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瘰疬宁治疗淋巴结核临床研究

钮晓红;黄子慧;杨春睿

关键词:淋巴结核, 瘰疬宁, 异烟肼, 利福平, 乙胺丁醇
摘要:目的:观察瘰疬宁治疗淋巴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0例患者按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抗结核西药三联(安慰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瘰疬宁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有效率为76.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肝郁痰凝证疗效佳(P≤0.01);治疗后两组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瘰疬宁是一种治疗淋巴结核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
中医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逍遥散加减联合西黄胶囊治疗三阴乳腺癌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合西黄胶囊治疗三阴乳腺癌术后化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手术及化疗后未服用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逍遥散加减联合西黄胶囊治疗,并定期复查.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有效为率76.5%,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生存率比较,治疗组生存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3 a及5 a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逍遥散加减联合西黄胶囊治疗三阴乳腺癌术后化疗后患者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效预防复发和转移.

    作者:毛丹;黄立中;周春花;冯磊;戴新军;张旻昱;张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配合心理调摄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加心理调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心理调摄治疗,治疗后以生活质量指数和治疗有效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指数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基础增加心理调摄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铁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生(鲜)地黄的化学、药理与应用特点

    地黄是河南省的道地药材,古怀庆府为地黄的道地产区.地黄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环烯醚萜苷及氨基酸等,地黄中的梓醇,有抗癌、保护神经细胞等多种作用,具有很大的研发价值.地黄具有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对怀地黄的成分进行分离,找到了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的活性部位P-BP-F.地黄在食疗方面多用于粥类、饮料等,为新一代功能性产品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郭琳;苗明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黏膜给药系统药物吸收情况研究进展

    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是药剂学发展方向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中药制备的黏膜给药制剂,不同化学成分对黏膜的渗透作用存在差异,各成分间同时渗透也会发生相互作用,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缺乏对影响黏膜给药系统作用机理的探讨.主要介绍黏膜给药系统中药物的吸收机制,药物黏膜吸收的影响因素及黏膜渗透的研究方法,旨在为黏膜给药系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作者:段晓颖;郝亚洁;刘晓龙;周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味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79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结束4周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愈合率以及随访1 a后复发率.结果:①治疗结束4周后,治疗组溃疡愈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1 a后随访,治疗组患者溃疡复发率以及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显著.

    作者:尹传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癫狂梦醒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癫狂梦醒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口服癫狂梦醒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治疗.治疗28 d后进行简易智力状态速查表(MMSE)评测及检查相关生化检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MMSE评测及检查相关生化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狂梦醒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作者:程永华;田亚振;宁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早期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早期误诊的原因.方法:对8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结直肠癌调查记录表收集患者的信息.结果:80例患者中20例被误诊为其他肛肠疾病.其中:内痔13例(16.25%),慢性直肠炎2例(2.50%),直肠息肉1例(1.25%),慢性结肠炎3例(3.75%),阑尾炎1例(1.25%).结论:误诊的各种疾病均与结直肠癌有相同或相似的症状或体征.

    作者:刘全林;宋太平;魏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伤寒论评话第27章大黄黄连即泻心,气机滞塞生痞证——痞证的辨证论治

    ①《伤寒论》第153条复加烧针后胸烦并非是热盛,而是阳虚,是虚阳不能温阳心神而的胸烦,其胸烦实则是心烦,烦是一种心理表现,而胸则是一个部位概念,心居胸中,故以胸烦代心烦.②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是邪热纯在中焦,并未涉及上焦,故不用以清肺热为主的黄芩.附子泻心汤证除中焦热盛,气滞不畅而致的心下痞满外,还有上焦有热,肺热盛而宣泄太过的汗出,由于汗出过多,表阳之气随汗损伤,表阳不足,固表的功能减弱或丧失,则汗出更多,汗出多则更伤表阳,汗出与表阳损伤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所以治疗时既用黄芩清肺热以治疗汗出,又用熟附子温阳固表以止汗.③大黄黄连泻心用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麻沸汤”是指将水烧到大量冒气泡但还未沸腾的时水面上泛起一层小水泡,水温大约80~ 90℃,被称作麻沸汤,“须臾”是一个约略的时间名词,虽是约略时间,但也有大致的长短,大约是半个时辰以内,也就50 min左右不到1h的时间.

    作者:梁华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菊花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菊花中含有黄酮类、多糖、挥发油、氨基酸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菊花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抗病毒、抗菌等作用,并且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胆固醇的代谢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总结菊花的实验和临床的相关研究,以分析菊花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食疗作用等,探讨菊花的利用途径.

    作者:田硕;苗明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滋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自拟滋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自拟滋肾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有效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有效率为67.27%;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滋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血糖、减轻尿蛋白和改善微循环.

