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癀片治疗浅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刘丽华

关键词:新癀片, 治疗途径, 浅静脉炎, 预防静脉炎, 硫酸镁湿敷, 中药酊剂, 治疗方法, 鲜芦荟汁, 临床, 静脉输注, 穿刺技术, 保护静脉, 血管壁, 通透性, 免疫力, 刺激性, 自制, 药物, 血液, 涂擦
摘要:静脉输注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治疗途径,因而保护静脉、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静脉炎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与病人的免疫力、血液的黏稠度、血管壁的通透性以及药物的刺激性、护士的穿刺技术等有关.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有自制中药酊剂涂擦、硫酸镁湿敷、鲜芦荟汁外涂等.
护理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1例骨折并脂肪栓塞病人的护理

    1 病例介绍病人,男,22岁,车祸导致双下肢严重受伤,送往当地医院治疗(治疗药物不详),效果不佳,次日16:40收住我科.入院诊断:左股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右双踝骨折、右第五柘骨骨折、右足跗骨骨折、左足背皮肤裂伤肌腱外露、右小腿皮肤裂伤.

    作者:耿俊梅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自发性气胸病人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我院从2000年-2003年共收治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病人32例,经过我们积极及全面的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李彩娥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健康教育对预防学龄前儿童贫血的效果评价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不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且可产生智力、运动和行为的损伤[1].为了解健康教育对防治学龄前儿童贫血的效果,选取某城区内基本情况相近的两所幼儿园儿童为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对照分析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岳瑞芝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老年病人的术中护理

    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变化,重要生命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消化、吸收、应激代偿、修复、愈合等功能低下[1],因此对手术的耐受力也差.有计划的术中护理,是保证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田雪梅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音乐对非全身麻醉病人术中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音乐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通过心理和生理的作用,影响人的心身和行为.音乐治疗学已成为一门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1].作为另类模式走入手术领域[1-3].我院2003年在手术室安装音乐播放系统,现将手术中播放音乐的410例非全身麻醉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分析如下.

    作者:王慧萍;李卫红;赵月英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冠状动脉及脑动脉造影后命名性失语2例

    随着对冠状动脉介入诊断治疗冠心病价值的肯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已在许多医院推广使用,同时冠状动脉造影后的不良反应已经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并积累了一定的防范经验.但同时行冠状动脉及脑动脉造影后的不良反应,较少报道.2004年9月-2005年2月,我科行冠状动脉、脑动脉造影16例,发生以命名性失语为主的不良反应2例,经积极救治均成功.

    作者:刘艳萍;张俊玲;陈俊红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陪伴导乐分娩对分娩镇痛的临床影响

    无痛分娩是产科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产科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对分娩过程的管理日臻完善、监护日臻科学,产痛给产妇和新生儿带来的不良影响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分娩时消除疼痛已成为国内外产科工作者热切关注的问题.

    作者:王荣香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微波治疗对扩张后皮瓣血液循环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波对扩张皮瓣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将40例扩张皮瓣术后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使用微波进行照射治疗.[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组织渗出、肿胀、血液循环情况有明显好转,而且疼痛明显减轻,皮瓣血肿或出血减少.[结论]临床上结合使用微波治疗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现有的治疗方法,但可改善扩张皮瓣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且方法简便、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儿雪;陈奇鸣;郑秀先;孟宏;徐俊赐;余林权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四肢损伤后患肢抬高的护理

    四肢损伤是骨外科常见的损伤性疾病.若患肢水肿,严重影响损伤的修复,使病程延长.适当抬高患肢有利于肢体静脉和淋巴回流,可消除水肿,减轻疼痛,避免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为明确抬高患肢护理在四肢损伤中对病人病程经过、有无并发症及并发症的程度、预后所起的作用,对78例病人进行了抬高患肢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小红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护士长急诊带班的效果评价

    随着现代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加快,新的疾病谱的改变,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各种急、危、重病也与日俱增,这无疑给急诊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具有更全面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抢救技术,对急诊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强.

