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广群
肌纤维母细胞(myofibroblastoma)是一种独立的细胞类型,其特征介于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之间,广泛存在于正常组织及炎症、损伤和修复组织中,但源于该细胞的肿瘤非常少见.目前其良恶性尚存争议,Schurch等认为发生于网膜、系膜、腹膜后肌纤维母细胞瘤并伴有炎症应视为恶性肿瘤.国内一般认为该肿瘤为良性,不会发生转移,但有局部复发可能.
作者:黎颖;许影婕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子宫肌瘤多见于育龄妇女,一般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子宫肌瘤术前、术后的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病人术后的恢复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2010年3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例子宫肌瘤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并加强护理,无一例切口感染和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国祯;苏海丽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大学生面神经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2例面神经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相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同,但观察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且疗程明显缩短.[结论]心理干预能促进大学生面神经炎的康复.
作者:张俊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通过对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早期发现护理问题、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顺利完成血浆置换治疗.[方法]每次置换血浆量3 000 mL~3 500 mL,血流速度50 mL/min~100 mL/min,血浆置换速度15 mL/min~30 mL/min,每次治疗前按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肝素20 mg,治疗过程中予10%葡萄糖酸钙10 mL~20 mL加生理盐水或50%葡萄糖稀释至60 mL,用微量注射泵以每小时20 mL~30 mL持续泵入,治疗后20%甘露醇125 mL快速静脉滴注,每例治疗1次~6次,隔2 d~6 d治疗1次,共51例次.[结果]51次治疗中共出现轻微的并发症22次,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皮疹11次、瘙痒5次、恶心3次、血压下降1次、胸闷1次、畏冷1次.[结论]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有轻微的并发症发生,但即时的按医嘱给予处理均能缓解,治疗后总胆素下降115.9 μmol/L ~503 μmol/L,平均下降170 μmol/L.
作者:田建华;肖闽英;黄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用1.5%过氧化氢和4%碳酸氢钠交替清洗手足口病患儿的口腔,0.5 h内禁饮食,口腔疱疹、溃疡较多者辅以开喉剑喷咽,同时给予饮食指导与补液、消毒隔离、心理指导、健康教育.结果拒食患儿均肯开口饮食.
作者:孙丽华;徐月叶;王红;谢安慰;杨琦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回顾分析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带状疱疹病人的临床资料,在心理、皮肤、疼痛、饮食、用药等方面给予护理,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5例病人均顺利康复.
作者:华春燕;滕淑萍;赖凤娟;刘贻好;李碧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为探讨分级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将护士按照一定条件分为五个等级,在排班上采用新老搭配,充分发挥了护理骨干的作用同时也弥补了新护士的不足,提高了护士及病人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
作者:郑丽霞;陈惠端;刘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临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23例应用ECMO救治的病人合理调配护理人员,积累心得经验,做出分析整改,并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结果]1例病人因氧管脱落,致血氧下降0.5 h,其他病人氧代谢情况明显改善,治愈16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严密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是ECMO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徐雪影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时机.[方法]将144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实验组在发病7 d后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在发病7 d内给予针灸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随访,实验组出现2例面肌痉挛(2.7%),对照组10例面肌痉挛(14.1%),两组面肌痉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病7 d后给特发性面神经病人实施针灸治疗可降低面肌痉挛发生率.
作者:姚细蕊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亚硝酸盐中毒又名肠源性发绀,我院急诊中心2008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了5例亚硝酸盐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人,由于诊断准确、救治得当,除1例病人因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他病人均痊愈出院,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病人中男3例,女2例,年龄22岁~58岁.4例有进食腌制食品史,1例未提供接触亚硝酸盐史,发病时间1.5 h~3 h.入抢救室时均意识丧失,面色发绀,口唇、四肢末端发黑,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体温不升,脉搏细弱,呼吸浅慢,血压、外周指脉氧均测不出,急查血,高铁血红蛋白呈阳性,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
作者:许正红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病人术前肠道准备的方法和清肠效果.[方法]选择普外科行大肠癌手术的住院病人65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为全肠道灌洗法结合灌肠法进行肠道准备(简称复合灌洗法),对照组为单纯的全肠道灌洗法进行肠道准备(简称单纯灌洗法).[结果]术前对照组病人因排液时间长、排便次数多,导致肛门坠胀不适、饥饿感、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术中术者评价病人的肠道清洁程度,观察组肠道清洁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并发症,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结论]大肠癌病人采用复合灌洗法进行肠道准备效果较好,合理良好的肠道准备对术后切口愈合有决定性的预防作用.
