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饮食教育对初发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

袁小润;郭金风;李乃娟

关键词:饮食教育, 初发糖尿病, 病人, 血糖水平, blood glucose, 饮食治疗, 胰岛β细胞, 治疗措施, 饮食结构, 生活节奏, 社会经济, 临床实践, 控制饮食, 基础治疗, 高脂饮食, 运动量, 劳动力, 国内外, 高蛋白, 发生率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蛋白、高脂饮食),生活节奏的加快及运动量的减少,使得糖尿病的发生率大幅度上升.长期以来的国内外临床实践证明,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病人基本的治疗措施之一,合理的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因此,饮食治疗作为基础治疗的手段,在防止和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维持健康和劳动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移植病人照顾者护理知识掌握状况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病人照顾者移植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0例心脏移植病人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照顾者护理知识主要来源于医护人员,其用药、复诊等治疗性护理掌握较好,对饮食、运动等康复护理知识缺乏了解.影响照顾者护理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和护理总时间(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移植相关护理知识的宣教,根据照顾者的护理知识现状,因人施教,并优化护理知识来源途径及宣教方式,提高其居家护理能力,进而促进移植病人的院外康复.

    作者:吴炜炜;姜小鹰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整形病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术后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整形外科的临床过程不仅局限于医学范畴,而且涉及社会、心理等诸多领域.整形手术效果与就诊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整形外科医护人员应对整形病人有正确的鉴别力,在术前就能对病人进行初步筛查,发现心理异常的求术者,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作者:童玲;郝平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病人抑郁治疗效果的研究

    脑出血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病人由于神经系统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认知、情感等心理活动的异常和情感障碍,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病人的康复[1].其中抑郁是脑出血后常见的情绪变化,发病率为30%~60%[2],使脑出血病人的死亡率增加3倍.因而重视对脑出血病人的情绪变化的监控,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解释、安慰、鼓励、保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淑琴;张琼;王玉珍;薛引连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骨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风寒侵袭、外伤或过度疲劳所致,使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充血、渗出、水肿、粘连的无菌性炎症,表现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特点:夜间疼痛加剧,甚至夜不能眠.电脑工作者肩关节的活动相应减少,长期缺乏运动,使肩周炎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我院临床开展了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肩周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新云;贾涛;沈凯秀;张永红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医嘱模块加拼音码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目的]缩短医嘱电脑录入的时间,提高医嘱处理的质量与效率,规范收费,减少费用纠纷.[方法] 按专科特点及使用频率对医嘱收费项目打包成模块,取模块名称拼音的首字母2个~4个组成拼音码,使用拼音码进行电脑录入,试验组用模块录入医嘱,对照组用旧法录入,对比分析医嘱模块建立前后医嘱录入速度、缺陷率、熟练录入培训时间.[结果]试验组模块及对照组旧法录入入院当天医嘱时间分别为4.0 min±0.1 min、8.0 min±0.2 min;录入手术当天医嘱时间分别为5.0 min±0.2 min、10.0 min±0.1 min;录入医嘱收费缺陷率分别为1.25%、10.00%;熟练录入培训时间分别为3.0 h±0.1 h、120.0 h±0.3 h,均显著优于旧法(P<0.05).[结论]医嘱模块加拼音码的建立与临床应用,可节省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医嘱录入速度,减少了差错,提高了服务质量.

    作者:曾映琼;李风娣;汤铭;张丽荣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废弃碘伏罐巧制肾上腺素抢救盒

    临床工作中注射盘内都需备0.1%盐酸肾上腺素1支,2 mL或5 mL注射器1付,砂轮1支,以备在注射药物时发生过敏性休克时急用.但在院区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临床执行中存在着3大缺陷:注射盘内单单存放肾上腺素,或将物品裸露在外,每次注射前都要查看物品是否齐全;将肾上腺素(要求避光保存)存放在透明的塑料试管中;存放肾上腺素的试管太大,在使用注射盘过程中,易碰撞破损.鉴此,我科室利用废弃的碘伏罐制作成抢救盒,应用效果好,并在全院中推广.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奇红;李萍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首次静脉留置针输液病人针对性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静脉留置针自1962年发明以来,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更新.我国于50年代开始使用,90年代的医疗改革中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应用,但多限于手术室、ICU、急诊科.静脉留置针具有保护血管、减少痛苦、便于固定与活动等诸多优点,适合每天输液量较多(>1 000 mL)或输液时间较长(>6 h)或疗程在2 d~11 d的住院病人,但调查发现其在临床工作中应用的范围不佳,推广普及程度不够,病人对静脉留置针具有排斥心理,在接受时也存在较大的疑惑,依从性差,再次接受率低.

    作者:李育玲;程洁;李丽红;尹凡平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乳腺癌病人流行病学特征及健康教育对策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长较快,已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发病率为23/10万[1].研究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从而减少其病的发生,降低治疗后复发率,对促进乳腺癌术后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为此,对587例乳腺癌住院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水英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不同方法治疗全身麻醉术后寒战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对治疗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反应的临床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60例我院麻醉恢复室内发生寒战的全身麻醉术后病人,随机分为3组:D组给予10 mg盐酸哌替啶加生理盐水至10 mL,N组给予10 mg盐酸萘福泮加生理盐水至10 mL,S组给予10 mL生理盐水,观察用药5 min后生命体征及寒战转归情况.[结果]D组与N组给药后寒战转归情况明显高于S组,N组用药后寒战完全终止,D组用药后寒战减轻但并未完全消失,其中N组有1例用药后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现象,D组有1例出现严重嗜睡现象.[结论]哌替啶与萘福泮对处理全身麻醉术后寒战均有显著效果,萘福泮治疗效果优于哌替啶.但萘福泮可能会致病人轻微的恶心、呕吐,哌替啶会使病人出现嗜睡现象.

