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汤先萍;周莹;祖茂衡;齐少春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Budd-Chiari综合征, 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8年11月在我院行BCS介入术病人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实验组按设计好的BCS路径表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实验组住院总费用、床位费、治疗费、检查费、住院总天数均比对照组低,满意度较对照组升高.[结论]在BCS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减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增加了护理人员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以及对专科知识的学习.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肝移植术后血糖变化趋势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了解肝移植病人术后24 h内血糖的变化规律,总结肝移植术后有效血糖监测及护理干预.[方法]采用罗氏血糖仪,测量并记录147例肝移植术后转入ICU的病人术前、术后返ICU后即刻、术后2 h、4 h、8 h、12 h、24 h等时间点的血糖及胰岛素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移植病人术后24 h内的血糖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入ICU即刻、术后2 h、4 h的血糖值升高为明显,且术后4 h胰岛素用量大.[结论]肝移植病人术后连续血糖监测,尽快掌握血糖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胰岛素泵速的合理调整,达到平稳降糖的目的.

    作者:唐晟;马金霞;李冰;林莹;姚兰;刘晓燕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泡沫敷料在腹腔引流管周围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泡沫敷料在腹腔引流管周围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病人随机分两组,实验组90例以康惠尔泡沫敷料作为腹腔引流管处换药敷料,对照组90例以普通无菌纱布作为换药敷料,观察两组病人腹腔引流管处换药后皮肤情况、引流管感染情况、平均换药间隔时间及病人舒适情况.[结果]实验组皮肤红肿、皮疹、糜烂及引流管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93,P<0.01);平均换药间隔时间较对照组长(t=4.57,P<0.01);病人不适例数少于对照组(χ2=21.20,P<0.01).[结论]泡沫敷料可有效减少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了换药次数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

    作者:刘娜;曹珊;师兰香;佟宁;庄焕之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社区高血压病病人行为分阶段转变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估社区高血压病病人吸烟、饮酒、饮食、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及情绪调节等行为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研究探讨社会支持对于个体行为转变的影响.[方法]采用行为分阶段转变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26例社区高血压病病人的行为状态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病人的各项行为状态在不同转变阶段均有分布,在饮食、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以及情绪调节等方面,大多数病人对于不良健康行为的转变尚无思想准备或正处于犹豫不决之中.病人在限盐、蔬菜水果的摄入、体育锻炼以及控制体重、情绪调节等方面,不同转变阶段的社会支持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高血压病病人的不良行为发生率高,行为的转变呈阶段式变化,大多还处于转变的初级阶段,病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对于行为转变存在一定的影响.

    作者:张旋;姜小鹰;肖惠敏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2006年8月-2008年12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了6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生后6 h以内给予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维持鼻咽温度在34.0 ℃±0.2 ℃,直肠温度维持在34.5 ℃以上,持续72 h;对照组维持直肠温度37.0 ℃±0.5 ℃,两组急性期及恢复期其他治疗措施相同.通过对两组患儿不同时期神经学评分、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及婴幼儿智能运动发育检测等来评价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2 h、24 h、48 h、72 h、4 d的神经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HIE患儿生后14 d、28 d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长芹;徐雪莲;田春莉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病人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阶段变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偏瘫病人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实施以阶段变化理论为指导的分阶段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两组均随访3个月,随访结束评价病人不依从天数、依从程度、肌力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干预组不依从天数显著减少,依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肌力恢复程度和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阶段变化理论为指导的分阶段康复护理干预,可提高脑梗死偏瘫病人康复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和康复效果.

    作者:江荣翠;倪艳桃;杜玲;李龙倜;滕敬华;蹇正清;夏昌华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OT-M吸氧装置在预防鼻导管吸氧病人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近年来,院内感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引起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仅影响病人原发病的治疗和预后,而且是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据调查,氧气湿化瓶液体污染、氧气湿化瓶内的液体中细菌阳性率为81.2%[1],而且多为革兰阴性菌.吸氧持续时间长,氧气湿化瓶中的液体更换次数少,细菌容易生长,为此我科引进了OT-M型一次性使用吸氧装置(北京东方潮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因为它的加湿通路盒体取代了过去的氧气湿化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并广泛应用于经鼻吸氧的病人,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春香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急救吸痰用品放置盒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痰液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易造成病人生命危险.传统的吸痰用品放置较为零乱,使用起来不方便,又易使病人耽误抢救时机,也易发生肺部感染后遗症.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研制了急救吸痰用品放置盒,2005年-2008年对100例急救吸痰病人中的50例使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维晓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井下严重瓦斯爆炸伤伤员的急救护理

    2006年2月-2007年7月我院分别成功地救治了两批瓦斯爆炸伤伤员,现场均发生在井下工作面,送入我院的59例危重伤员全部抢救成功,临床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亚琼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护理本科生实习后临床沟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临床沟通(clinical communication/health communication)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而不良的沟通则会影响病人对治疗护理的理解和依从,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因此,良好的临床沟通能力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于1998年提出沟通能力是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1].目前,国内众多的研究者已经认识到临床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沈宁[2]在一项护理教学改革报告中,将沟通能力列为现代护理人才的一项必备核心能力.但是有关临床教学对沟通能力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护理本科不同层次实习生实习后的沟通能力进行调查,以了解实习后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沟通能力现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雪梅;赵洁;贾灵芝;张芹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BC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08年11月在我院行BCS介入术病人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实验组按设计好的BCS路径表进行治疗和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模式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实验组住院总费用、床位费、治疗费、检查费、住院总天数均比对照组低,满意度较对照组升高.[结论]在BCS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减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增加了护理人员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以及对专科知识的学习.

