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付志新;蔡慧敏;荆宏建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方法:对经头颅cT、MRI证实为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的28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根据Gos判断预后标准,恢复良好14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结论:及早对颅脑外伤并发脑梗死患者作出诊断和治疗及早期预防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于学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产前彩超声诊断先天性胎儿畸形的价值.方法:对行彩超诊断的71例胎儿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胎儿畸形71例,其中无脑儿23例,脑积水8例,无脑儿并脊柱裂4例,脑积水并脑膜脑膨出1例,脊柱裂4例,肾积水2例.双肾缺如2例,多囊肾1例,十二指肠闲锁3例,内脏外翻4例,胸腹水4例,颅内血肿3例,唇胯裂2例.足内翻2例.短肢畸形4例.多部位复合畸形2例,双胎畸形2例.漏诊2例,1例唇腭裂,1例隐性脊柱裂.漏诊率为2.8%.结论:彩超诊断先天性胎儿畸形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潘宇轩;李有明;周兆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时心肌是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治疗组)及生理性黄疸20例(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所有患儿的血清心肌酶及其同工酶活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f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及同工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治疗组治疗前心肌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经治疗后,心肌酶及血清胆红素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造成心肌损害,但随着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不一定造成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作者:张红敏;郭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怡生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怡生汤低、中、高剂量组,口服给予14d.观察怡生汤对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等6种菌群数目的变化结果:在连续给予怡生汤14d后,与给药前相比较,怡生汤中、高剂量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拟杆菌的数目明显增多(p<0.05或P<0.01),肠球菌、肠杆菌和气荚膜梭菌的的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怡生汤促进小鼠肠道中益生菌的生长增殖,同时抑制有害致病菌的生长,对肠道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承;周长华;郭键;曾参;田甜;陈婷婷;陈健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肺结核(TB)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由于机体消耗过大,食欲减退,往往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延长病程治疗.如何提高治愈率和涂阳肺结核,缩短TB的用药疗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营养是关键,对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任玉萍;任雅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五项各种模式中的表达,以探讨其在临床检验上的应用意义,并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方法:用ELISA方法同时检测440份人血清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以乙肝五项模式进行分组,比较不同血清模式乙肝病毒感染者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可补充完善乙肝五项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或变异的HBV感染者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
作者:王红梅;赵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疫情概况2010年共报告发生乙、丙类传染病10种,264例,报告发病率为568.71/10万,报告发病率较2009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4.23%,报告发生病种分别是:乙类传染病7种,187例,其中病毒性肝炎59例、肺结核21例、梅毒38例、布病52例、淋病12例、细菌性痢疾3例、猩红热2例;丙类传染病3种77例,其中流行性腮腺炎20例、其它感染性腹泻8例、手足口病49例.
作者:任建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毕业就业心理特点的阐述,分析了现阶段我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教育的困境,并结合多年来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和管理的经验,提出了重视就业心理管理和教育的理念,从而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和实现顺利就业的能力.
作者:潘建伟;张超;徐丹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在临床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防止护惠纠纷的发生,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方法:在护理部的指导下,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沟通,包括预防性的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统一沟通以及学习沟通的注意事项.结果:增加了护士的知识,满足了患者家属的需要,医疗纠纷明显下降,医院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结论:护士是医疗活动中的主要成员,是医患沟通的桥梁,护士通过换位思考,提供优质的服务,可融洽护患关系,使护患沟通得到保证.然而要真正持久的改善护患关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医、护、患的共同努力.
作者:王晓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安全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时我院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期间的9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通过中医药冶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ALT,GGT,TG,TC等各项指标对比.分析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结果:中医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41%.两者对降低患者的血脂、血清转氨酶均有明显的作用,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段彩荣;王子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04年10月到2009年10月接受治疗的25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镜腔内气压弹道碎石术(URL)、输尿管镜腔内气压弹道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URL+ESWL)以及经皮肾顺行输尿管结石碎石取石术(PCNL)分别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结果::ESWL,组、URL组、URL+ESWL组、PCNL组结石清除率分别为65%、69%、78%、91%;并发症发生率ESWL低.结论:ESWL,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方面的结石清除率地,对患者的损伤小,如果能够配合URL就可以取得很满意的效果,对于合并肾结石的输尿管结石PCNL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作者:姬怀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脑一心综征是一种脑源性心脏功能及心电生理的改变,脑部疾病的发生时心脏的影响,尤以心脏功能和心肌损害为主.Sharma[1]等回顾了心血管因素对脑卒中死亡率的影响,显示心电图异常在脑卒中急性阶段的死亡率上升.近年来,临床工作者越来越关注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异常表现.
