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例胸12椎体爆裂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刘艳;马珍珍

关键词:压缩性骨折, 脊髓损伤, 治疗, 护理
摘要:爆裂性骨折指脊柱受到垂直压力,导致伤后脊柱如同炸裂一样,椎体向后移位,同时可压迫椎管内的神经.爆裂性压缩性骨折是骨折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我院骨科中心2010年2月-2011年6月收治5例胸12椎体爆裂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病情相似,经过正确治疗及积极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均满意出院.1 临床资料5例胸12椎体爆裂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均为男性,年龄28岁~65岁,平均47.8岁,平均住院时间20 d.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社会支持与晚期肠癌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晚期肠癌病人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疾病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住院的155例晚期肠癌病人进行生活质量的调查,并分析社会支持与其总体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晚期肠癌病人中,总体健康状况的得分为37.80分±19.88分,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晚期肠癌病人总体健康状况呈正相关(r=0.433,0.376,0.209,0.483,P<0.01).[结论]社会支持与晚期肠癌病人生活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中医务人员应鼓励癌症病人充分利用社会支持中的每个因素,也提倡他人、家庭、社会给病人足够的社会支持,从而提高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尚卜风;郑连雪;王清馨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深部真菌病中较常见的类型之一,可见于任何年龄,以30岁~60岁发病率高,表现以颅内高压为主,预后差、病死率高,未经特殊治疗者几乎全部死亡[1].我科于2010年9月收治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经早期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及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李文娟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5例亚硝酸盐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亚硝酸盐中毒又名肠源性发绀,我院急诊中心2008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了5例亚硝酸盐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人,由于诊断准确、救治得当,除1例病人因呼吸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他病人均痊愈出院,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病人中男3例,女2例,年龄22岁~58岁.4例有进食腌制食品史,1例未提供接触亚硝酸盐史,发病时间1.5 h~3 h.入抢救室时均意识丧失,面色发绀,口唇、四肢末端发黑,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体温不升,脉搏细弱,呼吸浅慢,血压、外周指脉氧均测不出,急查血,高铁血红蛋白呈阳性,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

    作者:许正红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之一,是各种致病因导致颅腔内容积代偿失调而形成的.根据相关理论可知,成人颅内压超过200 mmH2O(1 cmH2O=0.098 kPa)即为颅内压增高,而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主要是头痛、喷射状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根据临床经验得知,一旦颅内压增高,极容易导致脑实质受压,进而可能会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严重的病人可能在2 min~3 min出现危象而迅速死亡.所以,医生和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加强对各种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尽早发现该病的早期征兆,尽量减少致颅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

    作者:曹京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护理文书补充规定的书写与管理

    通过把山西省培训班培训的部分护理文书补充规定及我院的补充规定运用于临床护理文书书写中,探讨护理文书书写中补充规定的书写及管理.通过适时与护士长、科室质控员共同商榷,加大培训的力度,增加督导检查的次数,能使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迅速有效的解决,使护理质量稳步提高.

    作者:弓俊梅;李学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时机.[方法]将144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实验组在发病7 d后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在发病7 d内给予针灸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随访,实验组出现2例面肌痉挛(2.7%),对照组10例面肌痉挛(14.1%),两组面肌痉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病7 d后给特发性面神经病人实施针灸治疗可降低面肌痉挛发生率.

    作者:姚细蕊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1例肺癌合并糖尿病病人化疗后并发气肿性胆囊炎的护理

    气肿性胆囊炎是一种急性胆囊炎的少见特殊类型,其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和胆囊腔内积聚气体,是急性胆囊炎高度毒性表现形式,占重症胆囊炎的1%,病死率为15%~25%[1].化疗是肺癌病人术后常见辅助治疗方法,然而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肿瘤病人于化疗后并发气肿性胆囊炎的病例未见报道.我科对1例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在其化疗后并发气肿性胆囊炎实施了成功的治疗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剑霞;何华英;凌慧芬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婴儿痉挛症患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对比传统护理方式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两种不同方式,了解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婴儿痉挛症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8年1月住院的婴儿痉挛症患儿28例为观察组,2005年5月-2007年2月住院的婴儿痉挛症患儿病历资料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评价住院天数、住院期间感染率及家长满意度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感染发生率、家长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率,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朱筱筠;张纬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体外膜肺氧合的注意事项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临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23例应用ECMO救治的病人合理调配护理人员,积累心得经验,做出分析整改,并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结果]1例病人因氧管脱落,致血氧下降0.5 h,其他病人氧代谢情况明显改善,治愈16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严密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是ECMO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徐雪影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规避神经外科护理风险中的作用

