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血管新生的影响

黄浏姣;洪亚群;陈邦国;郑慧慧

关键词:电针, 脑缺血再灌注, 微血管密度计数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大鼠脑内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Longa动脉线栓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选用雄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后两组分为缺血30min后再灌注3h、6h、12h、24h、48h、96h六个亚组.运用免疫组化S-P法,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缺血脑组织微血管的密度.结果 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MVD)低于模型组及电针组,电针组各个时相MVD均显著高于相应时相的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血管新生有关.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乙肝免疫球蛋白紧缺带来的社会思考

    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起到全程预防并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降低宫内感染率之功能.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数目众多,该药物的需求量极大.但根据长沙市多家医院的走访调查发现,该药已出现严重的短缺现象,本文根据对国内医药市场的了解,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并就国内药品紧缺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期待得以解决.

    作者:黄琪;王瑛;雷鹏;李新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急诊热射病16例抢救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热射病的治疗措施;方法:同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9月我院救治的热射病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愈12例,2例死亡,2例有脑及脊髓并发症(偏瘫及双下肢瘫);结论:救治热射病患者早期、及时、持续使用小剂量肝索,对患者的生存率及愈后率有明显的帮助.

    作者:李学起;柳栋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入路选择

    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人路选择.

    作者:冷明昊;肖晶;何祥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中老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127例给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达到83.33%.所有患者均有小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的改善.结论: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作者:胡晔;沈莹;李毅平;李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婴儿捂热综合征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我病区婴儿捂热综合征发病状况及其危害性,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静脉微泵治疗(每千克体重3-5ug/分钟).方法 对我院儿内科病区2003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婴儿捂热综合征8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0例患儿多见于农村(80%),每年2月份和12月份为发病高峰.本病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后遗症多,本文死亡率5.0%.结论 捂热综合征关键在于预防,应加强宣传科学的婴儿防寒保暖越冬知识.摒弃不合理的传统育儿观念.患儿就诊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静脉微泵治疗(每千克体重3-5ug/分钟),对促进患儿循环改善,神志恢复,乃至减少后遗症均有较满意的结果.

    作者:占剑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试论医院药学人员的继续教育

    目的:在科技进步及医院药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医院药学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方法:结合国内外对药学人员的要求标准,分析了医院药学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结果:医院药学人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服务水平,适应医院药学模式的转变.结论:医院药学人员继续教育及终身学习是时代要求,也是工作需要.

    作者:赵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对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体内培养H22腹水肝癌细胞,接种健康小鼠,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给予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计算睥脏指数、胸腺指数.CCK-8检测荷瘤小鼠经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的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流式检测经去甲斑螫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荷瘤小鼠T细胞业群CD3+、CD4+、CD8+百分率,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与环磷酰胺组比较,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处理组的脾脏指数有升高趋势;在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中,不同剂量的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均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且与去甲斑蝥素的剂量呈正相关.低剂量的去甲斑蝥素联合环磷酰胺可有效提高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CD3+(%)为11.4±3.13,CD4+(%)为7.3±2.94,CD8+(%)为2.88±0.51,与环磷酰胺组比较P<0.05,与去甲斑螫素的浓度呈负相关.随着去甲斑蝥素剂量的增加,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率也逐渐升高.结论:低剂量去甲斑蝥素(1mg/kg)联合环磷酰胺可以降低单纯环磷酰胺化疗药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为临床用药剂量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高丽君;万幸;潘华新;王青;向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沙利度胺联合多西紫杉醇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多西紫杉醇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对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一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试验组:沙利度胺联合多西紫杉醇和顺铂方案30例;对照组: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30例,单纯化疗,不口服沙利度胺.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RR)分别为33.3%和30.0%,疾病控制率(DCR)试验组高于对照组(76.7%vs 63.3%),但两组相比,差异尤显著性(P>0.05).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6.3个月和4.9个月,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2个月和9.6个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但P>0.05.毒副作用,试验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但皮肤反应、便秘、嗜睡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生活质量方面,试验组患者食欲改善、体重增加等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多西紫杉醇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孙晓强;许今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休克复苏高渗液组织灌注对微循环影响

    在20世纪近几年对休克的进展,休克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各种休克基本病理都是有效血液循环减少和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迅速补允循环血量和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有效血液循环,现已成为冶疗休克的基本措施.国内外医学专家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微循环学说,认为微循环急剧变化及障碍,引起组织有效液体灌流鞋严重术是造成休克的病理改变基础,造成了微循环前毛细血管痉挛及关闭状态,使组织水肿,及毒素阻滞,从而使休克在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充分证明及认识到补液的复苏在抗休克中的重要性,并开始对补液性质证实和讨论[1].60年代初已有学者已经开始对岛渗液体对抗休克的动物实验研究,用小剂量7.5%氯化钠溶液救治12名难治性终末晚期低血容量休克病人.其中有11例迅速得到逆转及救治,血压同升,尿量增加,意识恢复,休克纠正.临床应用的首次成功引起了医学专家者们对高渗液抗休克的关注.高渗液抗克的机理也成为研究重点之一.大量文献报道高渗液能改善血液动力学变化,对心功能,血压恢复、心脏、心率的恢复及代谢,组织灌注恢复,使休克得到明显纠正并且降低脑外伤动物的颅内压[2].近期发现高渗液能抑制休克后肺损伤,也降低继发感染的可能性,在临床应用取得了可观满意的效果.目前一般认为,小剂量高渗液,抗休克的主要机理是从水肿的内皮c及细胞中动员内源性液体,使血容鞋增加,使微循环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重新开放,从而纠正休克引起的血容不足,随着高渗液对抗休克机理的研究深入,对高渗液复苏及抗休克状态组织灌注高度重视及对微循环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探索[3].

