由数厘米至20 cm。多发生在术后2个月~7个月,常见于游离性较大的结肠部位,以横结肠造口的发生率高,均系袢式造口术。表现为轻者黏膜水肿、呈环形脱出,重者表现为外突性肠套叠引起水肿、出血、溃疡等。轻者指导造口者平躺放松,医护人员戴上手套,用生理盐水纱布敷盖,缓慢地将肠造口推回腹腔内,用弹性绷带对肠造口稍加压,防止脱垂。严重者要切除脱垂的肠段,重新做肠造口[1,2]。本例病人肠造口术后3年,病人从不让他人参与造口护理,直到生命垂危,不能如厕,此时病人肠造口脱垂,让医护人员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利萍;李乐;王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 ICU失禁相关性皮炎管理中的实践

    [目的]探讨护理持续质量改进(CQI)对减少重症监护室(ICU)失禁相关性皮炎(IAD)发生率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3年12月 IAD 病例进行分析,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运用 CQI 程序进行质量改进,包括成立质量改进小组、分析发生原因、建立预期目标、开展循证培训,制订预防方案,改善护理流程等,评价 CQI 前后的效果。[结果]实施 CQI 后,IAD 的总发生率从41.41%降至2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重度 IAD 的发生率从8.59%降至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 CQI 减少了 IAD 在 ICU 的发生、发展。

    作者:黄晓玲;徐建宁;江月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综合护理在游离胸脐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超大面积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前臂和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超大面积游离胸脐皮瓣修复前臂和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病人37例,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给予显微外科的护理观察及心理指导,实施住院全程健康指导。[结果]术后除1例超“长”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余36例顺行及逆行供血皮瓣成活良好。皮瓣颜色正常,质地柔软,外观好。[结论]超大面积胸脐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后,全身情况和局部观察同样重要,综合护理干预很重要,术后的病房环境、心理指导、疼痛护理、皮瓣血运的观察及血管危象的及时处理是皮瓣成活的关键。

    作者:王明明;刘光军;墨天燕;王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口腔科小器械清洗质量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牙科小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及相关控制措施,从而提高牙科小器械清洗质量。[方法]针对100件受到污染的牙科小器械采用手工刷洗配合超声波酶洗液机械清洗,通过目测法、镜检法及 ATP 生物荧光法进行清洗质量检测。[结果]目测法合格率100%,镜检法合格率96%,ATP 生物荧光法合格率93%。[结论]做好清洗质量的检测,去除影响因素,促进牙科小器械清洗质量的提高,确保牙科小器械安全有效使用。

    作者:胡薇;刘宗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在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应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其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谷利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