    探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主要的防范措施,观察其预防效果,发现优质护理服务在规避神经外科护理风险中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PBL教学活动对护理专业实习期护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活动对护理专业实习期护生的影响.[方法]在26个科室采用PBL教学方法对临床护生进行带教活动;对自设问卷调查表及护生出科考试成绩进行研究,结果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结果]测试和评价结果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的临床能力显著提高.[结论]采用PBL方法进行护理专业实习教学活动可促进护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提高护理实习质量和护生综合素质.

    作者:张卉;程翠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护生实习前护理技能岗前培训的方法和体会

    岗前培训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过程,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能,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护生从学校进入医院,面临陌生的环境和角色的转变,操作技术不熟练,一时难以适应.为了使护生进入医院后能较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基础护理技能岗前培训,以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护生顺利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燕雪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简易掰瓿器的制作与应用

    配药是护士常见的一项工作,在配置药品过程中,锯掰玻璃安瓿是每天进行频率高的一项操作,也容易造成手割伤.经统计我科护理人员在锯掰玻璃安瓿配置药液过程中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手割伤.笔者制作简易掰瓿器,经临床试用,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黎源圆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导航日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导航日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在急诊科进行毕业实习的护生153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7人,对照组7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导航日教学法.[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综合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大部分观察组护生对导航日教学效果评价较高.[结论]导航日教学法有利于护生尽快适应临床,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戴美芬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肌病诱发因素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CIP)和肌病(CIM)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肌病病人的一般资料、诱发因素,并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25%~85%危重病病人会出现新发生的由于神经肌肉原因导致的无力和麻痹,常见的是CIP,其主要诱因是呼吸系统感染.[结论]防治诱因可以减少CIP与CIM的发生,及时实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CIP与CIM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邓婉娣;宋秀婵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有效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

    沟通是架起人与人之间思想、态度、观念、情感、信息交流的桥梁.护患沟通是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护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护理程序的基础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对于儿科护士沟通对象是0岁~14岁的儿童,如何与他们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进行沟通,有着特殊之处,现介绍如下.

    作者:侯网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儿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管理层及护士本人正确识别工作压力,针对性地减轻压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运用护士心理健康量表,对38名儿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源依次为个体内压力源、人际间压力源、个体外压力源.个体内压力源主要表现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担心操作一次性不能成功、担心自己的工作不能被病人及家属认可;人际间压力源表现为病人对护理工作的不合作、担心病人及家属的无理取闹;个体外压力源主要表现在工资待遇低、对病人家属的不礼貌感觉压力大、对自己的某些操作缺乏信心.[结论]应用多且有效地应对策略是提高儿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加强儿科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护士责任心及心理适应能力、采用激励机制.

    作者:李桃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0岁~3岁儿童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对小儿留置针的留置部位(前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枕静脉)、穿刺方法、固定方法、留置针封管、置管期间的护理做了详细阐述.[结果]220例穿刺成功212例(占96.36%),失败8例(占3.64%).[结论]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患儿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保护静脉血管、缓解护患关系,安全性、实用性强.

    作者:武利云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特需病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特需病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将病房床位分为4个责任小组,采用连续性排班模式,每个责任包干小组固定1名责任护士,分管约10例住院病人,对分管的病人全面负责,包括出入院护理、生活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教育、护理记录的书写等,与实施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前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后,护理措施落实、基础护理落实、主动巡视病房、治疗及时性、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文件书写及时性、病人满意程度都有了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作者:邓君可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青年、老年人胃体癌临床病理分析与护理

    [目的]研究老年与青年病人胃体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老年胃癌(>60岁)和21例青年胃癌(≤40岁)病人的病理资料.[结果]胃体癌青年组(47.6%,10/21)高于老年组(30.4%,31/102)(P<0.05),贲门、胃底癌老年组(49%)高于青年组(9.5%)(P<0.05);病理组织学显示,青年组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为主,而老年组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结论]青年人胃体癌浸润能力强,恶性程度高,分化强度低,病情进展快,预后差.

    作者:王红梅;郭书慧;蔡永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