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心静脉导管在肺癌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

康金秀;白日虹;郭志娟;袁星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肺癌, 胸腔积液引流, 应用, Cancer Patients, 恶性胸腔积液, 病人, 生存质量, 全身化疗, 呼吸困难, 穿刺抽液, 胸膜腔, 注药, 胸穿, 控制, 活动, 多表
摘要:肺癌是恶性胸腔积液的首位原因,占恶性胸腔积液36.3%,约15%的病人首诊时已出现胸腔积液,随着病情的进展,约有一半的病人出现胸腔积液[1].一旦出现胸腔积液多表现为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活动后加剧,强迫体位,严重影响病人生存质量,且恶性胸腔积液生长迅速,全身化疗和常规胸穿注药难以满意的控制胸腔积液,需反复胸膜腔穿刺抽液.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输液一次排气成功的方法探讨

    静脉输液排气时,有时会有小气泡混在液体中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影响一次排气成功.针对该现象,护理人员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茂菲氏滴管内液面水平在1/3时[1],输液管内容易产生气泡并直接影响了一次排气成功.茂菲氏滴管内液面升高至2/3时,输液管内不容易产生气泡,可一次排气成功.

    作者:冯海霞;孔贺利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自发性气胸病人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我院从2000年-2003年共收治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病人32例,经过我们积极及全面的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李彩娥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帕金森病病人合并抑郁症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研究不同阶段帕金森病(PD)病人的抑郁因子构成.[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Webster症状评分表对97例PD病人进行抑郁和PD症状评分.对比研究不同程度PD病人抑郁发生率和抑郁因子构成.[结果]中重度组病人抑郁发生率高于轻度组.中重度组疲乏程度、对未来希望大小、情绪好坏和睡眠质量等因素可决定72%抑郁的严重程度(R2=0.72,P<0.05);而轻度组病人中生活满足感、内心紧张程度、愉快感和食欲好坏等因素可决定73%抑郁的严重程度(R2=0.728,P<0.05).[结论]PD病人,抑郁发生率与本病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不同阶段病人抑郁构成因子不同,因此,应有针对性的制定心理治疗和护理措施.

    作者:张雅静;刘华;张小兰;凌丽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产道血肿的护理

    产道血肿是产时和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因为隐性出血易被忽视,且出血量不易计算,严重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应引起全体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阎晋平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皮肤擦伤巧换药

    长期以来,无菌操作作为皮肤擦伤创面的常规换药方法,但每次换药时病人的疼痛和疤痕形成很难解决,我院采用磺胺嘧啶银外敷法治疗,具有止痛、抗感染和减少疤痕形成之功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晓英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围手术期的护理

    下颌骨肿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肿瘤疾病,肿瘤切除术后创伤口腔的修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棘手问题.随着颌面整形外科的进一步发展,修复整形技术也随之完善,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修复整形问题基本解决.但是,如何安全渡过围手术期,已成为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为此,以我院9年间收治的34例下颌骨缺损病人为例,结合临床医疗护理实践,全面探讨了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作者:范慧芳;胡昌碧;黄华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长对全身麻醉病人的影响

    一般主张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成年病人术前禁食12 h、禁饮4 h~6 h[1],作为预防术中反流误吸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由于禁食禁饮时间过长,会导致病人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直接影响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及病人术前的自我感觉.甚至一旦发现违背上述原则,哪怕只是进食清流质,为安全起见一律推迟或取消手术,使医患双方发生不愉快.

    作者:杜吉萍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对预防学龄前儿童贫血的效果评价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不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且可产生智力、运动和行为的损伤[1].为了解健康教育对防治学龄前儿童贫血的效果,选取某城区内基本情况相近的两所幼儿园儿童为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对照分析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瑞芝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冠状动脉及脑动脉造影后命名性失语2例

    随着对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冠心病价值的肯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已在许多医院推广使用,同时冠状动脉造影后的不良反应已经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并积累了一定的防范经验.但同时行冠状动脉及脑动脉造影后的不良反应,较少报道.2004年9月-2005年2月,我科行冠状动脉、脑动脉造影16例,发生以命名性失语为主的不良反应2例,经积极救治均成功.

    作者:刘艳萍;张俊玲;陈俊红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子宫肌瘤病人术前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肿瘤,女性被确诊为子宫肌瘤并需要手术治疗切除子宫及肌瘤时,由于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不同,对疾病和治疗的认识也会不同,因而在入院后手术前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反应,有些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及手术后康复.为此,我科护理人员在术前准备阶段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及护理干预,达到一定效果.

    作者:丁翠萍;吴绘美;郭美莲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介绍一种改良型约束带

    约束带被广泛应用于昏迷、躁动或手术后麻醉未完全清醒时病人的四肢制动,但传统的约束带在使用时常给病人造成种种不适.为此,我科护理人员将传统约束带进行改良.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英;李萍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颅脑损伤引起躁动的护理体会

    躁动是颅脑损伤的主要症状之一[1],临床护理比较困难、棘手.引起躁动的原因很多,需医生及护士逐一排查,针对病情,及时、恰当、正确地采取医护措施,合理治疗,精心护理,使病人转危为安.

    作者:郭建华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1例骨折并脂肪栓塞病人的护理

    1 病例介绍病人,男,22岁,车祸导致双下肢严重受伤,送往当地医院治疗(治疗药物不详),效果不佳,次日16:40收住我科.入院诊断:左股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右双踝骨折、右第五柘骨骨折、右足跗骨骨折、左足背皮肤裂伤肌腱外露、右小腿皮肤裂伤.

    作者:耿俊梅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浅谈大学生的情志与心理

    在心理健康问题中,情绪心理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情绪对机体可产生截然不同的作用,情绪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情绪心理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而且涉及到他们能否成为一名跨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任海燕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医用一次性材料引起严重过敏反应1例

    1 病例介绍病人,女,66岁,体重55 k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自述有青霉素过敏史.因子宫肌瘤拟在硬-腰联合麻醉下行经阴道子宫全切术.病人入手术室后即建立静脉通路,监测血压16.0/10.0 kPa,心率85 /min,血氧饱和度99%,麻醉成功后安置膀胱截石位,行阴道冲洗及碘伏消毒后常规铺无菌手术巾(所铺无菌敷料及手术台布均为一次性).

    作者:邓兰芹;胡立萍;姚淑霞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

    200年2月-2004年12月我院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50例,术后对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指导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邓三于;李雪莉;常彩云;陈艳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院级综合质量查房的改革体会

    医疗查房是医疗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力措施,通常有院级综合查房、三级查房(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科主任或主任医师查房).而院级综合查房又是查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不仅反映医院科学管理水平,也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内涵深浅的重要标志.

    作者:陈维琪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心理干预对清醒反抗型服毒病人洗胃效果的观察

    洗胃是抢救急性中毒病人的有效措施之一,洗胃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病情预后.但清醒反抗型服毒病人,洗胃时哭闹、反抗不予配合,再加上病人家属非常紧张,迫切要求立即洗胃,不给病人配合的时间,从而使多数病人进行强制性洗胃,给工作带来不便,并且还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插管不顺利或造成并发症的发生,影响病人的抢救效果.

    作者:刘玉峰;张桂华;袁小菊;辛建云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微创介入治疗的护理

    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既往开胸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近十年来,随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提高,心脏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科于2003年8月开始开展了微创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6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就其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徐小改;王芳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老年病人的术中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变化,重要生命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1],因此对手术的耐受力也差.有计划的术中护理,是保证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田雪梅 刊期: 2005年第30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