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静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脑梗死(CI)急性期住院病人焦虑的影响.[方法]将60例CI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两组病人住院后1 d、7 d和14 d均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观察两组焦虑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入院1 d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和14 d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心理护理可减轻CI急性期住院病人的焦虑.
作者:肖文利;何谷芬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按照国家卫生部2009年5月下发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及分级护理要点,对分级护理病人的巡视做了详细的规定,可目前在医院病房执行的护理文书中对护士巡视病人未做明确的书写规范,而往往在医患纠纷中医方拿不出有力的巡视证据,使患方质疑护士是否按护理级别规定时间巡视病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院从2010年7月以来,使用自行设计的分级护理巡视卡应用于各住院病区,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敏萍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了解武汉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为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对武汉市1所三级甲等医院80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工作满意度总均分为3.44分±0.57分,人际关系维度评分高,为3.91分±0.62分,管理制度维度评分低,为3.27分±0.64分.不同年龄、工龄、职称、科室护士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整体工作满意度适中,建立完善的薪酬体系是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关键,护理管理者还要采取恰当措施提高高年资护士和儿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喻姣花;丛丽;刘义兰;周琼;邓先锋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CIP)和肌病(CIM)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肌病病人的一般资料、诱发因素,并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25%~85%危重病病人会出现新发生的由于神经肌肉原因导致的无力和麻痹,常见的是CIP,其主要诱因是呼吸系统感染.[结论]防治诱因可以减少CIP与CIM的发生,及时实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CIP与CIM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邓婉娣;宋秀婵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导航日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在急诊科进行毕业实习的护生153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7人,对照组7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导航日教学法.[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综合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大部分观察组护生对导航日教学效果评价较高.[结论]导航日教学法有利于护生尽快适应临床,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戴美芬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78例重症病人实施安全转运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重症病人在实施转运前进行全面评估,配备有经验的转运医护人员及转运抢救设备,转运途中保持与ICU同等水平的监测,确保病人转运安全.[结果]78例重症病人均得到安全转运,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加强护士急救技能和专业培训,严格遵守转运流程,可确保病人安全转运.
作者:张伟;王彩虹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沟通是架起人与人之间思想、态度、观念、情感、信息交流的桥梁.护患沟通是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护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护理程序的基础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对于儿科护士沟通对象是0岁~14岁的儿童,如何与他们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进行沟通,有着特殊之处,现介绍如下.
作者:侯网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从查房过程及对护理教学查房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护理教学查房方法.应针对查房的不同情境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可使教学查房突破雷同性而达到独特性,提高查房效果,进而提高护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作者:李爱丽;张洪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oma)是一种独立的细胞类型,其特征介于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之间,广泛存在于正常组织及炎症、损伤和修复组织中,但源于该细胞的肿瘤非常少见.目前其良恶性尚存争议,Schurch等认为发生于网膜、系膜、腹膜后肌纤维母细胞瘤并伴有炎症应视为恶性肿瘤.国内一般认为该肿瘤为良性,不会发生转移,但有局部复发可能.
作者:黎颖;许影婕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晚期肠癌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疾病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住院的155例晚期肠癌病人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并分析社会支持与其总体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晚期肠癌病人中,总体健康状况的得分为37.80分±19.88分,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晚期肠癌病人总体健康状况呈正相关(r=0.433,0.376,0.209,0.483,P<0.01).[结论]社会支持与晚期肠癌病人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中医务人员应鼓励癌症病人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中的每个因素,也提倡他人、家庭、社会给病人足够的社会支持,从而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尚卜风;郑连雪;王清馨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气肿性胆囊炎是一种急性胆囊炎的少见特殊类型,其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和胆囊腔内积聚气体,是急性胆囊炎高度毒性表现形式,占重症胆囊炎的1%,病死率为15%~25%[1].化疗是肺癌病人术后常见辅助治疗方法,然而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肿瘤病人于化疗后并发气肿性胆囊炎的病例未见报道.我科对1例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在其化疗后并发气肿性胆囊炎实施了成功的治疗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剑霞;何华英;凌慧芬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回顾分析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带状疱疹病人的临床资料,在心理、皮肤、疼痛、饮食、用药等方面给予护理,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5例病人均顺利康复.
作者:华春燕;滕淑萍;赖凤娟;刘贻好;李碧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病人术前肠道准备的方法和清肠效果.[方法]选择普外科行大肠癌手术的住院病人65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为全肠道灌洗法结合灌肠法进行肠道准备(简称复合灌洗法),对照组为单纯的全肠道灌洗法进行肠道准备(简称单纯灌洗法).[结果]术前对照组病人因排液时间长、排便次数多,导致肛门坠胀不适、饥饿感、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术中术者评价病人的肠道清洁程度,观察组肠道清洁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结论]大肠癌病人采用复合灌洗法进行肠道准备效果较好,合理良好的肠道准备对术后切口愈合有决定性的预防作用.
作者:金广群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时机.[方法]将144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实验组在发病7 d后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在发病7 d内给予针灸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随访,实验组出现2例面肌痉挛(2.7%),对照组10例面肌痉挛(14.1%),两组面肌痉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病7 d后给特发性面神经病人实施针灸治疗可降低面肌痉挛发生率.
作者:姚细蕊 刊期: 2011年第36期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深部真菌病中较常见的类型之一,可见于任何年龄,以30岁~60岁发病率高,表现以颅内高压为主,预后差、病死率高,未经特殊治疗者几乎全部死亡[1].我科于2010年9月收治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经早期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及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李文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通过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早期发现护理问题、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顺利完成血浆置换治疗.[方法]每次置换血浆量3 000 mL~3 500 mL,血流速度50 mL/min~100 mL/min,血浆置换速度15 mL/min~30 mL/min,每次治疗前按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肝素20 mg,治疗过程中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20 mL加生理盐水或50%葡萄糖稀释至60 mL,用微量注射泵以每小时20 mL~30 mL持续泵入,治疗后20%甘露醇125 mL快速静脉滴注,每例治疗1次~6次,隔2 d~6 d治疗1次,共51例次.[结果]51次治疗中共出现轻微的并发症22次,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皮疹11次、瘙痒5次、恶心3次、血压下降1次、胸闷1次、畏冷1次.[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有轻微的并发症发生,但即时的按医嘱给予处理均能缓解,治疗后总胆素下降115.9 μmol/L ~503 μmol/L,平均下降170 μmol/L.
作者:田建华;肖闽英;黄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岗前培训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过程,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能,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护生从学校进入医院,面临陌生的环境和角色的转变,操作技术不熟练,一时难以适应.为了使护生进入医院后能较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基础护理技能岗前培训,以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护生顺利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燕雪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为探讨分级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将护士按照一定条件分为五个等级,在排班上采用新老搭配,充分发挥了护理骨干的作用同时也弥补了新护士的不足,提高了护士及病人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
作者:郑丽霞;陈惠端;刘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了解护生对产科护理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探讨其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在我院实习150名护生进行产科护理安全知识调查.[结果]不同学历层次护生护理安全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护生法制教育,注重专科技能培训,提倡个体化带教,加强护生风险意识,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林惠端;许冰蕊 刊期: 2011年第36期
通过把山西省培训班培训的部分护理文书补充规定及我院的补充规定运用于临床护理文书书写中,探讨护理文书书写中补充规定的书写及管理.通过适时与护士长、科室质控员共同商榷,加大培训的力度,增加督导检查的次数,能使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迅速有效的解决,使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作者:弓俊梅;李学平 刊期: 201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