作者:金广群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原因,为预防、治疗和护理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分析62例行腹膜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病人中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11例次,其中7例次治愈,2例次行肾移植,2例改为血液透析,1例死亡.[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与病人的操作不当、隧道口和隧道感染、肠道和血源性感染有关;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者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风险增高;加强培训及长期严格有效的随访,加强导管隧道口护理、饮食护理有助于预防和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腹膜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奕仙;李凤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78例重症病人实施安全转运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对重症病人在实施转运前进行全面评估,配备有经验的转运医护人员及转运抢救设备,转运途中保持与ICU同等水平的监测,确保病人转运安全.[结果]78例重症病人均得到安全转运,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加强护士急救技能和专业培训,严格遵守转运流程,可确保病人安全转运.
作者:张伟;王彩虹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活动对护理专业实习期护生的影响.[方法]在26个科室采用PBL教学方法对临床护生进行带教活动;对自设问卷调查表及护生出科考试成绩进行研究,结果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结果]测试和评价结果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的临床能力显著提高.[结论]采用PBL方法进行护理专业实习教学活动可促进护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提高护理实习质量和护生综合素质.
作者:张卉;程翠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通过对32例儿科护理一般性差错的探讨,总结原因、制订防范对策,从而达到防范儿科护理差错、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回顾性调查我科2007年-2010年32例一般护理差错,对差错发生的人员分布、时间、类型类别等进行记录.[结果]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与护士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工作技术水平低,工作态度不严谨,学习一知半解,工作量、工作压力大致使工作疲劳,缺乏危机意识,与患儿家属及医生沟通不到位等有关.[结论]通过采取规范各种护理规程及制度、加强护士的培训工作、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力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医护患沟通、加强责任教育、关心护士等对策有效防范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王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全子宫切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在我科行全子宫切除病人2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10例给予常规入院宣教、住院宣教及出院指导;实验组110例给予自制的临床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目的性健康教育.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比较两组病人入院时、出院时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结果]两组病人入院第1天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病人SAS评分、SDA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第1天,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的性健康教育后,实验组出院时SAS评分、SD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的性健康教育能显著减轻全子宫切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利于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作者:张文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动脉异常改变产生的脑动脉瘤样突起,多呈囊状,少数呈梭状或蛇状盘曲,好发于组成脑底动脉环(Willis动脉环)的大动脉分支或分叉部,主要见于成年人(30岁~60岁),青年人较少[1];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一种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随着现代神经外科学的发展,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由于创伤小、成功率高和恢复快的特点广泛应用临床.我科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32例,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艳林;蒋和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爆裂性骨折指脊柱受到垂直压力,导致伤后脊柱如同炸裂一样,椎体向后移位,同时可压迫椎管内的神经.爆裂性压缩性骨折是骨折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我院骨科中心2010年2月-2011年6月收治5例胸12椎体爆裂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病情相似,经过正确治疗及积极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均满意出院.1 临床资料5例胸12椎体爆裂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均为男性,年龄28岁~65岁,平均47.8岁,平均住院时间20 d.
作者:刘艳;马珍珍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探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主要的防范措施,观察其预防效果,发现优质护理服务在规避神经外科护理风险中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按照国家卫生部2009年5月下发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及分级护理要点,对分级护理病人的巡视做了详细的规定,可目前在医院病房执行的护理文书中对护士巡视病人未做明确的书写规范,而往往在医患纠纷中医方拿不出有力的巡视证据,使患方质疑护士是否按护理级别规定时间巡视病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院从2010年7月以来,使用自行设计的分级护理巡视卡应用于各住院病区,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敏萍 刊期: 201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