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开美
[目的]探讨时间环节护理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进行高压氧治疗的病人2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抓好预约时、入舱时、升压初始阶段、吸氧初始阶段4个时间环节段护理.比较两组高压氧治疗时常见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舒适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高压氧治疗常见并发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病人的舒适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实施时间环节护理,能有效提高高压氧治疗的护理效果.
作者:钟运露;陆晓燕;刘玉云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对9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病人关节镜下实施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效果显著.认为对于关节镜下的手术,护士必须术前熟悉手术器械,术中要有娴熟的配合技巧,且要做好腔镜器械的维护.
作者:刘光娥;黄素琼;江进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早期治疗,预后较好.直肠癌术后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化疗方案,可减少术后复发,提高生存率.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可发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静脉炎、药物渗漏、骨髓抑制等,病人在化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生理、心理问题.对2007年-2009年在我科138例直肠癌术后化疗病人制订护理措施,减轻其心理负担,改善其不良情绪,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使病人坚持化疗全程,达到佳治疗效果.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香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对2009年健康体检中B超检出脂肪肝的226名教职工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有氧运动指导、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理念等,以防止脂肪肝的发展,使教职工早日康复.
作者:官永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护士缺乏、危重病人多、人际关系复杂、护士价值得不到体现、新知识及新技能的更新是外科临床护士主要的工作压力源,对此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护士的积极应对能力、指导护士释放压力,从而减轻工作压力.
作者:王洪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静脉镇痛泵在子宫动脉栓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镇痛,实验组在手术前采用静脉镇痛泵镇痛,比较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子宫动脉栓塞中采用静脉镇痛泵具有较好的术后止痛效果,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作者:孙莉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对56例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病人给予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亲情干预等,56例病人出院时显效30例,有效19例,稍有效6例,无效或恶化1例,住院期间所有病人均未发生自杀等恶性不良事件.认为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病人有其特有的临床特征,针对这些临床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作者:颜红英;陈丽玉;潘晓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危急值是指检验结果与正常值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表示危及生命的检验结果,表明患儿可能处于生命的边缘状态[1].儿科患儿不能很好地表达不适,有些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或治疗,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佳抢救时机.此时如果临床医生及时得到检验信息中一些重要的临床异常检验值,能对患儿的病情起到重要的提示作用,使患儿得到迅速、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为挽救患儿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我院于2008年3月实施检验危急值报告,总结2010年3月-2011年2月出现的45例患儿的危急值报告,患儿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或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王青;李群艳;王远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标识是指所有标识图案文字的总称.规范、醒目的标识能给人们警示信息,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为了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减少医疗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我科使用各种护理标识,有效避免了护理缺陷和事故的发生.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标识的设计和应用
作者:华银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对36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与相关护理措施,1例行次全子宫切除,其余全部治愈出院.认为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关键在于密切观察,针对产后出血原因及时处理,做好预防前置胎盘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体位及保暖,做好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等.
作者:黄秀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对46例烧伤暴露创面进行常规清创、外喷护创敷料及对症护理,结果46例病人暴露创面均按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认为护创敷料能够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顾霞云;唐文华;李莉;花芳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病人振动排痰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振动排痰法,对照组采用手工叩击排痰法,1周后比较两组病人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在R、SaO2、PaO2、PaCO2以及住ICU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排痰用于机械通气病人明显优于手工叩击排痰.
作者:张会礼;廖常菊;明淑兰;邹雪梅 刊期: 2011年第20期
选择鼻胃管不合适、置管深度不够、鼻胃管松脱或移位、体位不当、注食过程中操作不当等是鼻胃管注食引发误吸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
作者:霍建珊;何春梅;谢东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两种导尿方法对全身麻醉苏醒期男性手术病人躁动的影响.[方法]将全身麻醉后60例手术导尿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导尿管的前段(15 cm)涂抹盐酸利多卡因乳膏后进行导尿,对照组不涂任何止痛剂,直接在全身麻醉后导尿.[结果]实验组术后病人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利多卡因乳膏可有效控制因导尿刺激引起的麻醉苏醒期手术病人的躁动.
作者:高兴莲;赵晶;杨磊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对206例四肢术后病人使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患肢血氧饱和度,由此判断是否存在血液循环障碍,结果24例病人患肢血氧饱和度<95%,其中22例经对症护理后血液循环好转,1例血氧饱和度<78%,行切开减压术后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1例血氧饱和度<65%,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证实为血管吻合术后再栓塞.认为脉搏血氧饱和度能早期反映出肢体存在的血液循环障碍,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客观、连续性的优点.
作者:仝开美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术前对139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术后对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管理,做好相应的病情观察、营养指导及防护措施,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术中粒子植入成功率达100%,术中发生1例气胸,肺压缩体积在30%以内,术后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一种新的治疗肿瘤的方法,做好护理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率、改善预后.
作者:郭苏玲;邵双玲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治疗慢性变应性鼻炎与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104例变应性鼻炎及血管运动性鼻炎病人,行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并进行精心护理,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病人体征、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人术后鼻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双侧翼管-筛前神经丛集区射频热凝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与血管运动性鼻炎效果明显,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唐红剑;高艳荣;左冬至;耿宛平 刊期: 2011年第20期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在临床上是效果较好的一种碎石方法,集多种功能于一身,针对泌尿系碎石、泌尿系肿瘤息肉切除、泌尿系狭窄切开、前列腺切除的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1].我院自2009年开展了这项新技术,现将30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1 手术优点
作者:戴霞 刊期: 2011年第20期
对45例老年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其原因,给予积极防治及健康教育,结果43例穿刺成功,2例失败,1例因导管脱出拔管,静脉炎2例,导管堵塞2例,感染3例,皮肤过敏1例.认为PICC置管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等优点,只要严格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认真护理,同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
作者:刘倩 刊期: 2011年第20期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护理学基础>中的护理技能操作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是临床实施护理措施的根本和保证.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护理技能培训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集体备课对广大教师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以教研室为单位,在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共同讨论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式和方法等,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