    作者:何红;王宝珠;温美兰;金玲;于静;季秀芳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提高碘造影剂过敏试验准确性的研究

    [目的]提高碘造影剂过敏试验的准确性,探讨其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标准.[方法]3 840例用泛影葡胺行影像检查者,常规行皮内试验,均按新标准和旧标准进行判断,比较两种判断结果阳性率及假阳性率的差异.[结果]皮试旧标准判断阳性率75.39%,假阳性率93.18%;新标准判断阳性率7.73%,假阳性率25.29%;两种判断方法的阳性率及假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说明离子型碘造影剂采用先皮内试验再静脉试验为佳的试验方法;新的判断标准明显提高了碘造影剂过敏试验的准确性.

    作者:王玉芹;蒿崑;全勇;吴艳春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肺源性心脏病肺栓塞的救治与护理

    肺栓塞(pulmonary embo lism,PE) 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国内20世纪80年代前该病的生前诊断率仅7.8%[1].大部分肺栓塞病人生前未能得到正确诊断,根据尸检报告,这一数字高达67%~79%[2].

    作者:林艾花;苏美平;夏秀丽;杨保元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浅析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医护患沟通

    分析医疗纠纷的原因,多是相互不理解、服务不到位造成.根据这一情况,我科制定了医护患之间的沟通方案.在疾病的不同治疗阶段,贯彻不同的沟通策略,使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护士、病人、病人家属、陪护人员,都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生活、治病、工作.

    作者:刘金顺;刘荣生;李燕琴;杨荷清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皮肤擦伤巧换药

    长期以来,无菌操作作为皮肤擦伤创面的常规换药方法,但每次换药时病人的疼痛和疤痕形成很难解决,我院采用磺胺嘧啶银外敷法治疗,具有止痛、抗感染和减少疤痕形成之功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晓英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互动式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手术室是进行手术诊疗和抢救病人的场所,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其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理论知识丰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高等特点.手术室护理教学必须结合手术室护理特点进行[1].

    作者:秦淑玉;唐佳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高危科室护士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

    高危科室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是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员,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有害因素的侵害,存在着被感染的高度危险.目前高危科室护士所面临的职业损害,已成为严重危害护士健康的问题.现就高危科室护士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张云霞;刘云平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22例肠瘘病人的术后护理及营养支持

    肠瘘分为内瘘和外瘘,两者在病理、临床表现及防治方面均有所不同,一种是手术治疗,另一种是非手术治疗,但只要引流通畅均应保守治疗,使用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肠瘘病人的性质,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肠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建兰;郑建华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1例脊髓空洞症侧脑室延髓池内分流术的护理

    1 病例介绍病人,男,34岁,左下肢步态不稳10年,加重伴酸麻、隐痛1年,于2004年4月入院.入院时精神欠佳,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左上肢肱二腱、肱三腱反射和下肢膝反射亢进,右上肢肱二腱、肱三腱反射减弱,右前臂及手部触觉消失,左下肢膝关节以下触觉、位置觉、浅感觉消失.MRI示脊髓空洞症.术前检查未发现手术禁忌证,行全身麻醉下环枕畸形减压、侧脑室延髓池内分流术.手术顺利,术中输红细胞悬液400 mL,放置皮下引流管1根,术后恢复好,无并发症发生,病人生活上基本自理,出院随访1年,情况良好.

    作者:唱荣艳;陈荣莉;薛艳娥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右腋下直切口心内直视术术后病人的呼吸管理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以及心脏外科手术安全性的提高,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切口的美观日益受到外科医生和病人的重视[1].右腋下直切口不仅创伤小、伤口隐蔽,而且保留了胸廓的完整性,有利于术后的恢复.但右侧开胸对右肺的压迫挤压时间过长,使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对于正中切口要多,术后呼吸管理有其特殊性,因此,术后肺不张的预防和呼吸管理尤为重要.1999年3月-2005年9月,我科采用右腋下直切口路径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23例,效果良好,无一例死亡.现回顾性总结其呼吸管理经验如下.

    作者:冯晓东;薛菊云;阎秀英 刊期: 2005年第30期

  • 快薇乔线缝合会阴侧切伤口的临床研究

    会阴侧切术传统的缝合方法术后伤口易水肿,局部疼痛明显.为此,我院2004年5月-2005年5月对200例自然分娩产妇采用快薇乔线缝合会阴侧切伤口,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缝合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燕美琴;夏春娟;王凌云 刊期: 2005年第30期

护理研究杂志

护理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护理学会(业务) 山西省卫生厅(行政)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山西分会;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