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效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

侯网琴

关键词:有效沟通, 儿科, 护理
摘要:沟通是架起人与人之间思想、态度、观念、情感、信息交流的桥梁.护患沟通是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护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护理程序的基础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对于儿科护士沟通对象是0岁~14岁的儿童,如何与他们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进行沟通,有着特殊之处,现介绍如下.
全科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手足口病患儿的口腔护理

    用1.5%过氧化氢和4%碳酸氢钠交替清洗手足口病患儿的口腔,0.5 h内禁饮食,口腔疱疹、溃疡较多者辅以开喉剑喷咽,同时给予饮食指导与补液、消毒隔离、心理指导、健康教育.结果拒食患儿均肯开口饮食.

    作者:孙丽华;徐月叶;王红;谢安慰;杨琦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5例胸12椎体爆裂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的治疗与护理

    爆裂性骨折指脊柱受到垂直压力,导致伤后脊柱如同炸裂一样,椎体向后移位,同时可压迫椎管内的神经.爆裂性压缩性骨折是骨折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我院骨科中心2010年2月-2011年6月收治5例胸12椎体爆裂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病情相似,经过正确治疗及积极的护理措施,效果良好,均满意出院.1 临床资料5例胸12椎体爆裂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病人均为男性,年龄28岁~65岁,平均47.8岁,平均住院时间20 d.

    作者:刘艳;马珍珍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分级护理巡视卡的设计与应用

    按照国家卫生部2009年5月下发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及分级护理要点,对分级护理病人的巡视做了详细的规定,可目前在医院病房执行的护理文书中对护士巡视病人未做明确的书写规范,而往往在医患纠纷中医方拿不出有力的巡视证据,使患方质疑护士是否按护理级别规定时间巡视病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院从2010年7月以来,使用自行设计的分级护理巡视卡应用于各住院病区,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敏萍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时机.[方法]将144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实验组在发病7 d后给予针灸治疗,对照组在发病7 d内给予针灸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随访,实验组出现2例面肌痉挛(2.7%),对照组10例面肌痉挛(14.1%),两组面肌痉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病7 d后给特发性面神经病人实施针灸治疗可降低面肌痉挛发生率.

    作者:姚细蕊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浅谈护理实验室贵重模型仪器的管理

    如何保养、维修和管理实验室贵重系统模型,使他们以佳状态服务于学生,从设备、人员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实现实验室资源使用大化,保证贵重仪器的安全使用,为培养更高水平的护理人才服务.

    作者:赵娜;田朝霞;高欢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儿科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目的]通过对32例儿科护理一般性差错的探讨,总结原因、制订防范对策,从而达到防范儿科护理差错、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回顾性调查我科2007年-2010年32例一般护理差错,对差错发生的人员分布、时间、类型类别等进行记录.[结果]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与护士责任心不强,违反操作规程,工作技术水平低,工作态度不严谨,学习一知半解,工作量、工作压力大致使工作疲劳,缺乏危机意识,与患儿家属及医生沟通不到位等有关.[结论]通过采取规范各种护理规程及制度、加强护士的培训工作、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力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医护患沟通、加强责任教育、关心护士等对策有效防范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王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之一,是各种致病因导致颅腔内容积代偿失调而形成的.根据相关理论可知,成人颅内压超过200 mmH2O(1 cmH2O=0.098 kPa)即为颅内压增高,而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主要是头痛、喷射状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根据临床经验得知,一旦颅内压增高,极容易导致脑实质受压,进而可能会出现各种临床症状,严重的病人可能在2 min~3 min出现危象而迅速死亡.所以,医生和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加强对各种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尽早发现该病的早期征兆,尽量减少致颅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

    作者:曹京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护生产科护理安全知识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护生对产科护理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探讨其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在我院实习150名护生进行产科护理安全知识调查.[结果]不同学历层次护生护理安全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护生法制教育,注重专科技能培训,提倡个体化带教,加强护生风险意识,提高带教质量.

