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华
目的:探讨复方鱼鹅滴鼻剂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琼脂扩散管碟法和试管连续稀释法观察复方鱼鹅滴鼻剂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青霉菌、黑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复方鱼鹅滴鼻剂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复方鱼鹅滴鼻剂在体外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作者:韩俊娜;青淑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AECOPD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①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68.00%,显著低于观察组(96.00%)(P<0.01);②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aO2与PaCO2)及肺功能(FEV1与FEV1/FV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P<0.05);③对照组治疗前后6MWT分别为(301.25±54.32)m与(334.72±65.79)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6MWT分别为(302.66±59.71)m与(411.39±82.37)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6MWT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痰热清治疗AECOPD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贺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分析对近年来关于中西医结合促排卵的相关文献.结果:中西医结合促排卵优势包括:①临床疗效肯定,提高排卵率与妊娠率;②中西医治疗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减少并发症;③联合用药发挥整体调节优势,改善卵子质量及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④降低Gn用量,降低治疗成本.结论:中药、针灸及其他疗法联合促排卵具有疏肝、活血、补肾等功能,能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作者:肖凤鑫;张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压变异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监测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和中医辨证分型,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以此判断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阴虚阳亢证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较其他组均显著(P<0.05).肾阴虚证收缩压夜间下降率、血压变异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参数、血压昼夜节律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通过中医辨证分型能初步判断靶器官损害及预后.
作者:马丽;尚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传统汤剂(TD)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武器,而其制备不便等弊端严重制约其应用.中药配方颗粒(DGCM)改进了其诸多弊端,但长期未能有效推广,根本原因之一是DGCM汤剂(DGD)与TD的差异规律等基础研究薄弱.应根据中医药理论,化繁为简,以相须药对研究为切入点,通过获取LC-MS指纹图谱、血清指纹图谱、药效学等多层次指标信息,基于多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多层次结合、横纵向结合、主客观结合(权重)、图形化与抽象化结合的定性定量对比,从而综合判别其是否可等效替代,并提出不等效时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DGD和TD的共性差异规律,凝练其初步的药性特点,为汤剂改革及DGCM的科学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刘瑞新;施钧瀚;张璐;高晓洁;李学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联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抵抗患者低血糖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所采用治疗方法分为金芪降糖片联合胰岛素泵组(联合组)与单纯胰岛素泵组(单药组),每组各50例.结果:联合组患者的HbA1c、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2hPBG、MAGE及治疗结束时胰岛素用量(胰岛素/体质量)分别是(5.7±0.7)%、(1.6±0.3) mIU·L-1、(0.27±0.04) mmol·L-1、(8.6±1.9) mmol·L-1、(2.8±0.6) mmol·L-、(0.14±0.03)U·kg-1,均小于单药组(6.3±1.1)%、(2.1±0.6) mIU· L-1、(0.31±0.05) mmol·L-1、(9.4±2.1) mmol·L-1、(3.1±0.8) mmol·L-、(0.17±0.05)U·kg-,与单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与MBG在联合组中虽与单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改善.治疗期间,联合组患者共发作低血糖4例,单药组出现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联合运用金芪降糖片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有效改善血糖的波动,减少低血糖的发作.
作者:陈绪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亢平消丸加减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甲亢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他巴唑、丙硫氧嘧啶治疗,治疗组给予甲亢平消丸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10周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甲亢平消丸加减治疗甲亢,在改善临床症状和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方面疗效显著.
