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压测量对静脉采血后止血效果的影响

石燕红

关键词:血压测量, 静脉采血, 止血效果, venous blood, 身体检查, 生活水平, 穿刺部位, 体检者, 连贯性, 测血压, 出血, 程序, 操作, 保健
摘要: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健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做体检又与患病就诊的程序有很大的不同,是一种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一般都在2 h~3 h完成整个体检过程.静脉采血在身体检查中是必不可少的操作.在体检过程中发现,测血压时体检者静脉穿刺部位出血.现分析如下.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防护袖巾在感染性疾病区应用的研究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将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为三类,即高度、中度和低度危险性物品.听诊器、血压计袖带虽被列为低度危险性物品,但经病人反复使用,易被病人的汗液,体表携带的菌群污染,尤其是通过各种不同途径传播的不同病原菌,成为院内感染的传播媒介和院内感染的隐患.目前国内各感染病房内各病区血压计、袖带、听诊器常用的消毒方法是用甲醛溶液熏蒸消毒,由于消毒不方便等原因,达不到医用物品一用一消毒的要求,且在取放血压计时,护士的健康常被甲醛溶液强烈的气味造成损害[1].为此,我科护理人员研制了一次性袖巾,解决了血压计消毒的难题,经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兰萍;宋修爱;宋建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纤维支气管镜床边治疗肺不张的疗效观察

    肺不张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一旦发生可加重原发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应迅速消除支气管、肺泡分泌物和阻塞物.经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吸引治疗由痰栓引起的肺不张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1].纤支镜在直视下进入段支气管甚至亚段支气管,准确清除呼吸道炎性分泌物,解除气道阻塞,促使肺复张,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迅速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及黏膜水肿的消除,目标性强、效率高、损伤少.这种直视下操作大限度地减少盲目吸引所致的支气管黏膜损伤[2].我科2003年1月-2005年6月进行床边纤支镜介导治疗急性肺不张病人23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美婷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供体胰肾联合切取的护理配合

    目前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合并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我科于1999年9月-2005年12月为21例糖尿病合并肾病病人施行了胰肾联合移植术.现将供胰肾联合切取过程中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金娜;马威;赵振红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音乐疗法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疾病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但胃镜检查术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由于其镜身长,管径较粗,在胃镜检查通过咽部时,可刺激迷走神经,引起恶心、呕吐、呛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使病人承受较大的痛苦,产生恐惧感,不但给病人带来痛苦,还可能影响术者的操作,甚至使检查无法进行.近年来,有关音乐疗法的研究证实,音乐疗法能够调节病人的精神心理状况和改善躯体机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止痛和降压等作用[1].根据音乐疗法的原理,对实施胃镜检查的病人采用音乐疗法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雪霞;丁冬;汪洁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颈椎手术术后急性水肿期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及护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颈椎外科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外科手段治疗颈椎疾患得到了普遍开展.但由于颈部解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颈椎手术治疗的难度大,可引起局部的血管、脊髓、神经和食管等损伤,术后水肿期易发生合并症,且较严重,一旦发生会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做好术后水肿期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和护理,对于保证和巩固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我科2004年7月-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78例颈椎疾患的病人,通过精心观察和护理,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孟蕾蕾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急诊抢救中潜在的感染因素

    急诊科为窗口单位,人员流量大,病人多为突然起病或在原有慢性病的基础上突然急性发作,病情复杂,生命体征不稳定,伴有意识障碍甚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抢救生命是主要的问题,抢救过程多为侵入性操作,破坏或改变了机体的自然防御屏障,使病原体容易侵入机体.甚至有传染病人就诊、陪护人员多,难以进行彻底的消毒管理.正因这一特点,在病人抢救过程中往往忽视防治继发感染问题或预防措施不合理,是导致感染明显增高的主要原因[1].

    作者:王翠兰;王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与奥美拉唑存在配伍禁忌

    随着医学发展及新药的不断出现,药物不合理配伍现象也时有发生.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静脉输注5%葡萄糖+复方甘草酸单胺(甘畅)后输注5%葡萄糖+奥美拉唑,输液管内立即出现白色浑浊现象.为此做了临床实验.

    作者:吴莉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适应性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术后无创正压通气的影响

    随着老年病人实施外科手术人数的不断增加,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COPD)且呼吸功能减退的病人也日益增多,经鼻(面)罩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且能减少病人气管插管的需求[1,2],但由于受依从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可控制性差.手术前适应性训练具有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术后无创正压通气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将其介绍如下.

    作者:任秀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改进输液管管嘴减少输液瓶内残留药液

    静脉输液是治疗用药的重要途径之一,长期以来,通过对输液瓶更换后瓶内残留药液的观察,发现药物尤其贵重药物浪费现象严重.为此,我院改进输液管管嘴,以减短输液管管嘴入液孔离输液瓶瓶口橡皮塞的距离,使液体能顺利滴完,将输液瓶内残留药液量减少到小限度.