    作者:王德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神经外科手术中舒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效果

    目的 观察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推荐靶浓度舒芬太尼靶控输滓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额颞部肿瘤切除手术病人20例,采用异丙酚、舒芬太尼双通道靶控,诱导及开颅前期、开颅期、颅内操作期和关颅期舒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0.53ng·ml-1,0.48ng·ml-1,0.30ng·ml-l,0.27ng·ml-1,异丙酚TCI维持血浆靶浓度3ug·ml-1,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麻醉和手术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各参数(SBP、DBP、MAP、HR)变化;舒芬太尼用量;并观察麻醉恢复时间.结果 麻醉及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呼吸恢复时间为(9.9±4.8)min,拔管(12.6±6.0)min,呼之睁眼(14.9±7.8)min,定向力恢复08.5±7.3)min.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中诱导至术前期,开颅期,颅内期和关颅期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浓度分别设置为0.53ng·ml-1、0.48ng-1、0.30ng·ml-1、0.27ng·-1,同时异丙酚TCI 3ug·ml-1维持麻醉的方案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麻醉效果.

    作者:陈继军;纪孝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尿酸清方治疗高尿酸血症123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白拟尿酸清方防治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4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对照组121例,治疗组采用尿酸清方汤剂;对照组采用别嘌吟醇片加碳酸氢钠片口服治疗1个月.结果:尿酸清方组治疗有效110例,有效率为89.4%.肝功能受损人数O例,肝功能异常率为O;别嘌呤组治疗有效102例,有效率为84.3%,肝功能受损8例,肝功能异常率为6.6%.结论:血尿酸水平的降低程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尿酸清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疗效与别嘌呤相似,但其对于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挺示:尿酸清方对高尿酸血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潘启焕;张周;覃佰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门诊护理指导对中期孕妇焦虑的影响

    目的:观察门诊护理指导对中期孕妇焦虑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中期孕妇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门诊护理指导,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结果:观察组焦虑水平S-AZ干预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2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门诊护理指导可有效的减轻中期孕妇焦虑症状.

    作者:田春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后勤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展望

    医院后勤服务现代化的程度标志着一个医院现代化的程度.本文就目前基层医院后勤保障现状作归纳,对近十年后勤服务改革作探讨,为今后基层医院后勤工作作出展望.

    作者:钱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治疗儿童喘憋性肺炎160例临床研究

    目的:从临床方面对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治疗儿童喘憋性肺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将符合两医喘憋件肺炎诊断标准的160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肺炎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条德联合博利康尼雾化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研究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治疗喘憋性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周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六味地黄汤对癫痫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对青霉素诱导的癫痫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青霉素诱导大鼠癫痫模型后,六味地黄汤灌胃,通过水迷宫实验和在体细胞外记录海马CA3区群峰电位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的变化,观测六味地黄汤对癫痫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①癫痫发作延长大鼠水迷官游泳时间;降低大鼠海马CA3区PS幅度:②六味地黄汤能缩短癫痫大鼠水迷宫游泳时间;能升高癫痫大鼠海马CA3区PS幅度.结论:六味地黄汤可能对青霉素致痫大鼠学习记忆的损伤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刘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肺复苏中单用肾上腺素或联合血管加压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中单用肾上腺素或联合血管加压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首剂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观察组52例患者给予首剂肾上腺素1 mg及血管加压素40U静脉推注.如心电未恢复,2组患者均每隔5min重复给药,直到自主循环恢复.观察自主循环恢复情况、24h及出院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分别为75.00%、(8.6±2_3)min,对照组分别为52.50%、(18.8±4.5)min,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2组患者的24h存活率、出院率比较,亦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CPR中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患者自主心律恢复率和时间明显优于单用肾上腺素,24 h和出院存活率亦高于单用肾上腺素组,近期效果显著.但由于随访所限,长期复苏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若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33例临床分析

    脑血管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而且症状性癫痫也日益增多.

    作者:马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探讨X线检查诊断腰椎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

    浅析X线检查诊断腰椎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

    作者:衡长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09年医疗质量及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目的:全而客观地评价医院的医疗质量及综合效益.方法:运用综合指数法,以2009年的11项医疗下作信息数据作为分析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2009年12月综合效益好,1月差.结论:综合指数法是用单一统计指标来概括多项统计指标的综合水平,它可以集中反映出医院在医疗服务工作中,由不同侧面,不同计量,小同功能指标的综合作用.通过对医疗工作量、质量、效率、费用等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对宏观调控下年度医疗工作和医药费用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秀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口腔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引入双语教学可以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是医学工作者必备工具.同时在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对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学,在现有环境下如何利用有效地时间,以及教学环境配置,完善的考核对双语教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占海;陈光;王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