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构建高职高专病原生物学实验考核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廖明生;谢德秋;邹立琴

关键词:高职高专, 病原生物学, 实验考核模式
摘要:结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病原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在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等的基础上,构建合理可行的实验考核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并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相关文献
  • 多种教学法在中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使用

    <生物化学>是中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课程,所以它的教学也一直是中医专业教学中的重点,我们在教学中总结出了5种基本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何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住院治疗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10 mg,3次/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心电图、心绞痛、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住为65.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7%.对照组为7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贾宝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脂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血糖控制尚可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及安全性.方法:60例空腹血清胆固醇(TC)>5.72mmol/L,且血清甘油三酯(TG)<2.3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一组给予辛伐他汀10mg/d,另一组给予普伐他汀10mg/d,治疗12周,测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增高,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治疗观察期间均未发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血糖控制尚可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调脂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葛艳平;吕海洋;苏美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议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医院档案工作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注重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为医院档案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作者:王主玉;杜振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心可舒片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心可舒片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09年10月间到我科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68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给欣康片、恬尔心、阿斯匹林、倍他乐克等治疗,疗程4周;心可舒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疗程4周.治疗前、治疗后4周,测18导联心电图、查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脂、凝血象等.结果:心绞痛缓解方面:常规组有效率为79.4%,心可舒组为94.0%,两组间比较P<0.05.心电图改善方面:常规组有效率为82.4%,心可舒组为94.1%,两组间比较P<0.01.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质、血脂、凝血象等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心可舒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作者:王继明;陆长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自拟消肾清炎汤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消肾清炎汤加减治疗小儿息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自拟消肾清炎汤加减与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在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消失时间、复发率、治疗疗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症状、体征的消失时间、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治疗疗程也较对照组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炎能够显著改善小儿急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提高并稳定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

    作者:于新芹;朱刚聚;黎明;夏清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时日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当日医院发生医院感染47例,医院感染现惠率为3.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重症监护病房和内科患者为感染较多科室,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应用等.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加强监管合理使用抗生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惠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技15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儿科2010年11月份住院患者205例,3-16岁37例,1~3岁42例,0~1岁126例;3岁以下小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159例,其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02例,小儿额肺炎37例.小儿腹泻13例,其他病例7例,平均办理液天数5天,一次穿刺成功719例,第一次穿刺失败为76例次.

    作者:王风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医临床治疗痹症120例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治疗痹症疗效分析.方法:将120例确诊病例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结果:治愈96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5.8%.结论:采用中药口服外敷,针灸通络止痛,推拿调和气血,三者联合使用,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贺敏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T细胞亚群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发病期间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在转归有无意义.方法:时27例SAP患者在发病期间第1、3、7、14天抽取外周血,同时抽取15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作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CD3+、CD4+、CD8+百分比以及CD4+/CD8+值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在观察期内CD3+、CD4+百分比及CD4+/CD8+值明显下降(P<0.05);随着治疗时间推进CD3+、CD4+百分比及CD4+/CD8+值升高明显(P<0.05).结论:SAP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损害,经过治疗后可恢复正常,提示免疫调节治疗可作为临床上一个治疗方向.

    作者:周超雄;吴新民;郭亚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药物配伍变化是物理与化学的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临床用药的品种不断增加,以及一些治疗理论的不断更新,随之而来也出现了新的、不常见的药物配伍变化.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体外配伍变化,出现药液变色、浑浊、沉淀等现象.配伍变化可大致分为药效学配伍的变化与物理学配伍变化.药效的配伍变化是药物合并使用后,在机体内一种药物对某一种药物的体内过程或受体作用产生影响,而使其药理作用性质和强度、副作用、毒性等有所改变,疗效显著加强.物理化学的配伍变化是药物配伍后产生物理化学下的改变,如物理状态,溶解性能、物理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的变化,这样也必然影响其作用和疗效.物理变化还可再分为物理的化学的配伍变化.