    作者:褚倩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艾灸治疗血虚型产后身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法治疗血虚型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100例血虚型产后身痛患者,均采用艾灸法治疗,治疗后观察疗效变化.结果:治愈80例,占80%;有效12例,占12%;无效8例,占8%.有效率为92%.结论:艾灸法治疗血虚型产后身痛疗效显著.

    作者:刘慧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透灸法治疗湿热下注证脚湿气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透灸法治疗湿热下注证脚湿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湿热下注证的脚湿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患者给予透灸法治疗,每次40 min,每日1次.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曲安耐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治疗,外涂于患部及其周围皮肤,每日2次,早晚各1次,两组均治疗10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灸法治疗湿热下注证脚湿气疗效显著.

    作者:邵素菊;李盈盈;邵锋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从肺辨治肠易激综合征浅识

    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排便习惯和便质性状的改变,多为“便秘”“腹泻”“便秘腹泻交替发作”三种类型,这与大肠的传导功能密不可分.肺气的肃降,可以推动大肠的传导,有助于糟粕下行;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腑气通畅,也有助于肺的肃降.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是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肺气的宣发正常,才可以使肺的肃降功能正常,大肠传导功能正常;肺的宣发失常,可以导致肺的肃降不利,大肠传导不利.所以,利用肺气宣发肃降与大肠传导的关系,可以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调治.

    作者:于宁;车轶文;翟双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钩藤碱对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钩藤碱对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钩藤碱大剂量组(50 mg·kg-1)、中剂量组(35mg· kg-1)、小剂量组(20 mg·kg-1)和空白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动物颈动脉完全阻塞时间(血栓形成)、凝血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聚集性等各项指标.结果:钩藤碱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3组在延长大鼠颈动脉完全阻塞时间、凝血时间,新西兰兔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性方面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钩藤碱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作者:乔秋杰;王玲;张忠;徐慕娟;常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苗族民间药方治疗“月子病”的初步研究

    月子病是妇女产后的常见疾病,此病在汉族妇女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而许多少数民族如苗族、壮族等妇女是不“坐月子”的,而且其发病率是很低的.究其原因是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具有传内不传外的保健良方以预防和治疗月子病.本研究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古老传承的民族民间验方,分析论证这些方药的可靠性及科学性.

    作者:徐怀春;周云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龟鹿羊骨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龟鹿羊骨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罗盖全治疗,治疗组给予龟鹿羊骨汤进治疗.结果:与同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ALP、E2及IL-6变化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LP、E2及IL-6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D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龟鹿养骨汤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能改善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

    作者:赵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干姜人参半夏汤对妊娠小鼠生殖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干姜人参半夏汤对妊娠小鼠致畸敏感期的影响.方法:将80只孕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于姜人参半夏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20只.各组于孕后第6天开始灌胃至第17天,妊娠第18天处死孕鼠,并观察各组孕鼠体质量、胚胎发育及胎仔外观.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干姜人参半夏汤各剂量组孕鼠体质量增长缓慢,且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活胎率、死胎率、吸收胎率及胎仔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可见部分胎仔发育畸形,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姜人参半夏汤低剂量对妊娠小鼠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无明显影响,中剂量、高剂量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晨;刘宁;蔡红琳;郑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益气补脾手法治疗小儿脾虚腹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补脾手法治疗小儿脾虚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采用益气补脾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蒙脱石混悬剂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5.1%,对照组治愈率为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间(4.67±1.24)d,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5.34±1.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脾手法治疗小儿脾虚腹泻疗效确切.

    作者:唐英;尚清;严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灸法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目前对灸法重视不够,重药轻灸、重针轻灸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在对灸法的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需要明确几点:①灸法是独立的治疗方法;②灸法不是艾灸;③灸法温通不等于温补.应重视灸法这个治疗手段,在改进灸具和灸法的同时,更系统的研究古医籍中灸法的应用,临床上针、灸、药结合,三者或单用,或合用,总以取得佳疗效为目的.

    作者:姜丽莉;袁久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移空技术改善压力情境下的情绪困扰

    目的:探索移空技术改善压力情境对情绪困扰的影响.方法:对1例容易在压力情境下体验到过度紧张的来访者接受6次以移空技术调节情绪为主导的治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状态焦虑量表、特质焦虑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问卷,在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半年对来访者实施测评,并收集患者的主观报告.结果:来访者经过干预后,其抑郁、焦虑水平下降,自我效能感提升,在应激情境下持续性生理紧张的情况获得改善,其改善在追踪期获得保持.结论:移空技术对有效帮助来访者缓解慢性应激情境下的心身紧张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未来需要更深入的理论解析与更充分的实证研究.

    作者:夏宇欣;魏玉龙;吴晓云;刘天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学报杂志

中医学报杂志

主管:河南中医学院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