    作者:汤先萍;周莹;祖茂衡;齐少春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1例颈动脉体瘤病人围术期的护理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外膜中化学感受器(chemodectoma)的肿瘤,也称化学感受器瘤或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na).CBT临床上少见,据统计占颈部肿块的0.22%,常为单侧发病,也可为双侧发病,可有家族性,多为良性,可恶变[1].我科于2008年7月30日收治了1例病程长、病变范围广的颈动脉体瘤病人,现将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郜秋菊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有效减轻灌肠时肛管插入不适的方法

    灌肠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临床现普遍应用的一次性肛管,质地虽较柔软,但对于慢性肾衰竭需长期灌肠者、有痔疮疾患的病人仍有刺激,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将肛管前端用热水软化的方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莉;刘瑞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不同部位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致皮下出血的研究

    抗凝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成为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它与拜阿司匹林、波立维等药物同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血栓的形成.克赛作为新型抗凝药的代表,虽然有研究表明,其很少发生出血和血小板减少,且可释放组织因子抑制物,对组织因子活化启动的外源性凝血过程起负反馈调节作用,因而有较强的抗栓作用,副反应小,且给药方便[1],比普通肝素已经进步了很多,但毕竟是抗凝药物,在应用中仍然要非常小心,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文献报道,注射时捏起皮肤、垂直进针、注射后压迫穿刺点2 min~3 min,注射时规律轮换注射部位,能明显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率[2-4].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李姝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常见问题及护理

    [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常见问题及护理.[方法]通过观察植入静脉输液港200余次,分析护理方法.[结果] 总结临床使用的穿刺时间、穿刺方法,防堵塞、防感染、防扎伤的护理.[结论] 通过总结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常见问题及护理,有助于广泛开展静脉输液港这一技术,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英;林丽;李洁冲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改良式气垫床在半卧位病人中的效果观察

    气垫床在长期卧床病人中使用广泛,但传统的气垫床容易产生滑移现象,在半卧位病人中尤其突出.为此,我们对气垫床进行了一定的改良,经临床使用,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玉莲;刘辅兰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温筒器灸法治疗功能性遗尿疗效观察

    遗尿是指睡眠中出现不自主排尿,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功能性遗尿多见于儿童及个别成人,经常或间歇性发作[1].近年来我们采用温筒器灸法治疗该病人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迎倩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护理技术操作实践教学及考评改革探究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培养现代化的护理人才不仅要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更重要的是结合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去适应现代化医院的要求.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的核心,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化、社会化发展有重要作用.较高的临床实践能力是新时期对护理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以培养护士的实践能力和高适应素质为目标,不断改革和完善护理技术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该专业适应新时期形势的发展.

    作者:陈玲;侯诗箐;张建荣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高脂血症病人脂肪餐后的血脂观察与膳食护理

    脂肪餐后高三酰甘油反应及三酰甘油清除延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食物对高脂血症病人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探讨这一问题的文献虽不算少,但很少有系统分析饮食对高脂血症病人三酰甘油清除的影响.2007年3月-2007年12月我们对20例高脂血症病人与20例健康人进行三酰甘油耐量试验,并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汪红兵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护士职业高原现象产生的相关因素与对策

    通过对护士职业生涯的全程审视,剖析护士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从护士个人及外部条件寻找突破护士职业高原的有效策略,帮助护士舒适的度过职业高原期,从而促进护士的专业发展.

    作者:王敏;钟玉杰;周艳 刊期: 2009年第27期

  • 气囊导尿管气囊注液量的分析与探讨

    留置导尿管是解决排尿困难和观察尿量的基本手段,是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必要护理措施.气囊导尿管有固定牢固、使用方便、不需外固定、安全可靠、刺激性小、与尿道密合程度大、有效防止泌尿交叉感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关于导尿管气囊固定液量的多少,目前尚无统一规定.有的厂家规定8 mL~10 mL,有的规定10 mL~30 mL,以致临床工作中多见因注液量不一而引起诸多的意外情况,如拔出困难、尿管脱落、尿管带气囊强行拔出,致尿道损伤出血等现象时有发生[1,2 ].为探讨合适的气囊固定注液量,2008年7月-2009年1月,对我院住院需留置导尿管的病人200例气囊注液量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穆淑玲;任丽生 刊期: 2009年第27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