    作者:刘丽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脐带绕颈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90例脐带绕颈单胎妊娠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对其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同期分娩的90例无脐带异常因素单胎妊娠的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脐带绕颈不明显提高剖宫产率,但是脐带绕颈的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脐带绕颈产妇应在加强产时监护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阴道分娩,以降低脐带绕颈产妇的剖宫产率,降低对围产儿的不良影响.

    作者:吴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柴颗粒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目的:研究五柴颗粒中五味子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18(4.6mnm250mm,5u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1.0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50 nm.结果:五味子甲素线性范围是0.043-0.431,r=0.9999,平均回收率99.5%.RsD=0.67%(n=6).结论:该法可用于测定五柴颗粒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作者:丁桂林;甄中锋;郭庆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护理对血透置管病人导管感染的干预

    随着每年血液透析病人的不断增加,置管术因其快捷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保证导管的安全成为护理的重点.在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中,感染为常见,除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外,还应注意护理中的点滴细节及加强对病人的宣教,从而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作者:芮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谈糖尿病的社区护理

    随着全民医保实施和社区卫生的不断完善,社区医疗将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和慢性疾病患者就医的主要场所.糖尿病为一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多数患者通过医院门诊在社区治疗为主,社区治疗具有减少患者因疾病的治疗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降低医疗费用等优势,故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将成为该疾病护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通过社区护士对惠者实施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社区护理中重视时患者进行血糖水平的维持指导、教会防止低血糖、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指导督促运动治疗、实施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指导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使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高建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肝脏B超在评估抗精神病药物早期肝损害的价值

    目的:研究肝脏B超在评估抗精神病药物早期肝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符合CCMD-3诊断的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患者450例入组.在服药前,服药后1,2,3个月后分别检查肝脏B超及肝功能.结果:服用抗精神病药物1、2、3个月后复查肝脏B超异常率分别为9.9%、24%、34%,肝功能检查异常率分别为0.22%、1.3%、2.67%,相应数据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随访药物副作用的检查中,肝脏B超阳性率明显高于肝功能检查.

    作者:董月英;陈韶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生儿呕吐原因和护理

    新生儿呕吐是临床上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致使胃、食管或肠道呈逆蠕动加之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食管或胃内容物从鼻腔、口涌出的一种临床表现.大多为生理性,一般无严重后果.但如观察不及时,护理不当可影响生长发育,或延误疾病治疗,甚至可因呕吐导致窒息死亡.因此分析呕吐原因,及时进行护理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姜艳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士职业倦怠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现状,为手术室护士这个群体的积极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对河南省5所医院的322名手术室护士进行施测.结果:约60%~80%的手术室护士被试报告了明显的职业倦怠,约24%手术室护士报告工作压力强度大.结论:关注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对手术室护士队伍稳定、病人满意程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延峰;苏月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舍曲林治疗产后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舍曲林对产后抑郁障碍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0年7月收治的61例产后抑郁障碍患者应用舍曲林治疗,观察其治疗疗效、药物副作用等.结果治疗4周末、8周末61例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t=33.1,P<0.001;t=72,4,P<0.001),其中临床治愈者49例,显著好转者8例,好转者3例,无效1例,临床治愈率为80.3%,显著有效率为93.4%0总有效率为98.4%.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便秘、失眠等,其应均发生于治疗2周内且均自行缓解或消失.治疗期间血尿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均未见明显改变,于正常范围.结论:舍曲林治疗产后抑郁障碍,疗效显著、安全可耐受,可于临床使用.

    作者:高天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七氟醚是门诊手术维持麻醉可选的吸入麻醉药

    门诊手术的理想麻醉药应具有下述特点:(1)诱导平稳、快速,不引起疼痛及刺激;(2)能为手术提供充分的镇静、遗忘、镇痛及肌松;(3)副作用如心血管、呼吸抑制等无或小;(4)苏醒快、无恶心呕吐等术后并发症;(5)麻醉深度易调节;(6)在术后早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7)有好的效价比.但目前仍无一种麻醉药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

    作者:吕晓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中国中医药咨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