    作者:邓曼丽;韩燕敏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改良Ⅲ期石膏固定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康复护理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是矫形外科中常见的复杂疾病之一[1],我国DDH的发病率为0.91%~8.20%[2].1998年-2008年我院采用改良Ⅲ期石膏固定,配合下肢功能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对59例患儿的康复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吴玉玲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1例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cute tumor lysis syndrome,ATLS)是一组严重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是恶性肿瘤病人进行细胞毒性药物治疗时,由于肿瘤细胞大量溶解破坏,快速释放细胞内容物,使电解质紊乱而发生的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高钾血症、高磷血症、高尿酸血症,低钙血症.

    作者:赵琨;郑晓静;汪银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复方黄连液预防会阴水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黄连液会阴冲洗预防产后会阴水肿的效果.[方法]将156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6例).观察组使用复方黄连液冲洗会阴,对照组使用高锰酸钾液冲洗会阴.[结果]复方黄连液和高锰酸钾液预防会阴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连液预防会阴水肿疗效显著.

    作者:李祥清;彭闺臣;何文凤;刘滢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饮食教育对初发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蛋白、高脂饮食),生活节奏的加快及运动量的减少,使得糖尿病的发生率大幅度上升.长期以来的国内外临床实践证明,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病人基本的治疗措施之一,合理的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因此,饮食治疗作为基础治疗的手段,在防止和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维持健康和劳动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袁小润;郭金风;李乃娟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康惠尔水胶贴应用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研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套管针在欧美国家早已普及应用.近年来,在我国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多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大量输液、输血的病人.通过近2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外周静脉留置针在输入刺激性药物、营养药物及高渗性液体时,由于静脉炎发生率高,留置针局部不适等原因影响了病人对留置针的接受程度以及留置针的使用率.经过临床实践,摸索出固定留置针的新方法,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国虹;张燕;刘艳华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的观察及护理

    随着社会发展,人寿命延长,高龄老人越来越多,髋部骨折高龄病人也逐年增多.保守治疗时间长,往往骨折还没愈合,并发症就已夺去老人生命.现代医学观点认为:高龄不再是髋部手术的禁忌证,手术治疗目前已成为首选[1].恰当正确地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我院2004年2月-2008年7月,共手术治疗此类高龄病人(≥80岁)52例,现将理方面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胡艳君;姜劲松;张玉华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心电监护仪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故障原因及护理对策

    心电监护仪是医疗单位用于长期连续地对病人进行心电、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动态血压监护及测量的医用计量器具.心电监护仪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医护人员诊断、治疗、护理和抢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临床上重要的监护系统.

    作者:唐凤梅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非精神科住院病人心理压力评估量表的修订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改进和发展,非精神科住院病人不仅对其身体健康方面有很多的担忧,同时还承受着来自家庭、工作、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1].长时期住院将导致他们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如对疾病能否治愈产生焦虑、恐惧,对各种治疗操作产生紧张、烦躁的情绪,对住院生活感到不安,对治疗费用感到担心等.

    作者:范宇莹;李秋洁;郭;盈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1例P-J综合征病人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护理

    P-J (Peutz-Jegher )综合征又称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已知其为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男女均可发病,一般并无特殊症状,常以腹胀、腹痛、贫血作为临床表现.有时因息肉发生肠套叠、肠扭转或消化道出血而被发现.黑色素斑出现较息肉为早,往往10岁前即可出现,这些黑色素斑常见于口唇、颊黏膜、手指、手掌、脚趾,而出现消化道症状及发现息肉的年龄在20岁左右[2].此疾病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行外科手术治疗.我科2009年1月为1例P-J综合征病人实施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丹莉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临界高血压、正常血压高值和理想血压人群的静息心率变化比较研究

    近年来静息心率(RHR)增快在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事件发生中的意义已越来越受重视.RHR是指人体在清醒不活动状态下的心率.临界高血压是指病人在静息状态下,非同日3次测量的血压值在(130~139)/(85~89)mmHg(1 mmHg=0.133 kPa)即为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20~129) mmHg或/和舒张压(80~84)mmHg为正常血压高值.收缩压/舒张压<120/80 mmHg 为理想血压值 [1].本研究通过对421例健康体检者血压及RHR 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不同血压水平人群的RHR变化.

    作者:李晶;赵英;鹿金凤 刊期: 2009年第36期

  • 全程分阶段健康宣教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妇女妊娠后,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分娩时所带来的疼痛和准备工作感到担心,尤其是初产妇,他们从各种途径得到的信息,大多是分娩的痛苦与危险,心理压力很大.这种心理既影响了孕妇心理健康,不利于正常分娩,也不利于产后恢复和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

    作者:牛晓芬 刊期: 2009年第36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