作者:林小兰;傅贵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住院治疗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10 mg,3次/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心电图、心绞痛、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住为65.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对照组为7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贾宝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儿科2010年11月份住院患者205例,3-16岁37例,1~3岁42例,0~1岁126例;3岁以下小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159例,其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02例,小儿额肺炎37例.小儿腹泻13例,其他病例7例,平均办理液天数5天,一次穿刺成功719例,第一次穿刺失败为76例次.
作者:王风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重症脑血管病人由于意识障碍严重持久和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营养不良等情况,容易合并肺部特殊细菌的感染,如鲍氏不动杆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导致病人的死亡率和滞留监护室的时间延长.分析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合并鲍氏不动杆菌致的肺部感染的发病原因、药敏情况等分析,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赵燕;付志新;蔡慧敏;荆宏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68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时照组45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U,每日2次腹部皮下注射,7d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17例,无效14例.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安全有效.
作者:魏俊霞;岳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对比蛇床子、女贞子、栀子、胡椒、佛手、五味子、蔓荆子七种果实类中药催眠作用.方法:观察七种果实类中药对自主活动以及协同戊巴比妥钠催眠剂量对小鼠睡眠潜伏期与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水平活动比较各组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各组之间与地西泮阳性对照组(以下简称地西泮组)无差异,试验药物之间两两比较:蛇床子、蔓荆子高于胡椒组,其余各组之间比较无差异.垂直活动比较各组均比空白组活动低,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五味子、女贞子、佛手、栀子、蔓荆子、蛇床子组均高于地西沣组,胡椒组与地西泮组比较无显著差别,试验药物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地西泮、蛇床子、女贞子、栀子、胡椒组睡眠潜伏期均显著短于空白对照组,女贞子组睡眠潜伏期明显短于地西泮组,佛手、蔓荆子组睡眠潜伏期较地西泮组明显延长.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地西泮、蛇床子、女贞子、栀子组睡眠持续时间明显长于空白时照组,蛇床子持续睡眠时间与地西泮无显著性差别,五味子、女贞子、佛手、栀子、胡椒、蔓荆子组睡眠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地西泮组;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女贞子睡眠持续时间长于佛手组.结论蛇床子镇静作用不明显但是其能明显缩短睡眠潜伏期且提高睡眠持续时间;胡椒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且能够缩短睡眠潜伏期,但是不能延长睡眠持续时间.女贞子、栀子能显著缩短睡眠潜伏期且能显著延长睡眠持续时间.
作者:白灵;冯玛莉;宋美卿;贾力莉;武玉鹏;牛艳艳;仝立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对8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本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8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病例,使用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80例惠者中,20例患者在停药后1~2个月内月经来潮,且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量减少;50例患者在停药后,直接进入绝经期;另外有5例患者由于停药后病情反复,需要采取手术切除子宫.总有效率为93.75%.讨论:绝经过渡期的妇女容易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给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应用方便,不良反应小,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兰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银柴胡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鉴别银柴胡.结果:紫外图谱和薄层色谱上分别检出银柴胡的特征吸收和特征斑点,且阴性对照溶液中无干扰.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结果稳定,可作为银柴胡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谢仕伟;梁沃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肝脏B超在评估抗精神病药物早期肝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符合CCMD-3诊断的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患者450例入组.在服药前,服药后1,2,3个月后分别检查肝脏B超及肝功能.结果: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2、3个月后复查肝脏B超异常率分别为9.9%、24%、34%,肝功能检查异常率分别为0.22%、1.3%、2.67%,相应数据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随访药物副作用的检查中,肝脏B超阳性率明显高于肝功能检查.
作者:董月英;陈韶光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