    作者:林惠端;许冰蕊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肌病诱发因素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CIP)和肌病(CIM)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和肌病病人的一般资料、诱发因素,并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25%~85%危重病病人会出现新发生的由于神经肌肉原因导致的无力和麻痹,常见的是CIP,其主要诱因是呼吸系统感染.[结论]防治诱因可以减少CIP与CIM的发生,及时实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CIP与CIM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邓婉娣;宋秀婵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护生实习前护理技能岗前培训的方法和体会

    岗前培训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过程,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巩固和提高所学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能,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护生从学校进入医院,面临陌生的环境和角色的转变,操作技术不熟练,一时难以适应.为了使护生进入医院后能较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基础护理技能岗前培训,以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护生顺利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燕雪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初产妇产后心理分析及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产妇经怀胎到分娩,进入一个新的身心转变时期,而生理及心理的转变、角色的多重性,使产妇对各种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易感性增强,心身障碍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产后心理问题不仅危害产妇,而且严重危害孩子和家庭,尤其是初产妇.

    作者:杨璐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青年、老年人胃体癌临床病理分析与护理

    [目的]研究老年与青年病人胃体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老年胃癌(>60岁)和21例青年胃癌(≤40岁)病人的病理资料.[结果]胃体癌青年组(47.6%,10/21)高于老年组(30.4%,31/102)(P<0.05),贲门、胃底癌老年组(49%)高于青年组(9.5%)(P<0.05);病理组织学显示,青年组以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为主,而老年组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结论]青年人胃体癌浸润能力强,恶性程度高,分化强度低,病情进展快,预后差.

    作者:王红梅;郭书慧;蔡永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体外膜肺氧合的注意事项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临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23例应用ECMO救治的病人合理调配护理人员,积累心得经验,做出分析整改,并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结果]1例病人因氧管脱落,致血氧下降0.5 h,其他病人氧代谢情况明显改善,治愈16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严密监测和有效的护理是ECMO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徐雪影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导航日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导航日教学法在急诊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在急诊科进行毕业实习的护生153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7人,对照组7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导航日教学法.[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核、综合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大部分观察组护生对导航日教学效果评价较高.[结论]导航日教学法有利于护生尽快适应临床,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戴美芬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带状疱疹病人的护理

    回顾分析5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带状疱疹病人的临床资料,在心理、皮肤、疼痛、饮食、用药等方面给予护理,经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5例病人均顺利康复.

    作者:华春燕;滕淑萍;赖凤娟;刘贻好;李碧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介绍一种输液时通气管滴液的排气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应用多的一项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通气管滴液现象(因输液瓶内压力过大引起),给护理工作带来负面影响,引发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1 方法检查输液器将调速器关紧,取出主管和通气管,将主管插入输液塑料瓶内至根部(压力大会有鼓胀、硬邦邦的感觉),通气管暴露在外,用手挤压塑料输液瓶使空气从通气管内排出,然后放入治疗盘中进行静脉输液.

    作者:陈梅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有效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

    沟通是架起人与人之间思想、态度、观念、情感、信息交流的桥梁.护患沟通是护士与病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是护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护理程序的基础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对于儿科护士沟通对象是0岁~14岁的儿童,如何与他们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进行沟通,有着特殊之处,现介绍如下.

    作者:侯网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急性期住院病人焦虑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脑梗死(CI)急性期住院病人焦虑的影响.[方法]将60例CI急性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两组病人住院后1 d、7 d和14 d均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观察两组焦虑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入院1 d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和14 d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心理护理可减轻CI急性期住院病人的焦虑.

    作者:肖文利;何谷芬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1例肝硬化合并丹毒死亡病人的护理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侵犯皮内网状淋巴管引起的急性炎症.其临床表现急,感染蔓延快,可发生在全身各处,但以小腿伸侧、足背及面部多见.一般不引起组织坏死或化脓,但反复发作可使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水肿和象皮腿.临床表现为发热、疼痛、畏寒、高热等全身症状,局部表现为境界清楚的鲜红色片状红斑,手指轻压,红色可消退,有烧灼样疼痛.2010年10月14日我科收治1例肝硬化合并丹毒病人,经治疗肝功能好转,下肢水肿明显消退,但2010年10月25日22:15因肺栓塞导致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颖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整体护理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的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明显水肿.NS在儿童肾脏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急性肾炎[1].由于此病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且治疗困难,因此要得到好的治疗效果必须加强护理.

    作者:何华芬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全科护理杂志

全科护理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 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