    作者:李顺群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康复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比后路手术有很多优点,如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感染率低、神经后遗症少[1],便于术中呼吸、循环的管理,病人易于耐受[2],是目前治疗颈椎疾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解康复护理对该方法治疗颈椎病病人围术期的作用及康复效果,我科于2003年1月-2006年1月,对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87例,在围术期进行系统康复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红英;贾勤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基层医院护士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继续教育是指对已接受高等学历教育或已获得一定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使其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教育活动[1].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护理学在概念、理论、实质、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及时了解国内外护理的新动态及发展方向,通过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专业技能,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现对两所区属医院(一所一甲医院,一所二乙医院)的护士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护士继续教育情况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候素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扶正祛邪理论在小儿脑瘫饮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目的]运用扶正祛邪理论提高脑瘫患儿饮食护理方法,达到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瘫患儿80例进行中医扶正祛邪饮食健康教育,并与同期常规饮食指导的80例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完成情况比较.[结果]中医饮食护理组康复治疗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祛邪的饮食健康宣教能使家长较好的掌握中医饮食护理方法并加以实施,保证了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薛坚;李玉秀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加强对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带教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后阶段,是实现由学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学生们在基础课学习中所获得的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得以较为全面的接触和融合,专业知识和专业思想得以巩固和升华.但是也不避免地暴露在各种职业性危害之中,由于防护不当,实习护生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时有发生.现将存在问题及带教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廖耀玲;李素芬;郭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青光眼病人的中心视野分析

    青光跟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则可改善其预后.视野检查是对眼底、视路疾患以及青光眼早期诊断,对视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估及随访疗效观察等方面常用的、精确可靠的检查方法之一.近年来广泛应用的自动视野计是一种标准的定量的检查方法,比传统的手工操作视野检查更为精确,且可提高早期青光眼视野缺损的检出率.2003年11月-2005年8月,我院将OCTOPUS 101全自动视野计应用于临床,对青光眼、视网膜、视神经及颅内占位、弱视、夜盲症、外伤性疾病等1 560余例病人进行中心视野测定.现将资料完整的300例青光眼、230例疑似青光眼及240例正常人的视野改变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陈洁秀;蔡敏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对宁波地区护士继续护理教育需求现状分析

    继续护理学教育(continuing nursing education,CNE)是在职护理人员在本领域不断学习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终身性的系统教育,是优化专业技术队伍的必要措施.我国的CNE始于20世纪80年末,十几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对解决临床护理人员的实际水平和专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提高护理专业的整体素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1].为客观了解宁波市继续护理学教育状况,于2005年12月对宁波市8所不同层次医院的1 096名临床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静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运用多元教学模式提升护生综合能力

    护生临床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获取护理技能,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临床带教老师只注重对护生进行较为刻板的护理知识的讲授和基础操作的示范,而忽视了对护生进行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分析判断等整体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模式也随之而转变,故对护生的带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于2002年起对400余名护生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朱晓萍;龚美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探讨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现代教育模式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保证,护理技能是护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士从事专业工作的必备条件[1].对于<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有近30项基础护理操作,通过恰当的实践教学,能很快提高护生护理技能.通常的做法是增加实践课的比例,改革实践课的教学方法以及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来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具体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各校可结合各门课的特点而制定.周薇[2]在对美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概况进行研究后认为,临床护理课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为1:1较合适.对于<护理学基础>近三十项护理操作,如何才能更合理安排实践课?这些操作是否应有所侧重,还是平均分布时间和精力?为此,对毕业班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其在临床毕业实习的1年中,26项常用基础护理操作完成次数,以此分析设计<护理学基础>实践课时的安排.

    作者:丁亚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降低小儿静脉应用甘露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探讨

    甘露醇在儿科临床应用广泛,但其为高渗溶液,易发生药液外渗,引起静脉损伤,反复穿刺会导致患儿的不配合、哭闹,甚至拒绝治疗.我科2003年8月-2005年8月对收治病毒性脑炎患儿116例,在应用甘露醇时进行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静娴;邵艳丽;袁欣可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70岁以上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

    [目的]回顾性总结70岁以上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护理,探讨体外与非体外CABG的护理特点.[方法]收集115例70岁以上CABG病人的资料,其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82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33例,对其术后情况比较,探讨护理的特点.[结果]OPCAB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ICU时间均少于CCABG组,OPCAB组护理较CCABG组更容易.[结论]对本组70岁以上病人的护理,OPCAB组由于不受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恢复较快,护理更容易.

    作者:刘喜梅;王丽娟;吴美琴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敷贴-脉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1].气道炎症引起易感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伴哮鸣音、胸闷或咳嗽,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近年来哮喘患病率发作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而我院采用敷贴-脉冲治疗22例同一矿区的哮喘病人,延长了缓解期,减少了发作次数,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张瑞仙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