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梁平根;张学俊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5月~2009年7月收治的136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36例患者单侧骨折128例,双侧骨折8例,经以上治疗好转131例,截肢5例;发生休克34例,发生术后感染21例,感染率为15.4%.136例患者采取内固定法治疗123例,其中单纯螺丝钉固定39例,Ender钉内固定41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43例,采用外固定治疗13例.Ⅰ期伤口闭合41例,Ⅱ期伤口闭合52例.结论:正确进行清创、骨折固定和创口闭合是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关键.
作者:孙国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扫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从2007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26例早期脑梗死患者的CT强扫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脑中动脉区改变86例;局限性低密度改变67例次;豆状核境界不清59例次;死亡12例,均为颈内动脉主干闭塞患者,余114例24 h后复查CT均获证实.结论:CT诊断早期脑梗死,符合率较高,检查方便、操作简单、无创伤、价格较低,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李有明;潘字轩;周兆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6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46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标本的1.91%,肿瘤位于子宫肌壁间或浆膜下,直径0.3~5.4cm,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镜下肿瘤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腔样结构组成,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pan、Calretinin、MC、Vimentin阳性,ER、PR、CEA、CD31、CD34、D2-40阴性.结论:子宫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免疫组化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作者:韩洁;张永生;刘西林;朱晓玲;高萍;朱晓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超声诊断胰腺癌方便、无创伤,可重复检查,能直接显示胰腺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但对于肥胖、透声条件差的患者检查胰腺存在一定的困难,需结合CT、MRI、ERCP及肿瘤标志物CA19-9、CA50、CEA等检查结果,仔细询问病史,综合各种资料加以分析,才能提高超声诊断胰腺癌的符合率.
作者:李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女性泌尿系统生理解剖及妊娠期内分泌生理功能,加之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分析.方法:应用安全抗生素治疗,控制高热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结果:避免引起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甚至发生死胎[1].结果:尿血培养,作药敏实验,合理用药,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陈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对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10年5月确诊为AMI的患者1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临床治愈165例,死亡39例,总治愈率为88.7%.其中,死于心力衰竭19例、肺部染性休克2例、心脏骤停8例、心律失常1例、心源性休克9例.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治愈率低的主要是因为患者就医晚,确诊晚,于是错过了溶栓治疗的好阶段,耽误了治疗时机.所以,要加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正确诊断,认识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才可以降低死亡率.
作者:高远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本病后期会出现智能障碍、精神情绪的异常及植物神经功能的异常[1].帕金森病是干休所老干部一个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同时伴随多种疾病,病情复杂,属于重点健康管理、教育对象.空军汉口干休所先后经体系医院确诊帕金森病老干部9例,均为男性,年龄79~85岁,病程8~12年.
作者:李先明;谭清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对肾移植术后受者CsA的血药浓度监测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其血药浓度变化的可能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酶扩大免疫分析技术(EMIT)监测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肾移植患者术后1年的CsA血药浓度,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CsA血药浓度监测数值相差较大,个体差异性明显;患者各时期血药浓度呈现由低到高、再逐渐降低的趋势;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其血药浓度的波动较为明显.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需加强对CsA血药浓度的临床监测;性别等生理因素对CsA的体内代谢过程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小晓;陈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藏医药是祖国医药宝藏中重要的一部分,藏医药对于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肝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大量藏医药资料,并且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藏医工作的经验,对藏医药在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实验方面做了相关研究.
作者:洛绒拉姆;罗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对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退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症状缓解,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复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对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胡振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查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在278例临床诊断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动态观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图像的变化.结果:278例患者中170例在超声图像恢复至正常后停止药物治疗,未见病情复发;108例在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后自行停止治疗,淋巴结超声图像仍可见淋巴结肿大表现,37例未见复发,71例在1周和14 d时病情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指导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当超声图像恢复正常后停止药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不易复发,反之则复发率较高.
作者:赵金华;徐建中;翟慎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肥胖的关系,为预防大学生肥胖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新疆医科大学在校学生400名进行问卷调查、膳食调查及体格测量,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在校大学生肥胖率为8%.其中男大学生的肥胖率(20%)显著高于女大学生(1.18%).结论: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饮食结构不合理,热量、脂肪摄入量高.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是造成大学生肥胖的主要因素.
作者:王艳萍;吐尔逊江·买买提明;于立博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蒺藜皂苷是中药蒺藜中所有的一类主要化学成分,本文就蒺藜皂苷对心肌缺血、脑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谢海龙;臧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本文重点讨论低Apgar评分与胎儿窘迫的关系,以提高对产前、产时监测的重视程度,减少低Apgar评分的发生率.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文对1998年1月~2008年3月分娩的低Apgar评分261例(5~7分的223例≤4分的25例、死胎9例、死产4例);同时由病案室工作人员无选择的在此期间抽出≥8分的242例作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观察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的关系.
作者:孟庆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药剂科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疗质量,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的陆续出台,各级医院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作为医院的重要经济及窗口服务部门的药局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更为严峻地考验.
作者:何刚;杨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指胎儿在出生前羊水含氧量不够,出生后窒息、早产、低体重,核黄疸等原因,造成胎儿脑部缺血缺氧使脑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形成了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该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胎儿脑部缺血缺氧造成脑细胞损伤,因脑细胞损伤的部位各不相同,损伤的面积各不相同,损伤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目前,临床把小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迟软型,供给失调型等符种不同类型.
作者:王宜欣;李彦梅;王悦;徐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院药房是医院的一个服务件窗口,医院药房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药房的管理水平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形象,只有对药房工作进行一系列的规划化管理,才能保证为临床提供质量可靠的药品.
作者:高淑慧;冯广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我院自1993年~2009年共收治合并急性阑尾炎的结肠癌1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2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43岁.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6例,右下腹疼痛2例,全部均有右下腹疼痛,5例伴肌紧张,2例可触及包块,8例首次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高向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对冠心痛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将100例确诊为冠心痛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口服,坚持规律服用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两组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糖、血脂、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适合长期口服.
作者:赵丽华;张冬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证肠道菌群变化.方法: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脾虚证患者(简称RRTIs脾虚证,25例)粪便中常见肠道细菌(肠杆菌、双岐杆菌)的分布变化进行观察,并与健康人(25名)作对照.结果:与健康人比较,RRTIs脾虚证患者肠杆菌明显增多(P<0.01),双岐杆菌明显减少(P<0.01).结论:RRTIs脾虚证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作者:杨丽霞;杨冰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