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专科常用静脉输注药物配伍禁忌图表设计在临床的应用

闫彩琴;尚全梅;贾永芷;王学梅

关键词:静脉输注, 常用, 药物, 配伍
摘要:常用输注药物的相互配伍是临床抢救、治疗病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地也是风险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准确的诊断、正确的药物配伍及合理的选用媒介液,可以起到积极正确的治疗作用.但是,如果药物配伍不当,媒介液选择不当,则会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甚至危及病人生命[1].所以药物配伍禁忌表是临床医护人员在应用静脉输注药物时查阅配伍禁忌必不可少的参考工具.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产房预防医院感染的系统化改革

    医院感染管理是伴随医院感染的产生而形成的,主要针对在医疗、护理、检验等活动中不断出现的感染情况,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没总结医院感染发生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御及干预措施[1].医院感染极易造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巨大的经济损失[2],做好母婴医院感染管理是更加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此,我院产房在重新装修之际,利用这次装修的机会进行软件和硬件方面系统化改革.

    作者:胡颖;徐洁;张齐放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正压留置针在艾滋病病人颈外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输注化疗药物、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压留置针设计原理是使拔出的注射器或输液器产生正压,避免血液回流,减少堵管[1].本研究98例重症艾滋病病人用正压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输液操作,期间不断总结经验,减少并发症,保证了病人输液安全及护士安全,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文凤;曾慧频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集束干预策略降低PICC脱出发生率的研究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作为一条长期、安全、无痛苦的治疗通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解决了浅静脉穿刺给药引起的静脉、组织损害以及反复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随着PICC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带来的并发症逐渐受到医护工作者的关注.集束化策略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其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为病人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所需的有效治疗及护理过程的可靠性[1,2].

    作者:梅思娟;段培蓓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终身性疾病,是可以引起劳动力丧失和死亡的主要慢性呼吸道疾病.病人人数多,老年人群更多,是慢性病防治重点之一.COPD病人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需要护理人员专业指导和干预,这就决定了护理干预工作需由医院向社区的全程服务转变[1].控制病情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成为COPD社区综合防治的目标[2].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改善老年COPD病人生活质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燕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前术后正负性情绪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前术后的正负性情绪,为临床实施心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髋关节外科行人髋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30例,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对病人术前术后的情绪进行调查.[结果]30例病人术前正性情绪条目以“备受鼓舞”得分较高;负性情绪条目以“紧张的”“害怕的”“恐惧的”和“心烦的”得分较高.术后正性情绪条目以“备受鼓舞的”“意志坚定的”“注意力集中的”“热情的”得分较高;而负性情绪条目以“紧张的”得分较高.术前后正负性情绪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人术后的正性情绪总得分高于术前,术后的负性情绪总得分低于术前.[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术前正负性情绪并存;术后正性情绪有所增加,负性情绪有所下降,护理人员应该根据病人术前后的正负性情绪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作者:谢凤兰;刘回芬;桂自珍;成守珍;张振路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Ⅰ期药物临床试验中研究护士在受试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Ⅰ期药物临床试验中研究护士对受试者护理及管理的作用.[方法]回顾总结参加12项Ⅰ期临床试验中研究护士在受试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结果]360例受试者满意度高,依从性良好,无脱落无严重不良事件,试验顺利完成.[结论]研究护士专业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对受试者身心全面的人性化护理,有效提高受试者配合依从性,保障临床试验的成功实施.

    作者:耿燕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强化消化内镜的消毒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消化内镜检查是一种可靠性、直观性强的诊疗技术,这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诊断和治疗效果,成为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地临床应用.但是由于消化内镜精密度高、结构复杂、材料特殊、许多部位不耐高温、高压、易腐蚀,内镜管道细长、弯角狭小,给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带来诸多困难;而且,消化内镜价格昂贵,购置数量有限,需要内镜检查的病人基数越来越大,客观上造成内镜供需的矛盾.

    作者:邢彦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耳前瘘管感染行脓肿切开术后两种不同换药方法的对照研究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临床常见病,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第一、第二鳃弓的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所致,患病率约为11.2%[1].本病可由于瘘管口堵塞、分泌物排出不畅或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切开排脓后用橡皮条给予引流换药,但此种换药方法存在换药时间长、换药次数多等弊端.近年来,随着伤口护理的发展,可持续释放银离子的含银医用敷料因具有抗菌性能,已成功地应用于伤口护理中[2],用来处理或预防伤口感染,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赵会玲;宁宁;余蓉;张虹婷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辨证施护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索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在高血压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按中医辨证分型实施护理,观察分析治疗后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生活质量及病人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达标情况及医疗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提高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生活质量及病人满意度.

    作者:高芸茹;王宝珠;赵志华;王培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三班倒与连续性夜班排班方式的对比研究

    夜班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高风险时段,护士长期频繁倒夜班,会导致体能慢性消耗,陷入疲劳和焦虑的状态.这既对护士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也使护理安全存在潜在风险.目前临床护士普遍存在不愿意轮值夜班的现象,轮值夜班已经成为护士主要的职业压力源,也是临床护士流失的一个主要原因[1].国内外已有学者及护理人员对夜班的排班方式进行了多个阶段的研究和改进.