作者:顾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应用手法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术后应用抗生素及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感染及血栓,外敷接骨丹治疗.结果:手术后随访14~ 20个月,平均16个月.36例粗隆间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其中优30例,良5例,差1例.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配合中药外敷,骨折可以有效固定,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阮诚;辛晓林;薛景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Bcl-2,Bax与Caspase-3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溶栓治疗,观察组20例在溶栓治疗前后均给予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6d为1个溶栓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Bcl-2、Bax与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①观察组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再灌注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血浆中Bax、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Bcl-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许世伟;丰雪琴;孙学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心电图疗效、血脂指标等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心电图检测后有效率为95.45%、中医证候分析后有效率为96.97%、低密度脂蛋白(LDL)为(2.23±0.42) mmol·L-1、载脂蛋白A-Ⅰ (ApoA-Ⅰ)为(1.25±0.17)g·L-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2.01±0.63) rmin、发作频率每周(1.23±0.44)次、三酰甘油(TG)为(2.16±0.58)mmol·L-1、胆固醇(TC)为(1.14±0.27) mmol·L-1、载脂蛋白B(ApoB)为(1.28±0.45)g·L-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有效缩短发作时间及频率,优化心电图表现及血脂指标,改善中医证候,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永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优化大建中汤的喷雾干燥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出粉率和人参皂苷的含量为指标,对影响大建中汤喷雾干燥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佳工艺经过验证,其工艺参数为:浸膏相对密度1.08,进风温度140℃,流速8 mL·min-1,辅料用量3%.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性好,为实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左静静;李响;赵明伟;陈杰;孙耀志;高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能有效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转录与复制,显著降低AIDS相关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但其药物不良反应日益明显,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中医药可显著改善HAART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独特优势,这为优化艾滋病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咸庆飞;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对于大肠癌的治疗,朴老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式.早期癌肿应手术切除,如病情需要,可行术前放疗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如手术未根治或术后局部复发者,可行辅助放化疗.但无论手术或者放化疗,均应配合中医药辨证论治,以减轻手术、放化疗副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化疗敏感性,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朴老临证以扶正培本为主,健脾益气或益气生血,调整机体阴阳气血及脏腑功能,维持机体“阴平阳秘”状态,做到“正气内守”,兼顾解毒抗癌,杀伤肿瘤细胞,延缓其复发转移.
作者:乔红丽;侯炜;郑红刚;王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安胎方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黄体酮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益气补肾安胎方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4.07%,观察组有效率为90.7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肾安胎方治疗先兆流产疗效可靠,可明显提高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
作者:白素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温肾化痰方加减治疗早中期脾肾阳虚证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中期脾肾阳虚证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温肾化痰方加减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对照组显效14例,占31.11%;有效19例,占42.22%;无效12例,占26.67%.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显效27例,占60%;有效19例,占42.22%;无效12例,占26.67%.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中医症状、肾功能、血脂水平上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肾化痰方加减治疗早中期脾肾阳虚证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疗效显著.
作者:孙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辨证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肝郁脾虚证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疗程均为6周,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痊愈30例,显效27例,好转13例,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6例,好转27例,有效率为70.00%.胃镜疗效中试验组痊愈33例,显效27例,好转14例,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5例,好转24例,有效率为73.75%.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在治疗中出现5例便秘,3例恶心、呕吐,1例过敏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应用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万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张仲景治疗虚劳病治思路独特,如调理阴阳、甘温扶阳、重视脾肾、扶正祛邪、缓中补虚、重视食疗等,所著《金匮要略》中龙骨牡蛎汤、天雄散、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八味肾气丸、薯蓣丸、酸枣仁汤、大黄(崖)虫丸等八方治疗相关虚劳病症,蕴含着深刻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的思想,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之精髓.
作者:代民涛;柴可夫;李秀月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悬雍”“悬痈”是医书中常见的两个名词,二者在古医书中意义广泛,某些义项上又可共同使用,给阅读学习文献带来困扰.笔者经过搜索、整理相关古籍,对出现“悬雍”“悬痈”二词的材料进行了梳理、辨析,希望能理清词义,明辨源流.
作者:石雨;王育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病位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病程、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151例,采用证素辨证和积分的方法,提取病位证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病位证素分布规律,以及随病程延长和年龄增长病位证素的演变规律.结果:常见病位证素有9个,主要病位证素有肺、肾,其次是心、脾.随着病程延长,肺病位构成比逐渐减少,而肾病位构成比逐渐增加.肺、肾、心病位积分随病程延长而增加.脾、肾病位积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COPD稳定期病位主要在肺、肾,但亦累及心、脾等其他脏腑;COPD随着病程的延长而由肺及肾进行演变的,且其病理损害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而病位证素脾和肾的病理损害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作者:柯庚申;洪敏俐;李灿东;洪春霖;杨朝阳;刘燕鸿;黄小华;高凌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位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0例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基本治愈50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4例,无变化19例,有效率为76.3%;治疗组基本治愈60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3例,无变化5例,有效率为93.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各项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显著,从脑卒中发病到完全康复各个阶段进行针灸治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丁莹;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