    作者:万佳;唐其柱;胡钢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实训项目与模块构建

    [目的]确定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实训项目与模块,为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6名老年护理专家应用头脑风暴法初步拟订42项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实训项目,采用德尔斐法对15名有丰富经验的老年护理教学、临床、管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项目的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初步形成4个一级模块、13个二级模块.再次进行2轮专家咨询,对拟订的模块进行可行性和重要性评价.[结果]前2轮函询中专家终确认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实训项目为41项,重要性评分为7.0分~9.8分.后2轮函询中专家终确认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实训模块为4个一级模块、12个二级模块.专家权威程度Ca=0.772±0.072.[结论]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实训项目和模块构建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高的特点,能满足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双重要求,使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的内涵具体化和规范化,为我国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梦清;方煜;陈四清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专科常用静脉输注药物配伍禁忌图表设计在临床的应用

    常用输注药物的相互配伍是临床抢救、治疗病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地也是风险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准确的诊断、正确的药物配伍及合理的选用媒介液,可以起到积极正确的治疗作用.但是,如果药物配伍不当,媒介液选择不当,则会造成不良反应发生,甚至危及病人生命[1].所以药物配伍禁忌表是临床医护人员在应用静脉输注药物时查阅配伍禁忌必不可少的参考工具.

    作者:闫彩琴;尚全梅;贾永芷;王学梅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应用护理活动量表对不同医院ICU护理工作量的研究

    [目的]了解ICU护士工作负荷状态.[方法]应用护理活动量表(NAS)测量2011年7月—2011年9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和第三人民医院ICU护理工作量.[结果]周一至周日每天总的护理工作量比较和周一至周日每天人均护理工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班次护士的人均护理工作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调查的两所医院ICU护理工作量无平常日与周末的区别,护理人员的排班均衡到每一天,但是各班护理人员不均衡,中午、夜间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建议加强中午、夜间护理人力.

    作者:廖常菊;温晓平;杨明全;邹雪梅;王芳;张会礼;明淑兰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临床护理新技术准入管理方法的探讨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即医疗技术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其中Ⅰ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疗机构管理.Ⅰ类医疗技术是指风险低,绝大多数的医疗技术通过一般控制足以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于2009年9月我院护理部按照Ⅰ类新技术准入管理要求制定了一套比较规范化的护理技术准入管理方法,以保证护理技术安全有效推广应用.现总结如下.

    作者:梅梅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我院护理人员对护理制度及流程的知信行调查研究

    护理制度及流程是规范护理行为,促使工作安全、有序、高效运行的指导性文本,是医院护理管理的基础,也是护理人员执行护理操作的技术指导准则.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护理人员对护理制度和流程的认识、态度、执行程度,故通过对本院护理人员护理制度及流程的知信行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并找出原因所在,制订更完善、符合临床实际、易行且易掌握的护理流程及制度,提高护士对制度、流程的知晓及执行力以更好的服务病人,提高质量内涵.

    作者:侯黎莉;徐亚萍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1例高龄截瘫病人合并骨关节结核及大面积压疮的护理

    外伤性截瘫病人多因外伤使脊髓受压、损伤或供血障碍而造成,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反射、括约肌和自主神经功能出现障碍[1].截瘫病人因长期卧床,自主生活能力减弱,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等极易产生压疮.合并骨关节结核时,其免疫力下降,全身营养状况差,增加更多的并发症发生,如不加强治疗和护理,可危及病人生命.我科于2011年8月收治1例82岁截瘫病人伴踝关节结核、骶尾部大面积压疮的病人,经过43d的精心治疗和系统护理,病人恢复良好出院.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阮敏;肖金敏;陈小云;孙鸣明;李娟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无痛病房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疼痛的影响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国内的推广与应用,置换病例数逐年增多,术后疼痛管理成了骨科医护人员面临的问题之一.术后72 h内的急性疼痛可引起早期康复训练的延迟,直接关系到功能恢复和手术效果.而病人对手术的成功与否及满意度也集中在手术能否减少疼痛与关节功能迅速恢复方面[1].我科自2010年初建立并运行无痛病房管理模式期间应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方法观察无痛病房管理是否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早期功能康复效果.

    作者:车欢娥;韩爱荣;冯育旻;张卫东;冯忠玲;高艳娥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护理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由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先提出,他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和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1].在护理界,目前国内外职业规划方面的研究多关注的是护理本科专科生,而对护理研究生职业规划的研究[2-5]较少.为此,本研究对全日制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调查,以全面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为高校研究生管理者提供借鉴.

    作者:高泽宇;马玉萍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卧床病人翻身时间间隔的Meta分析

    本研究使用中国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对相关中文文献进行检索,使用Pubmed、EBSCO、OVID、Springer、Cochrane Library等对相关英文文献进行检索,共有9篇中文文献符合标准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得出结论,为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和节约社会资源,再结合病人对于频繁进行翻身的不舒适感觉,建议临床采用对病人每4小时翻身1次.

    作者:李英娟;尤丽丽;赵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 一次性呼吸道护理盒的设计及应用

    呼吸道管理目前已提高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高度,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感染是呼吸道护理的重点[1].由于手术伤口等部位疼痛,病人常常不愿深呼吸和咳嗽,部分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常有肺萎陷和肺膨胀不全,因而多有呼吸道分泌物淤积,易导致肺部感染,应当及时给予处理.吸痰是呼吸道护理非常重要的基本的操作,有效、快速、无菌吸痰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是抢救病人缺氧症状得到改善的重要措施.

    作者:顾瑾 刊期: 2012年第30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